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殘留在台語中的平埔族語--3 其他用語

3. 其他可能為源自平埔族的用語
例1:在台語哄小孩吃飯時,都會說 mam, mammam,平埔語「吃」為「man, 或 kumman」,此音可能是平埔語。在原民電視台及李宗瑞老師的節目「古道蒐密」,聽見泰雅族或阿美族稱食物或吃東西為"man",目前留存的台語音,是合口音「 mam 曼m」,李壬癸教授紀錄的是開口音 man ,待查。
例2:
台語稱「親骨肉」為「ㄌㄧㄡ」(7),稱豬肉會說「ㄅㄚ」(4),平埔語「豬」為「 bahui 」,肉「ㄅㄚ」(4),此音可能是平埔語。(李壬癸教授採集的平埔族語稱『肉』為 "baha")伊能嘉矩有些採集為「 vavui 」。
例3:
小時後家鄉人稱呼用藺草編織的柔軟袋子為「加志」,1970 年在新竹市城隍廟前,還有一攤飲食店賣所謂「加志糜」,用一小藺草袋子擺著豬肉稀飯,此音可能是平埔語,有待進一步考察。
例4:虱目魚
例四為引自部落格『鯤鯷工作室』
http://blog.xuite.net/ccy1217/Formosa/8240562
根據連橫-台灣雅言記載:
『麻薩末』,番語也;一名『國姓魚』。相傳鄭延平入台後,嗜此魚,因以為名。
魚長可及尺,鱗細味腴,夏、秋盛出。台南沿海多育之,歲值數百萬金;亦府海中之巨利也。
筆者以為:
『麻薩』是平埔族西拉雅語-『眼睛』的意思,因為虱目魚的眼晴是很特別的哦!捉到這種魚的時侯,不知其名,因此以其特徵呼之,『麻薩末!,麻薩末!』
『未』應為驚嘆詞或語助詞。漢人把『麻薩末』翻譯成『麻虱目』,簡稱『虱目』,『虱目』保留眼睛的意思,是相當可貴的語詞。
例5:無濫擅
鳥居龍藏於1896年留在蘭嶼兩個月,發現蘭嶼原住民會指天空說:『Bulaansam,無濫擅』以為誓言所說為真或者一定會遵守諾言。
楊南郡先生以為現今閩南語說人講話沒根據亂講為:『無濫擅』,不可以胡作亂來為『m 通濫擅』,可能為沿用此音。
例6:現在年輕人稱腦筋不清楚,番番癲癲為「秀陡 Short 電線短路」,我們老一代的人稱為「這個人頭殼帕怠」,「帕怠」音為「patay」或「patey」,這個字其實與原住民「死」的音相同,「阿美」「蛤瑪蘭」「西拉雅」都稱死為"patey",引用為頭腦壞掉。
例7:現在稱喝酒喝到胡言亂語、頭昏腦脹為「喝到馬西馬西」,這也是出自平埔族語,《西班牙人在台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157頁,1632年的西班牙官方記錄,說原住民喝醉時,會大聲呼喊,互相爭辯,吹噓自己,指控與挑釁別人,稱此過程為 masimanamananur。版主猜測,這個字可能就是台語「馬西馬西」的來源。




平埔道卡斯 提到...



最近發現幾個可能的平埔語,
1. 鴨子 = bibi
小時後看到大人要去養鴨子,
多會說 bibibibi...
2.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
3. 加紙 可能是 baggage ?
4. 家台語 (刀,don) 可能是平埔音?

2009年7月14日 下午 10:18


Blogger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提到...



小時候與玩伴稱豬為「ti1 bui1」第一音是豬,第二音有可能是平埔語,可惜,我的朋友沒有人聽過這種稱呼。
「加志」可能來自 baggage, 這是有趣的線索。

51 則留言:

平埔道卡斯 提到...

最近發現幾個可能的平埔語,

1. 鴨子 = bibi
小時後看到大人要去養鴨子,
多會說 bibibibi...

2.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

3. 加紙 可能是 baggage ?

4. 家台語 (刀,don) 可能是平埔音?

台語與佛典 提到...

小時候與玩伴稱豬為「ti1 bui1」第一音是豬,第二音有可能是平埔語,可惜,我的朋友沒有人聽過這種稱呼。
「加志」可能來自 baggage, 這是有趣的線索。

Richter 提到...

>> 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

不見得。福建有些地方的閩語稱母親為 /i-a/,詔安閩南語稱母親為 /i-e/。

Luke HUNG 提到...

2. 依阿,應不是平埔語。
根據一些說法,早期小孩不能直接叫母親為「娘」,怕會有不好的事。
所以會改叫「"姨"喔」。

Unknown 提到...

平埔族語:
母親為“咦娜”
伯母為“撘撘”
伯父為“麻麻”用台語念
小狗為“哇乳”
牛為 “ㄋㄨㄤ”
猴子為“嚕哆”
魚為 “阿撈”
喝酒為“咦奴沙”
酒醉為“馬姆束”
睡覺為“暝ㄋㄨㄣ”

Michael Tseng 提到...

