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書房夜話 289:四阿含和四部的先後次序〉,提到三個主要的議題:
- 各部派的排列次序是什麼?
- 經典的前後次序有什麼意義?
- 四阿含在漢地翻譯的前後順序是什麼?
---------
由於當時有一點疲倦,並未詳述第三點「四阿含在漢地翻譯的前後順序是什麼?」我留言請Yuan Chuan Su 幫我查一下印順導師的書,就去休息了。
--------
Yuan Chuan Su 的留言說:
在《在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第二章第三節有提到:
“漢譯的四阿含經,不是一人傳譯的;長、中、增一——三阿含,屬於古譯。”
中、增一最早,其次是長阿含,最後雜阿含(T99)
認為別譯雜阿含(T100)年代較雜阿含(T99)早,但未確定年代。
----------
帖主接著講:
- 以 T1 《長阿含經》、T16《中阿含經》、T99《雜阿含經》、T125 《增一阿含經》而言,最先翻譯的是T125 《增一阿含經》,是曇摩難提與竺佛念翻譯於西元385年,今本 T125 可能有3-5經被抽換了。其次是T16《中阿含經》,這是僧伽提婆與釋道慈翻譯於西元398年,前面有曇摩難提與竺佛念翻譯於西元386年的舊譯,今本T16《中阿含經》可能有2-3經為原本的舊譯。再其次是佛陀耶舍與竺佛念翻譯的 T1《長阿含經》,翻譯於西元413 年。最後是求那跋陀羅翻譯的《雜阿含經》,翻譯於西元435 年。
-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雜阿含經》這麼重要,為何天竺與西域來漢地的僧人不先翻譯《雜阿含經》?
-----------
這要分兩個方面來講:
- 翻譯其實要有「持雜阿含者」(例如曇摩難提舊同時是「持中阿含者」與「持增一阿含者」),或者有人攜帶經本到漢地來。如法顯法師,雖然在錫蘭取得梵本《雜阿含經》的寫本,可是終其一生未進行翻譯此經,所以也是要多樣的助緣,才能完成一項翻譯。
- 《雜阿含經》遲到西元435 年才翻譯,應該是有人認為已經有了單卷本《雜阿含經》(約翻譯於西元 200~300年之間)以及16卷本《別譯雜阿含經》(約翻譯於西元 350~400年之間),或許認為是「不夠急迫」吧?有學者認為單卷本《雜阿含經》的譯者是安世高,我不贊成此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