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版主提問:2006 年九月無著法師訪台
由於因緣殊勝,個人得以『淨人』身分隨侍在長老菩提比丘與無著法師身旁,長達一星期或兩個月不等,這期間我問了將近一百個佛教問題,由於疏失,我並未立即作紀錄,這些寶貴的講解也將隨記憶衰退而消逝。
與長老菩提比丘、無著比丘的一些問與答有些頗為重要,卻必須遵照囑咐無法對外敘述,兩位師長對我個人的知見與修習都痛下針砭,讓我個人也獲益不少。
此處先記下問題,希望有一天能有機會將答案補記下來,而且也能將兩位尊者問我的問題紀錄下來:
1. 覺音論師到錫蘭整理巴利經典是什麼意思?原來的錫蘭經典不就是在西元前 89年以巴利語書寫下來的嗎?
2. 比對漢譯與巴利經典有沒有發現那些重大的法義上的差異?這樣的比對可以帶給個人或佛教界什麼好處?
3. 必須要大部分人作比對呢?還是只需要少數人作,其他人分享成果即可?
4. 追尋佛教經典的原始風貌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我們能不能只依循一部或少數幾部經典,如金剛經、法華經或心經,藉由禪定,四無量心,慈善事業或其他善事來上體佛心?
5. 佛教必須要扮演世俗社會的良心嗎?對於世俗社會重大的不公不義佛教應該發聲嗎?
6. 出家的僧伽應該參與政治活動嗎?
7. 與菩提長老是師徒關係嗎?
8. 有業報而無作者,是否有巴利文獻提到這樣的說法?
9. 現代西方的學佛熱潮還存在嗎?驅使西方人出家的環境因素是什麼?
10. 印順導師曾擔心佛教在中國會像在印度一樣滅亡?你認為佛教會滅亡嗎?
11. 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佛學里程碑是什麼?二十一世紀的僧伽與在家學佛者的最重要的學術挑戰是什麼?
12. 與其他宗教相比,佛教的傳教方式的特質是什麼?該作如何的改善?
13. 十二緣起的環環相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應由那一段切斷此連環?生是指下一世的生還是
另有所指?
14. 每部經都有[如是我聞]嗎?
15. 那些經沒有[如是我聞]?缺[如是我聞]的是「經文較少」的短經嗎?
16. 巴利文獻有說[如是我聞]的『我』指阿難嗎?[我]指誦經者還是指[結集者]?
17. [一時]是指經文發生的那時,還是指結集者聞此經的一時?此「定型句 pericope」是佛說法時即有?還是第一結集才加?還是第一結集後才加?
18. 早期的譯詞「分衛」與巴利原用語的關係?
19. 「轉輪聖王」是佛教特有的說法嗎?還是耆那教與奧義書或四吠陀也有類似傳說?
20. 過去七佛的傳說是佛教獨有的嗎?
21. 古印度文獻也提到「阿闍世王」,「阿闍世王」是歷史人物還是傳說人物?是「未生怨」還是「敵人尚未出生(無敵)」?
22. 與菩提長老談『non-duality』
23. 回教入侵後,「耆那教」與「印度教」都存活到現在,為何「佛教」反而在印度斷滅?佛教在印度斷滅的原因何在?
24. 「耆那教」與「印度教」都無法成為「世界宗教」,為何「佛教」反而能在世界各地傳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