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 星期六

書房夜話 157:今本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比唐朝的版本多了一段


---------------
(只引述方廣錩、許培玲:〈敦煌遺書中的佛教文獻及其價值〉的一小節)
敦煌遺書大抵為千年以前的古抄本,比起現代流通的各種藏經,它們更接近諸經之原貌,因此具有更大的校勘價值。舉例而言,鳩摩羅什譯《金剛經》甚為流行,影響巨大。但比較敦煌本與通行本,可以發現通行本多出如下六十二字: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這段話是怎麼會多出來的呢?考察《房山石經》本羅什譯《金剛經》也没有這段話。再考察玄奘、菩提流支、真諦、達磨笈多、義淨所譯《金剛經》諸異本,均有與這段話意義相似的内容,而惟有菩提流支本的文字與上述六十二字一字不差。問題至此就清楚了:或因所據梵文原本有缺漏,或因羅什本人好作删繁就簡之舉,羅什譯《金剛經》本無這一段話。敦煌本保持了羅什本的原貌。《房山石經》之羅什本是唐刻,亦保持了羅什本的原貌。而後代之校經者發現了這一段缺文後,便將菩提流支本中的那一段話抄入羅什本中,從而形成現在的情況。這一實例的出現,對我們研究佛經在流傳過程中的增益删改,尤其是同本異譯經的相互影響與增益删改,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