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HC 近十年失散重逢,這將近兩年來,再度新生於國境之南,我就把他的藏書當作我的圖書館,來往台北就去用強,借書。明朝的黃肅寄給劉紹的詩,說:「
城南劉子憲,來往即吾家;
連榻書樓小,鉤簾石壁斜;
金圓霜捧橘,冰碎夏分瓜;
苦為吟詩癖,更闌更煮茶。
我們見面,既不吟詩,也不煮茶,通常一兩個鐘頭下來,談得口乾舌燥,一滴水也沒得入口。幸虧 HC 在台大養了幾頭乳牛,只有喝喝牛奶,望梅止渴。話雖如此,我是老實不客氣地,不只白吃他的午餐(有時還言明,這一餐是玉燕請的客),還「人掠厝拆,雞仔鳥仔各掠尬無半隻」。
上周到他藏書堆中,挖出一本怪書,沒出版年月日,也無出版社名稱,只是在側面草草貼一張紙「逸梅叢談」,是鄭逸梅的作品,是隨筆性質,書中提到「電扇、冷氣」,也是當代人,裡頭有些不文不火的東西。例如韓偓的〈深院〉「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架碧芭蕉」,我倒不稀罕他「補白大王」的名號,不過對他「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頗為嚮往,應該去申請一個來玩玩。
======================
以下引自「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部落格《中國大陸傳播資料庫》
http://www.chinacom.jour.nccu.edu.tw/view-people.php?id=220
鄭逸梅(1895~1992)江蘇蘇州人。
在江蘇省立第二中學學習期間,已為上海《民權報》撰稿,後又為《小說叢報》、《小說新報》等報刊撰稿。1920年起,先後擔任《申報》、《新聞報》、《時報》等副刊特約撰述。1927年擔任上海影戲公司編劇。1932年一度擔任上海《金剛鑽報》主筆;次年在中孚書局擔任編輯並兼任新華影業公司宣傳主任。後轉至中央書局,標點晚明秘籍,主編「國學珍本叢書」。1940年曾參加編輯《永安月刊》。1949年後,為上海、香港等地報刊撰稿。他於1965年退休後,仍堅持為報紙提供副刊稿件,1989年9月獲「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
從1926年撰寫第一本書《梅瓣》起,已出版各種人物傳記、劇本、文史短劇77種,千餘萬字。其中代表性著作有《逸梅短劇》、《南社叢談》、《文苑花絮》、《藝林散葉》、《藝壇百影》、《書報話舊》、《鄭梅逸話舊》、《鄭逸梅選集》等。擅長寫人物傳記、名人軼事、文史掌故,人稱「補白大王」。
資料來源: http://www.xinwenren.com/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2895
============================
http://www.bookschina.com.tw/1255781.htm鄭逸梅筆下的藝壇逸事
作者:朱孔芬
記不清具體那一年了,大概是80年代初吧,我偕《文匯報》副刊編輯金曉東兄,到長壽路鄭逸梅先生寓所拜訪他老人家。當時談了些什麼,現在已不復記憶了,但鄭老談笑風生,對後輩熱情有加,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鄭老謝世後次年,我又陪同香港文史掌故專家、收藏家方寬烈先生去鄭寓拜訪,這次見到的是鄭老哲嗣鄭汝德先生。他捧出鄭老收藏的名家信札數厚冊,我在隨便翻閱中發現我70年代末寫給他老人家的一些信竟也完好地粘貼在內,不禁大感驚異。要不是鄭老妥為保存這些信,我向他請教過什麼問題,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我當時只是文壇上的一個無名小卒,沒想到鄭老不論名氣,一視同仁。
後來我在舊書攤上覓得鄭老早年著作《花果小品》,係1935年4月上海中孚書局初版本,開本很特別,為32開橫式豎排本。據我所知,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這種開本的著作只有俞平伯的新詩集《冬夜》和《西還》、吳曙天的散文集《斷片的記憶》、艾青的長詩《火把》單行本等寥寥數種。我很喜歡這冊《花果小品》,於是寄請鄭老題字留念。他老人家雖然手已顫抖,仍高興地在扉頁上簽名鈐章。這冊簽名本我至今寶藏著。
90年代初,我的好友袁進兄為台灣業強出版社的「中國文化名人傳記」叢書撰寫《張恨水傳》。我是這套叢書的總策劃之一,按照叢書體例,每種傳記前應請與傳主有過交往的文壇前輩作序。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鄭老,於是又冒昧地去信打擾。沒想到鄭老欣然命筆,深情地回憶了當年張恨水為《逸梅小品》作序、張恨水一手執筆桿一手抱小孩勤奮寫作的動人情形,雪泥鴻爪,彌足珍貴。 差不多與此同時,我又受香港《明報月刊》主編潘耀明兄之托,懇請鄭老為《明報月刊》撰寫回憶民國文化名人的專欄。鄭老滿腹鮮為人知的文壇掌故,這件事在他老人家無疑是駕輕就熟。他一發而不可收,接連寫了很多篇,在海外華文文化界倍受關注,成為他晚年寫作生涯的一個亮點。 我與鄭老的交往僅限於此,一次見面,數次通信而已,套用古人的一句話,或許可以稱之為「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鄭老歷來被視作中期鴛鴦蝴蝶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但他與早期的李涵秋、徐枕亞,中期的周瘦鵑、張恨水和後期的秦瘦鷗諸位有所不同,不是以小說見長,而是以散文小品取勝。假如我們要舉出鴛鴦蝴蝶派散文創作的代表人物,恐怕就非鄭老莫屬了,儘管周瘦鵑、張恨水等人也寫得一手漂亮的散文。 鄭老早年的散文多以文言出之,中、後期則是文白相濟,並逐漸過渡到以白話為主。這自然與他身處中國近現代之交有關,如果詳加分析,不難把握他的散文創作歷程清晰地顯示了文學轉型的軌跡。雖然如此,由於鄭老具有豐厚紮實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他的散文創作不由自主地沿襲古代「小品」的傳統,帶有濃郁的「筆記」氣息。早期是這樣,後期仍然是這樣,只不過表現形式有所改變罷了。這點在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補白」創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藝林散葉》和《藝林散葉續編》兩書奠定了鄭老作為「補白大王」在現當代文壇獨一無二的地位,難怪不存偏見的新文學作家樓適夷也曾給予充分的肯定。……
本書目錄
序 陳子善
我所知道的柳亞子
南社發起人之一陳巢南
我所知道的高吹萬
姚石子有功鄉邦文獻
南社耆宿葉楚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