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號稱府城,一直是台灣的政治、文教、經濟中心,直到糖、米的重心失落,台灣以茶葉、樟腦為最重要的出口農作物,加上附近缺乏良港,日本人選擇一個地理位置較接近本土的行政中心,台北才取得第一大都會的位置。
但是,台南孔廟有牌坊標榜為「全臺首學」,這是全台灣的第一所學校。站在台南赤崁樓,台南人告訴我,荷治時期,海水就到達西門路,這也就是郁永河搭坐著牛車上岸的地方。台南到處都有與歷史相關的角落,五妃廟、開元寺、西來庵、赤崁樓、億載金城,甚至連「台灣」這個名字也有可能是來自安平的平埔族社「大員 tai7-uan5」。台南人也顧不得謙虛,,難怪台南人不會把鹿港、台北、宜蘭地方的台語當一回事,標準道地的台語一定是府城台語啦…???
在連雅堂的《雅言》,提到一道菜叫「泔轉 am1-tsuan2」,這在我們家鄉叫「五柳枝 goo2-liu3=ki1」,意思是這道菜有五樣像柳枝的東西,作菜的方法是將魚略微煎熟,兜羹(tau1-kinn1),加入切細如小手指長度的菜頭、紅蘿蔔、蔥、韭菜、花枝等五樣長條形佐料,最後趁熱淋在剛剛煎好的魚上面,就可以上桌。
台南人說碗筷骯髒為「驚人 kiann1-lang」,譏笑別人為「鄙誚 phi3-siunn3」,沉默寡言為「訥訒 na3-lnn1」,器物簡陋不成禮數為「寥少 liau7-siau2」,東西體積很小為「phi3-ka1-liap-ah」,整理清菜為「流 liu7」,都是台灣其他地方很少聽到的台語詞彙。有些台語詞彙其他地方也講,不過已被「新式」台語取代而幾乎完全遺忘了,例如棒球「野球 ia2-kiu5」、演員「俳優 pai5-iu1」、客滿「滿員 buan2-uan5、滿座 buan2-tso7」、利潤「li7-sun5」、買米「糴米 tia7-bi2」、富有「好額 ho2-iak」、花枝「木節仔 bak-tsah-ah」等等。
但是不可諱言的,台南的台語也是被日本話沾染得最嚴重的口語,在採擷詞彙時,當地的耆老常會脫口說出日語化的台語,原本的說法反而被遺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