「熬--啊」我們家那邊有這樣稱呼媽媽,不知道會不會是呢?

Unknown 提到...

這不是我們噶哈巫語嗎? 請問你是噶哈巫族人嗎?
平埔族語? 下次請記得修正為噶哈巫族
平埔語? 請修改成平埔族群之一 噶哈巫語言。
謝謝。 噶哈巫青年 達外留

蔣偉光的樂舞路徑 提到...

平埔與 根本是排灣語阿 我是依上述文章所舉的例子為根據

dar412 提到...

豬肉(ti-bah)在廈門玩時,他們也這麼說,不會也是台灣平埔族影響吧!

台語與佛典 提到...

這是一篇 2009 年7月15日的舊貼文,讀者一直以來並不多。
是否有善心人士願意告訴我,為何七年後突然一天來了 2500 次點讀?

台語與佛典 提到...

答 as89893366:
我隸屬巴布薩。

匿名 提到...

跟著連結來的,原來貼連結的人並未告知阿....
http://i.imgur.com/nUtM6Ph.png
看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AustronesiaFormosa

匿名 提到...

也很難說這就噶哈巫語言,必竟在南島語系許多相近的,噶哈巫語也是屬南島語系,不過你竟然會噶哈巫語真是了不起,支持你們噶哈巫族正名

雲梯 提到...

我覺得是 很多原住民語的母親都是 伊娜

匿名 提到...

做比較語言的工作,有些概念準備很重要,比如要去抽離出閩南語中的台灣平埔族語,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在漳州泉州廈門沒有的詞彙,稱肉為ba(其實是脯),稱母為ina 在福建也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不先去了解對岸閩南話,那就談不上比較語言。

Tâibûn貓台文 提到...

毛培堯 提到...

希望有聲音,不太會拼音,我或許都有聽過。

Charles Ang 提到...

台灣的魚名大多是原住民語,像迦納魚也是,夏威夷也有Kala 和 Kahala 兩種魚

匿名 提到...

叫母親:依喲。
兄弟姊妹前稱母親:依啊。

sinji 提到...

閩南雖然也有伊阿(母親)或ba(肉)的音,不無可能是鄭氏王朝敗給滿清時撤離遣送回閩南時帶回的原住民妻小後代,就這樣也把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傳過去閩南…

匿名 提到...

在印尼蘇門答臘南部的一些地區方言裡,虱目魚叫masawak(音接近麻薩哇)

Unknown 提到...

我家說買菜的手提袋 叫“家記啊”

匿名 提到...

麻虱目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まさば 漢字是 " 真鯖" 。

nights.T飛行妖怪 提到...

(X)2.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 ;(O)因為漢人怕直接叫媽或娘會衝折母親的壽命,故改以「姨仔」來避諱。這我親口問過母親了,她從懂事就是稱我外婆是姨仔,至今從未改口過。

nights.T飛行妖怪 提到...

(X)2.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 ;(O)因為漢人怕直接叫媽或娘會衝折母親的壽命,故改以「姨仔」來避諱。這我親口問過母親了,她從懂事就是稱我外婆是姨仔,至今從未改口過。

Tâibûn貓台文 提到...

話說宜蘭Tâi-gí會說 Ku-kù 來指 lān-chiáu
這kám也會是某族的南島語族族語,kamalan?

蔣偉光的樂舞路徑 提到...

我是排灣族人 大家的例子 平埔語言 幾乎是排灣語 找個時間大家交流 也許南島民族的密碼 一一顯現 我很期待

蔣偉光的樂舞路徑 提到...

認同

匿名 提到...

我叔輩的和我爸等
以前叫我奶奶都叫 阿依
阿依阿 但我們從來沒有任何平埔習慣
還有拜公媽 的牌位卻是寫武陵=_=
應該是大肚王國還在時 遠祖是明鄭時中國過來
掠地墾荒後娶平埔女為妻

台語與佛典 提到...

「還有拜公媽 的牌位卻是寫武陵」。
應以墓碑的地名為準。
比如「龍溪、同安、晉江、福州」,如果是「安平、台南、山地」之類的台灣地名,可能就不是來自中國大陸。
有學者訪問桃園一劉姓人家,他們拿出族譜,洋洋灑灑,從漢朝劉邦開始,到當代子女,紀錄得相當詳盡。可是學者專家和劉姓家人到墓園一看,墓碑上的刻字是「頭目」兩字。
所以,
1. 一般建議,不要太相信族譜所記載的地望,應以墓碑為重要的依據。
2. 別只看重父系祖先的來源,也應追思、追記母系祖先。除非是 1945年以後來台。否則早期的父系祖先,避免不了跟有原住民血統的人結婚。也就是說,母系祖先都會有台灣血統。

Shin 提到...

New la 可能比叫是平埔族語,是媽媽的意思!!

Unknown 提到...

金、廈的語言"肉"亦發音bah,應非平埔族語。
阿叔、姨啊都有拿來稱呼父母的。是因為犯了甚麼忌諱吧!
宜蘭、桃園老一輩的漳州音中對於"胡亂"作為則稍有不同、稱為lam-su,可能是混搭不同樣式之義,發音稍有別於lam-sam。

匿名 提到...

