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 星期六

書房夜話 153:關於佛典翻譯

上次在談論一本翻譯自英文名著的佛教書籍時,有人認為直接閱讀英文原書即可,無需再將此書翻譯成漢語。我不贊同這樣的主張。
在這裡我略為解釋為何需要翻譯佛典,也需要有人翻譯佛教名著。
  1. 即使是台灣中文系畢業,不一定讀得懂漢譯佛經,一者體裁不同,二者術語不同,三者人名與地名不容易分曉,所以,需要有人將漢譯佛典翻譯成現代語體文。英文著作也是一樣,一般英文系畢業不見得讀得懂佛教英文,其中英文名相、人名、地名等等,如無專業人士翻譯與註解,其實無法讀懂,甚至無法讀完全書。
  2. 讀翻譯,主要是借助翻譯者的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藉由譯者的譯註能幫讀者指出重點、破解迷惘,知道人物的來龍去脈與地點的遠近方位。
  3. 以我為例,我常參考菩提比丘、無著比丘、K. R. Norman、莊春江老師與吳老擇老師的譯文。有時比對出關鍵字,有時確認自己的理解程度。我如果手邊沒有這些老師的翻譯,我無法閱讀巴利原著。
  4. 我也一再強調,對於已有兩三種譯本的佛典而言,再翻譯一次的意義不大(除非不發表,只是用來自己進學修業),真正對讀者有益的翻譯,是應解說版本、抉擇異讀,並且附上多寡適中的譯註。最理想的作法,應以菩提比丘《相應部英譯》為範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