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datthamabhiññāya, sadatthapasuto siyā. (Dhp. 166)
元亨寺版《法句經》166偈:
「即他有大事,勿為己利益,
善知己利事,當專心利益。」(CBETA, N26, no. 9, p. 30, a4 // PTS. Dhp. 25)
Thera Narada 英譯:
Because of others’ well-being, howsoever great, let not one neglect his own welfare; clearly perceiving his own welfare, let him be intent on his own goal.
另一種英譯:
Let one not neglect one's own spiritual attainment for other's spiritual attainment, however great.
Having fully understood one's own spiritual attainment, let one pursue the true attainment.
適當的漢譯應作:
不管利益他人的事多重大,也不可放棄自己的義利,
清晰地了知自己的義利,他下定決心要完成自己的目標(涅槃)。
讀者可以發現「元亨寺版的譯文」並未表達出偈頌的本意,這也就是我此一主張的原因:「翻譯佛教偈頌不要勉強每一句去湊整齊的字數」。
此一偈頌較棘手的翻譯議題是第一個字「attadatthaṃ」,可以解釋為 atta (自己的)- (d)- attha (利益、應作的事、義、目標),attha 的字義可以參考附圖:明法比丘的解釋。
《法句經註》(封興伯與班智達等巴利學者主張,此註不是覺音論師的註釋)給此一偈頌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故事:
在般涅槃的四個月前,佛就公開宣佈自己入滅的日期,眾多尚未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聽了之後非常傷心,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是緊緊追隨在佛身邊。
阿塔達塔 Attadatta 比丘卻不去見佛陀,反而下定決心要在佛涅槃前證得阿羅漢果,他就努力精進禪修。其他比丘不明白他的心意,卻帶他去見佛陀:「世尊,阿塔達塔比丘不像我們那麼敬愛尊重你,他以自我為中心,自行其是。」
阿塔達塔恭敬地解釋,他對佛陀最崇高的頂禮就是在佛陀入滅前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聽了,讚嘆阿塔達塔比丘,並且告訴其他比丘:「敬愛尊重佛陀的人應該像阿塔達塔一樣。你們來見我,並不表示對我的敬愛尊重,只有信受奉行我教誨的法,才是真正尊崇我。」
------------
在此作了許多解釋,目的是用來詮釋「逮得己利」四字的意涵。在此,不能逕自作「阿羅漢著重得到自己的利益解釋」,而是應該作「已經達到自己的目標、義利」解釋,而應解釋為「達成『究竟涅槃』的目標」。
- 《雜阿含61經》:「比丘!若於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不起心漏,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捨離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得解脫。」(CBETA, T02, no. 99, p. 16, a14-17)
- 《相應部 22.87經》,(跋迦梨):Dhammaṃ hi Vakkali passanto maṃ passati, maṃ passanto dhammaṃ passati. 跋迦梨!一個人見法時,(他)就見到我﹔而當一個人見到我時,(他)就見到法。
- 《瑜伽師地論》卷19: 「若以色量我,以音聲尋我;欲貪所執持,彼不能知我。」
- 《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