請問父親叫做阿力(台語音)阿是哪裡的發音??
我父親對我阿公都是這樣的叫法!!
感謝!!!

匿名 提到...

胡说八道居多。
哄小孩吃饭那叫“am” 。
“姨啊“福建闽南人这样叫的多的是。
还有“加志”福建闽南语有句俗话叫“做乞丐要背加志”
呼鸭子叫"BI""BI',那就跟呼鸡叫“zhu”,都是闽南语特定用法

匿名 提到...

我們也都叫媽媽熬~

匿名 提到...

因為廈門是越族種啊

匿名 提到...

我們彰化社頭也這麼叫,男祖先是客家,當地原來是平埔,所有習慣基本上都是漢化的。

魔雲 提到...

虱目魚的名字由來眾說紛紜
=======================
因其吃藻類和海草而稱海草魚,虱目魚吃素。虱目魚食底藻,也是雜食性;在草食性魚種中,虱目魚成長算是相當快的一種。其名稱來源眾說紛雲,包括:

源自西班牙語。林明男博士認為中南美之西班牙語系稱虱目魚為Sabador,而在荷蘭統治時期傳入臺灣[3]。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鄭維中亦同意此說法[4]。
源自原住民語。「虱目魚(masame)」這個名稱是西拉雅的語言,《臺灣通史》中記載:「台南沿海事以蓄魚為業,其魚為麻薩末,番語也。」
源自其外型。鄧火土博士認為其眼睛上有一脂性眼瞼,故為塞目魚轉訛。
源自日語。可能是來自日文的さば(SA BA),跟台語的發音相似,而日文さば(SA BA)指的是鯖魚(又稱青花魚),在台灣都是製成一夜乾(台灣魚販稱日本鹹魚)或者加工成番茄汁魚罐頭,鯖魚和虱目魚外觀極為相似,但是鯖魚體型略小約30公分以下,虱目魚最大可達170公分,因此可以想像日本殖民時代,台灣人將虱目魚和鯖魚混淆,給了一個さば的發音的台語化名字,口誤至今。
至於傳說方面,有說當鄭成功到台灣時,老百姓獻上虱目魚作為貢品,鄭成功用濃濃的閩南語泉州腔問:「啥乜魚(什麼魚)?」,由於「啥乜」聽起來音近「虱目」,百姓便以此為魚名。另稱國姓魚。[5]。

虱目魚之英文名為Milkfish,夏威夷原住民語稱作awa,在菲律賓叫做Bangus,在爪哇稱Ikan Bandeng,在台灣有時還叫麻虱魚。
=======================

匿名 提到...

有些地方跑步會說走鏢(糟ㄅㄧㄡ)

小明 提到...

加志是閩南語,我認識的漳州也用這個詞。

Unknown 提到...

閩南叫媽媽是阿ㄋㄧㄤˇ

Jason 提到...

原來我爸叫了阿嬤一輩子「伊呀」
就是稱呼 母親~

好想阿嬤……

Jason 提到...

話說最近馬來西亞藝人黃明志風風火火的一部電影(BABI)音 巴~畢

馬來西亞稱豬 babi巴畢
菲律賓塔卡洛稱豬 baboy 巴布衣

多方參考回溯

Dennis何登英 提到...

阿依阿 加一 (母親原籍彰化移居國姓鄉)

Bruce NA 提到...

娘lei 若是哭母(娘)過身就是哭niu-lei niu-lei niu-lei...無停

niu-lei應該是平埔族語

寶庫 提到...

我記得我爸叫我阿嬤 伊呦

匿名 提到...

是保留中原古代稱呼,古人稱母親為『媼』(ㄠˇ)。漢人對母親的稱法何其多!

匿名 提到...

足拍損的就是阮庄是平埔族霄裡社所在,这久留这个名:番社.社角.番你溝.番仔寮爾爾?!
知影有中研院民族語言究所研究足濟有関霄裡社知母六平埔仔的代誌会当去參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0858

当然足拍損的是这个家族做通事.番頭家
几偌代人,1741年開墾阮庄到日本时代)上少五代,竟然無留半項平埔仔話語予後代?!実在足想攏無!愛面子,講伊是客人…
会記得阿嬤阿公講的話:
Living-nai是罵的話,阿公講:無ka-zua是無路用意思,号做sun-nia
意思講就是按呢…是平埔仔話?!

匿名 提到...

日文中的漢字是否也有可能是將原本就有的口語發音配以相關聯的漢字,尤其在外來語的使用

匿名 提到...

阮嬤,1901生佇頭寮(今大溪慈湖),二十岁前是看牛婆仔),鼻啄,人懸大.会曉唱山歌.講的之漳州腔.阮会互伊拍佮罵,若毋聽序大人話時陣.阮若走,伊会逐,用棍仔,抑是石頭掔阮,喙就罵講:liong -ngai. 應該是泰雅族語?!

匿名 提到...

娘嬭niû-lé,嬭ㄋㄞˇ,1.乳房。通「奶」。《玉篇.女部》:「嬭,乳也。」.2.母親。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六下.釋親》:「嬭,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