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毋過若無你,我算啥? --- 母語的思索

P1010083

P1010092

轉載自詩人陳秋白的部落格:

——編輯筆記─掌門詩學季刊第四十六期

2007-06-06 11:34 作者: 陳秋白 【母語文學】

此處為精簡版,下一篇版主會刊出完整版。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1179

這是著名波蘭詩人契斯洛․米洛虛〈Czeslaw Milosz,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在題名為 My faithful Mother Tongue〈我忠實的母語〉一詩中的句子。

But without you, who am I?
Only a scholar in a distant country,
a success, without fears and humiliations.
Yes, who am I without you?
Just a philosopher, like every one else.

毋過若無你,我算啥?
只是一個遠方的學者,
一個成功者,在無驚惶及侮辱的國家。
是啊,無你我算啥?
只是一個哲學家,和別人沒兩樣。


閱讀米洛虛這首詩的同時,我不禁問自己:失去母語時,我是誰?記憶中的時間場景回到1972年,當時我是小學三年級生,是班上導師借著班會時間,要同學討論在學校不說國語及講方言的處罰方式的年代。經同學討論後的結論是:聽到說一句方言罰五毛錢。由於沒有接受過幼稚園教育及完全的母語生活環境使然,因此,我有著很長一段因母語的受禁制,厭惡檢舉的同學及私下掩面飲泣的小學生活時光。而也正因母語的受禁制,心裡卻也莫名的對自己日常使用的母語產生排斥、嫌惡及對自己身份的自悲。

是啊,失去母語時,我們的生活及社會地位並不會有絲毫改變,我們仍然可以藉由普遍使用的它種文字或語言閱讀精采的文學及寫作。這表面上一切都不變的我們,其實隱含其中的是我們棄置了自己的身份及母語裡流傳的族群智慧及精華。人類的有形資產裡,語言文字是人類唯一珍貴的東西,我們使用的母語,顯示的是過去歷史裡,族群生活的光采,及屬於我們的族群和自然間的對應關係。
被許多人譽為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最偉大的德國詩人保羅․策蘭〈Paul Celan〉,出生於羅馬尼亞北方一個講德語的猶太家庭,在1945年後仍持續以德文書寫時,被問到為何不使用羅馬尼亞語或法文,策蘭回應說:Only in the mother tongue can one speak his own truth……in a foreign tongue the poet lies.〈祇有使用母語,才會講真話……,使用外語,詩人著會講白賊話〉。策蘭以德語〈母語〉控訴德國納粹的罪行,傳遞的是對母語的信賴。
以母語書寫的文學作品,在自己的國家是弱勢的,遑論主要平面媒體文學副刊的登載。不過,其中的問題根源,怕是文學書寫者本身對母語的棄置及欠缺探尋的勇氣。

你們是哪裡人?

我們是台灣人?

你們是作家嗎?

是的,我們是詩人?

你們的母語書寫呢?

這是我們的華語詩。

對不起,我要讀的是你們母語的聲音。

喔,說來你不相信,我們是跨越母語的一群。

P101004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