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276:九年前在台灣舉辦的「國際佛學研究協會(IABS)年會」


今天從書堆裡挖出一本金黃色小冊子,仔細一看,是九年前在金山舉辦的「國際佛學研究協會(IABS)年會」的程序手冊。
當年我自告奮勇到法鼓山上擔任此次活動的義工,讓我有機會從旁觀察各國的知名佛學研究學者,很高興我參與了此一盛會。
以下是2011年寫給朋友的一則報導。當年,無著比丘的《《中部》比較研究》與馬德偉的《別譯雜阿含之研究》剛剛在台灣出版。
-------
友:
無著比丘的書《《中部》比較研究》已經在法鼓山出版,他給了厚厚的兩大本書,要我拿回新竹代他送給你。
請讓我知道你何時在福嚴,好將書送去。
Marcus Bingenheimer 馬德偉老師的《別譯雜阿含之研究》也在法鼓山出版了,我建議福嚴佛學院圖書館訂購這兩本書。
這次在法鼓山上擔任 IABS 年會義工,雖然不是「三過家門而不入」,卻是整整八天未回家,雖然身心疲累,卻是精神十分愉悅。
在山上見到了莊國彬、關則富、越建東等人,也見到福嚴佛學院去的法師。當然,與會的顯赫學者如 Ruepert Gethin, Richard Gombrich, Peter Skilling, Richard Salomon, Paul Harrison, Roderick Bucknell, Johannes Bronkhorst ...等等,名重一方的學者真是多如天上繁星。真高興能和這些學者交談,或者遠遠看見他們圍繞著向老師問候、同門弟子敘舊,通信已久卻緣慳一面的學者趨前向前輩致敬。他們寒暄、談笑、論學、致意,法鼓山上增加了許多學者的身影。
學者私下向我表示,這次法鼓山派了很多義工,到處都有義工的身影,義工和藹親切,細心照料,讓他們非常感動。
此次三年一度的 IABS 年會,在民國一百年於法鼓山舉辦,與會學者有 535 人,四百多人為來自挪威、英國、法國、德國、以色列、美國、澳洲、紐西蘭、香港、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學者,台灣本地學者約一百多位,似乎沒有見到中國學者出現。
本次有 102 個主題,將近四百篇論文發表,與會的學者很高興可以聽到多元的聲音,可以在繁富的選擇中尋找新的方向,他們卻也因為趕場而疲於奔命;不過,還是因此而相當愉悅。
學者 Shulman 還特別提起 Marcus 老師宣讀論文時,特別提到我的論文。吃早餐時,學者還津津有味地討論 6/24 下午兩點,由 Rod Bucknell 當 moderator 的 “Early Buddhism II”,Teri Shulman 發表的 ”The Four Noble Truths as Meditative Vision”, 引起 Richard Gombrich 的重砲轟擊,結果 Shulman 教授靜觀雙方激烈辯爭,是此次學會的一件趣事。
掃葉人 2011/6/27
--------------
掃樹葉師兄:
相信您一定收穫許多啊,等待您在部落格上和我們分享^^。
我六月二十九要去美國同淨蘭若,得到八月初才會回福嚴。
請您幫我保管啦。
兩本書,我會請圖書館購入。
3q a lot...^^
--------------

IABS會議法鼓山揭幕 600學者參加

《人間福報》(2011/06/21)&《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焦點》(2011/05/31)素有「佛學奧林匹克」美譽之稱的國際佛學會議(IABS),六月20日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辦第十六屆大會開幕儀式,邀請大會主席 Cristina Scherrer-Schaub、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蒞臨致詞;而為期六天的佛教學術交流盛典,將有來自全球三十餘國家、六百多位學者發表五百多篇論文,堪稱是歷年國際佛學會議參與人數最多、論文發表最豐富的一屆。
惠敏法師表示,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自獲博士學位以來,曾多次參加 IABS 國際佛學會議,也是該會的創始會員之一。三年前法鼓佛教學院成立時,聖嚴法師即希望該學院可以接辦國際佛學會議,增加台灣與佛學界的交流,為台灣及整個佛教界培育更多的弘法人才。
以超越宗門教派、促進佛教科學研究、獎掖佛學人才為宗旨的 IABS 國際佛學會議,自一九七八年開辦來,每隔三或四年舉辦一次,今年第十六屆的盛會由法鼓山、法鼓佛教學院、中華佛研所共同承辦。
20日除舉行開幕式外,亦邀請 Cristina Scherrer-Schaub 及前任秘書長Tom Tillemans 發表專題演說,闡述佛教藝術的呈現方法,與禪修對心智思想的修鍊與影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