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 星期六

書房夜話 105:T100《別譯雜阿含經》的十二個研究議題

《別譯雜阿含經》存在諸多與翻譯相關的問題尚待深入探討與解答,例如:
1.《別譯雜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在那一年翻譯的?在何地翻譯的?
2.《別譯雜阿含經》是依據闇誦翻譯的?還是依據寫本翻譯的?
3.《別譯雜阿含經》原本的語言是梵語Sanskrit?俗語Prakrit?還是犍陀羅語?還是其他中亞語言?
4.《別譯雜阿含經》的印度文本(不管是譯自闇誦或是寫本)隸屬哪一部派?
5. 一般認為《別譯雜阿含經》是古譯,比五十卷本的譯出為早,也就是早於西元435年。在古經錄中,最早著錄《別譯雜阿含經》的為《眾經目錄》(西元 594年)與《歷代三寶紀》(西元 597年),為什麼遲至此時才見於經錄?在《別譯雜阿含經》被著錄之前,此經保存於何處?如何被發現而見諸經錄?
6.《別譯雜阿含經》是單獨而完整的譯本?還是某部《雜阿含經》的節錄本?還是全本於翻譯後有部分缺失後的殘本?
7.《別譯雜阿含經》的攝頌,與《別譯雜阿含》的經文本身是同一團隊翻譯的?還是不同團隊的翻譯,後來才編錄在一起的?
8.《別譯雜阿含經》漏失的攝頌是翻譯時就沒有原文?還是漢譯之後才遺失的?
9. 《別譯雜阿含經》的攝頌,與經文本身的差異,是翻譯時造成的?還是本來這兩者就來自不同的源頭?
10. 為何《別譯雜阿含經》攝頌與經文會有大落差?
11.《別譯雜阿含經》的原來經文次序是怎樣的次序?
12.《別譯雜阿含經》比較接近五十卷本《雜阿含經》?還是較接近巴利《相應部》?

筆者在〈《別譯雜阿含經》攝頌的特點〉一文探討第10項,在〈「讚佛偈」--兼論《雜阿含經》、《別譯雜阿含經》與《相應部》異同〉一文探討第12項,〈寫本與默誦---《別譯雜阿含經》的翻譯議題〉則探討第2項議題。在第4項的議題,馬德偉在其書中列舉諸多學者將《別譯雜阿含經》歸屬不同部派,或列為「迦葉遺部」(Kāśyapīya),或列為「法藏部 (Dharmaguptaka) 或化地部(Mahīśāsaka)」,或列為「(根本)說一切有部」((Mūla)sarvāstivādin),馬德偉自己則主張《別譯雜阿含經》與《雜阿含經》應歸屬「(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傳承。筆者認為《別譯雜阿含經》翻譯及傳抄過程,尚有諸多問題懸而未決。目前,既未發現其他部派較完整的「雜阿含文獻」存世寫本,現存的《別譯雜阿含經》、《雜阿含經》與其巴利對應經典也未進行完整的逐經比對。在此情況之下單憑隻字片語及部分音譯詞的解讀,尚不足以評定《別譯雜阿含經》的部派歸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