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20090706 師徒對話

13

曾有人跟我說:「法師對人總是和藹溫煦,像是冬天溫暖的太陽,不用張開眼睛也能感受到慈悲的關懷。惟獨有時對你要求嚴厲,不許出錯,甚至看到疾言厲色的景況。可是,又見到你們兩人並坐,兩部電腦三個螢幕,一起研讀佛法。可見法師是把你當作貼近身邊學習的弟子看待。」

雖然法師對我說,他從來都不曾把我當作弟子看待,私下我仍然認定他是我佛法修學的指導老師。

離開老師整整 180天,夜闌人靜,突然想起師徒對話的點點滴滴。

我提到學佛應該從疑問建立信心,從涓滴細流的小疑,逐點化解,因而成為小信。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匯聚成溪河長流的大疑,藉由大破大立而建立堅固不壞的正見與正信。

法師不以為然,他告誡我說,因疑起信只是某一類人的入手方式,因信生解、因信起修則是其他方式。法師說他見過不少心靈純樸的修行人,僅僅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單純的信仰與切實的修煉而得到大成就,不一定非從很複雜的名相區別、佛法體系去思辨。他認為佛教有許多面貌,能尊重其他教派,而不失自己所習,才是合理的方式。

我個人以為,學佛是學佛所知、佛所行、佛所證,也就是相當於慧(佛所知)、戒(佛所行)、定(佛所證)。如果只求直入禪定解脫,而不去理解與遵循佛陀的律、法,仍然是不理想的。

我曾在法師面前抨擊藏傳教法的流弊與藏傳經典的浮濫,基本上贊同「密教之興,佛法之滅」的說詞。

法師說:「佛教有許多風貌,如經典所說:『

       此諸人皆是入定之士…

   此諸上士皆是分別義理之人…

   此諸賢士皆是說法之人…

   此諸人皆是持禁律之人…

   此諸上人皆是解空第一…

   此諸賢士皆是戒具足士…

   此諸賢士皆是多聞第一,所受不忘

(SA 447, EA 49.3)

從外貌上,或許有些藏傳佛教呈現ㄧ些問題,但是藏傳佛教也傳承了不少重要經典與佛教歷史上的特殊風貌。不宜輕易一概否定藏傳佛教。

法師堅持遵循素食與接受供養的飲食習慣,對於在歐美社會起居的他,特別不方便。法師也堅持不受金錢供養、不執持金錢。法師初到台灣時,我曾經跟他商量,如果信徒發心供養,能否由我代他收下,再轉捐給其他佛教團體或慈善機構。如此,信眾既得到供養的歡喜及饒益,法師也未接觸到金錢,其他佛教團體也得到助緣。

法師不同意,他說,我以法的尊貴為最大考量,法是無價的、最尊貴的,絕對不能因為說法、教導而接受任何布施,以免讓人誤以為這是交易行為。

法師也對我的見解與行為提出許多規勸,我也常如頑石,悍然拒絕。也許尚待更多琢磨鍛鍊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