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彼岸道品第一問, 阿逸多問--5


兩張照片中的花是山芙蓉,是客家山區常見的喬木,在同一棵樹上,有紅花與白花,有一點與平常的植物常識相衝突,其實,花瓣張開時是白色(其實是非常淡的粉紅色),閉合時呈現桃紅色,含苞時是閉合的,開花後則晨間張開,黃昏閉合,據說花可以入藥。

1032 什麼能遮蔽世間?為什麼世間沒有光輝?

什麼能污染世間?什麼是世間的大恐怖?

1033 無明能遮蔽世間,放逸令世間無光輝;

貪欲能污染世間,苦是世間的大怖畏。

1034 眾流到處流動,如何制止眾流?

請告訴我如何制止眾流?如何才能阻止眾流?

1035 世間所有眾流,念處可以制止眾流;

我來告訴你如何制止眾流,依慧可以阻止眾流。
1036 慧、念和名色,朋友請告訴我,

在何處它們會停止?

1037 阿逸多啊,你的問題我今回答你。

怎樣能滅除一切(念慧與名色)?

識滅則一切(念慧與名色)永滅。

在《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九,相當的翻譯為:

1034 諸流處處漏,是漏誰能止?

當說誰防護?眾流誰所偃?

1035 世間諸流漏,是漏念能止;

我說能防護,由慧故能偃。

1036 念慧與名色,今問是一切;

何當永滅盡?唯願為我說。

1037 念慧與名色,我說是一切。

若諸識永滅,於斯永滅盡。

問題來了?為何要滅除一切(念、慧與名色)?

滅除識是什麼意思?

《瑜伽師地論》解釋:於四念住、若念、若慧,已善修故、已善證得清淨識故,唯有決定;於無餘依涅槃界中善清淨識當永滅故,若念、若慧亦隨永滅。餘依[所攝先業]所引一切名色亦隨滅盡,乃至彼法未永滅來,於六恒住常善安住;於離欲地所有內受,及於諸欲相應外受,不生欣樂,如是名為諸阿羅漢正念現行,乃至壽盡識方永滅。

《瑜伽師地論》的解釋『阿羅漢正念現行,乃至壽盡識方永滅』是依四念住、依慧,善修善證,則得涅槃,到了壽盡,則識永滅,意為「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並非要在生命尚存時,來個念滅、慧滅、識滅。

巴利解說,由於翻譯的關係不太容易懂,請諸位耐心等候版主巴利能力增強時,再回來詮釋此段,目前只能試試<元亨寺版>的南傳大藏經的《義釋》了。

《大義釋》解釋:依須陀洹道智而作,除七有可生起無始輪迴之所有名與色,而得識滅;一切慧念名色於此時湮滅、寂滅、止息。依斯陀含道智而作,除二有可生起無始輪迴之所有名與色,而得識滅;一切慧念名色於此時湮滅、寂滅、止息。依阿那含道智而作,除一有可生起無始輪迴之所有名與色,而得識滅;一切慧念名色於此時湮滅、寂滅、止息。依阿羅漢道智而作而得識滅;可生起之所有名與色,一切於此時湮滅、寂滅、止息。依無餘般涅槃界而般涅槃之阿羅漢道,前識之滅,而一切慧念名色於此時湮滅、寂滅、止息。

我在解釋識滅則名色滅盡,傾向於和解釋「有滅涅槃」一樣(參考《雜阿含351經》井水喻),有滅、識滅、名色滅,都只是舉一而含括所有十二緣起,實際上是指十二緣起的還滅,請參考《雜阿含287經》。

(雜阿含287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我時作是念:『何法無故則老死無?何法滅故老死滅?』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廣說。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我時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道跡,古仙人從此跡去,我今隨去。譬如有人遊於曠野,披荒覓路,忽遇故道古人行處,彼則隨行,漸漸前進,見故城邑、古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木清淨。彼作是念:[我今當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當知,我遊曠野,披荒求路,忽見故道古人行處,我即隨行;我隨行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流清淨。大王可往居止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豐樂安隱,人民熾盛。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跡,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彼諸四眾聞法正向、信樂、知法善、梵行增廣,多所饒益,開示顯發。』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