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佛典校勘 (4):佛教經典中的空格

P1150339

胡適(胡適紀念館編,(1998),《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陞往來書札》,聯經出版社,220頁):「其實校勘的工作,往往所爭只在一個字,或半個字,或只一筆一畫。」

版主我發現自己做了一件更為瘋狂的事:「我的校勘工作,指出某個地方應有一個空格,或者沒有一個空格。」

俞樾《九九銷夏錄》談到(48頁):

《法苑珠林》〈咒術篇〉所載咒語,皆每句空一字。蓋西域梵文傳入中國不便誦讀,故以此法便讀者也。沈約《宋書》〈樂志〉鐸舞曲聖人制禮樂篇,每句空一字書之,蓋以此篇有聲音無文義,恐人不得其讀耳。其時梵書盛行,殆即用其法也。國朝張爾岐著《儀禮鄭注句讀》,亦離析其句,使人易讀,則並以此讀經矣。」

當代校勘學名家、四川師範大學教授管錫華教授接著說:

「西域梵文傳入中國不便誦讀,故用每句空一字表示句讀的方法以便於讀者。其後南朝梁沈約的《宋書》、清代張爾岐的《儀禮鄭注句讀》皆受其影響而用了空字表示句讀法。俞氏這段考證,是迄今爲止能够見到的、古代最早論述外國典籍對漢語語言層次表達法的影響的文字。」

其實,俞樾與管錫華此處的主張並不正確,佛經抄本或雕刻版本的空格有兩類,一是表明某幾個漢字是用來翻譯「一個梵字」,一是用於偈頌的翻譯。

《摩登伽經》卷1〈4 眾相問品〉:「旦提他 菴 浮婆蘇婆 旦娑婆鬪婆利茹被瞿提婆 斯提麼提由那 婆羅提那」(CBETA, T21, no. 1300, p. 404, a24-25)

此一咒語被證實是《梨俱吠陀 Ṛg Veda》記載的一首咒語[Ṛg Veda (3.62) Gāyatrī mantra]

Oṃ bhūbhuvaḥ svaḥ tat saviturvareṇyaṃ bhargho devasya dhīmahi dhiyo yo naḥ pracodayāt

所以,原經文的標點空格應作:「旦提他:『菴 浮(浮)婆 蘇婆 ()怛   娑婆鬪婆利茹    ()跋瞿   提婆斯   提麼   提由   (由)   那 婆羅(提那)怛耶』」

旦提他 tadyathā:即是「但姪他、呾姪他 」,意為「即說咒曰、即說偈曰」。

Oṃ:婆羅門咒語的起始字,有其意涵,代表「濕婆、毘斯奴」等印度天神,也出現在佛教咒語之中。

[1]浮婆 bhūbhuvaḥ :應譯作「浮浮婆」,漏了一字。

[2]蘇婆 svaḥ:「蘇婆」之前應有空格,作為單獨一字。

[3]旦 tat:「蘇婆」之後應有空格,作為單獨一字,應作「怛、旦」,「元、明藏」作「曰」為訛誤

[4]娑婆鬪婆利茹 saviturvareṇyaṃ :之後應有空格,作為單獨一字。

[5]被瞿 bhargho:應作「跋瞿、拔瞿」,「元、明藏」為正確。《高麗藏》、《大正藏》為訛誤。之後應有空格,作為單獨一字。

[6]提婆斯 devasya

[7]提麼 dhīmahi:似應譯作「提麼醯」。

[8]提由 dhiyo

[9] yo:漏抄一「由」字。

[10]那 naḥ

[11]婆羅提那 pracodayāt:原譯似為「婆羅怛耶」。

《長阿含19經,大會經》的譯文(此處被誤會成『咒語』)也是如此,有些空格被遺漏或誤植:

「摩拘樓羅摩拘樓羅 [5]毗樓羅毗樓羅 [6]陀那加摩世致 迦尼延豆 尼延豆 波[7]那攎嗚呼[8]奴奴主 提婆蘇暮 摩頭[9]羅 支多羅斯那 乾沓波 那羅主 闍尼沙 尸呵 無蓮陀羅 鼻波蜜多羅 樹塵陀羅 那閭[10]尼呵 [11]斗浮樓 輸支婆[12]迹婆」(CBETA, T01, no. 1, p. 80, a10-15)
[5][毘>毗]樓羅=毘毘樓樓羅羅【宋】【元】【明】。[6]陀那[迦>加]=旃迦【宋】【元】【明】。[7]那攎=陀那耶盧【宋】【元】【明】。[8]奴=杈【元】【明】。[9][陀>羅]=[暹>邏]【宋】【元】【明】。[10]尼=尸【宋】【元】【明】。[11]斗=升【宋】【元】【明】。[12]迹=遮【宋】【元】【明】。

==================

另一類是用於偈頌的翻譯。依照排版慣例,佛經抄本或雕刻版本在遇到偈頌時,會另起一行,降低兩格;其次則跳兩個空格,接第二句;第三句又另起一行,降低兩格;第四句則跳兩個空格;依此類推。《雜阿含經》就遇到未依此慣例抄經,而誤將偈頌當作長行。此處以《出曜經》為例作說明:

《出曜經》卷4〈2 欲品〉:「而說頌曰: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則汝而不有。」」(CBETA, T04, no. 212, p. 627, a7-9)

這是正常的排版。

《出曜經》卷1〈1 無常品〉:「在胎自敗初出亦殤,既生子壞孩抱而喪」(CBETA, T04, no. 212, p. 613, b25-26)

應跳行排版,作:

「在胎自敗,初出亦殤;

 既生子壞,孩抱而喪。」

=====================

二談佛經中的空格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5/09/blog-post_9.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