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法友飛鴻 172 --- 般若經典也是先口誦,後以佛教混合梵語書寫,最後轉寫成較規範的梵語

p51

Dear GuoBin,

  PTS 會長諾曼教授在 1979 年出版的這本書,提到佛教經典的轉入書寫文本的形式,是所謂「大乘經典」崛起的契機。因為,在口誦傳盛時期,根本沒有機會編造經典而偽託是「佛說」。

Norman, K. R., (1997), A Philological Approach to Buddhism---The Bukkyō Dendō Kyōkai Lectures 1994,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 UK.

  這次辛島老師前來台灣講學一個月,提到般若經典也是先口誦,後以犍陀羅語書寫,轉寫為佛教混合梵語,最後轉寫成較規範的梵語文本。

  這樣的主張顯然是與諾曼教授不同,不知整個推論過程以及文獻證據的細節為何,不過他是如此主張的:

大乘佛典語言及其傳承有如下變遷過程:

(1)僅有口語、口傳的時代(公元前)

(2)口語、口傳及口語、書寫(佉盧文字)並行的時代(公元一世紀前後~三世紀)

(3)攙雜著口語詞彙的不正規梵語時代(公元二、三世紀)

(4)(佛教)梵語・筆寫(婆羅迷文字)時代(公元三、四世紀以後)

    因此,辛島教授認為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1)初期大乘佛典本來不是通過梵語(Sanskrit),而是通過口語(Prakrit 俗語)傳承的。

(2)最初的佛典不是寫成文字,而是口頭傳承的。

(3)經典是不斷變遷的。而這所謂「變遷」,並不意味著「後頭的版本就『優於』先前的版本」。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1/10/21.html

          掃葉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