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Ding Jui Lei 談《法句經》的比對



Ding Jui Lei 說:(2021/3/3)
蘇錦坤老師在法句經的比對中提到:「此處的文法經過我的演繹和詮釋,有些部分可能是錯誤的而需要進一步訂正。」 
這讓個人想到王雲路教授的《論佛教典籍翻譯用語的選擇與創造》一中提到翻譯佛典除了基本原則外,還表現以下幾點: 
1.詞語的選用基於翻譯者的理解程度 
2.詞語的使用基於翻譯者所處時代的語言流行程度 
3.詞義的賦予基於翻譯者的理解和類推 
4.複音詞的創造基於翻譯者的理解和類推 

因此,在讀古人翻譯的經文時,真的是不可照單全收,尤其是讀到有疑問的地方、奇怪之處,如果能先把漢譯放一邊,然後,進一步查閱原典,這樣才會進步,只不過大部份的時候,當我們不依中文,而依據其來源時,詞語選用、梳理起來還真是件不容易之事。
----------
蘇錦坤答:(2021/3/4)
現代版《犍陀羅語法句經》的編校、詮釋者布臘夫博士( John Brough )推辭將巴利《法句經》翻譯為英文的工作,理由是:「那太難了! It is too difficult!」。
大部分學習巴利文獻的學生多少會翻譯幾首巴利《法句經》的偈頌,當作學習的課業,這有什麼難的?
直到我自己一首一首練習下來,從 KR Norman, John Brough, Thera Nārada 的英譯、單字詮釋以及他們對《法句經註》的取捨。漢譯這邊,有 T210, T211, T212, T213 的古譯,以及近代了參法師(葉均)、淨海法師、「元亨寺」、廖文燦、黃寶生等近代巴利《法句經》漢譯本,可以看出各版翻譯的取捨與得失。這還未涉及巴利《法句經》文本的校勘呢!這真是太難了...。(英譯主要參考此一資料,而有所訂正:http://buddhism.lib.ntu.edu.tw/....../pali/lesson_pali3.jsp
)
總結來說,跟世間很多專案或工程一樣,要作完並不難,難在要作得達到一個水準。
我的此一系列貼文有時還是勉強的詮釋,自己也不滿意。但是,我期望這些大雜燴可以當作一個平台,讓巴利《法句經》與漢譯《法句經》的學習能再往上提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