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309:《覺音論師的一生與著作》



台語有一個詞叫「偷師 thau1-sai1」,這是指在對方沒正式教你的情況下,偷學對方的技藝。例如模仿梵谷的畫,或看老師傅紮燈籠,回家摸索著紮燈籠與畫燈籠,看著廚師煮一道菜,回來揣摩著照作,等等。一般而言,這不絕對是「偷」,印象中有幾個行業,即使拜了師、進了師門,老師也不教,必須自己細心觀察著「偷師」。 我這麼說,其實要講自己也是「偷師」,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名家論文或書籍的「參考書目」,從裡面挖東西出來學。就像是無著比丘的《《中部》比較研究》(2011年,法鼓山出版),後面有數百本的參考資料,幾乎把2010年之前的巴利文獻書單一網打盡。 二是 academia.edu,我常到名家的帳號裡去看他們閱讀些什麼,關注了哪些書籍或論文,跟著閱讀就對了。 最近有一位教授來蔽寶地閱讀論文,循著原路去看他在 academia 讀了那些論文,發現了這本 1997 出版的《覺音論師的一生與著作》(The Life and Work of Buddhaghosa),原書作者是 Bimala Charan Law,於 1923年出版。 關於覺音論師的著作,近年來有 Oskar von Hinueber 封興伯、Ven. Pandita 長老班迪達,與 Mahinda Palihawadana 教授的論文作更深層的探討,因此這本 1923年出版的「老書」有不少內容有待訂正。可惜國內介紹這一研究範疇的資料少之又少。
近年的新書有 Maria Heim 的 "Voice of the Buddha: Buddhaghosa on the Immeasurable Words" (2018),

JAMES GRAY 的 "THE LEGEND OF BUDDHAGHOSA: BUDDHAGHOSUPPATTI"(2012)。

或許紀老師 Hannah Ji 可以幫我們提供幾本關於覺音論師的新書? https://www.academia.edu/4226343/The_Life_and_Work_of_Buddhaghos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