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台語事典

3 
1. 鼻子:「phinn5-ah」。

2. 鼻孔:「phinn5-khang1」。

3. 鼻涕:「鼻水 phinn5-tsui2」。

4. 鱉血:以前台北市士林夜市有現宰鱉,賣客人鱉血。台語有「一隻好好鱉,被刣到屎尿流講法。

5. 扁擔:「扁擔 pun1-tann1, pin1-tann1」,用粗竹節製作,用以挑販貨品。

6. 扁食:台灣小吃稱「餛飩」為「扁食」,皮比水餃薄,體積較小,餡也不多。

7. 便當:「pen7-tong1」,飯盒,來自日語。

8. 不得了:台語也說「不得了 put-tek-liau2」,但是早期更通行的是「不得直 be7-tik-tit」。台語有一句俏皮話「駝背的摔跤,不得直 un2-ku1-eh-pua7-to2, be7-tik-tit」。

9. 不見笑 :「beh-ken3-hiau7」,是「不怕被笑」、「厚臉皮」、「不知廉恥」的意思。

10. 不像樣:「不成樣 m-tsiann1-iunn7」。

11. 不知道:台語「不知道  m7-tsai1-iann2」,有寫成「不知影」,也有寫成「莫宰羊」。其實本意為「知抑不知」,逐漸訛寫、轉用而成「知影」的台語講法。

12. 不衛生又不識字:「bo5-ue7-seng1-ko7-m-bat-li7」,說人「沒水準」。

13. 布袋戲:「poo2-te7-hi3」。流行在台灣的偶戲,又稱「掌中戲」。

14. 糖廍(tng5-poo7),又稱為糖廍(tsiah-poo7),是製糖的場所,也是台灣早期的製糖工廠,由壓榨甘蔗的棚屋和煮糖的熬糖屋所構成。「廍」也出現在台灣很多地名之中。

15. 芭樂票:(pa-la2-phio3),空頭支票,無法兌現的承諾。

16. 把尿:逗引小小孩尿尿,台語叫「噓尿 si1-lio7」。

17. 伯公:伯公、「伯公廟 peh-kong1-bio7」,在客家話是指「土地公」、「土地公廟」。這是「客語」,閩南語沒有這種說法。

18. 搏感情:「puah-kam2-tseng5」,意指「特別做些事來搏取好感」。

19. 博繳:賭博,「puah-kio2」。

20. 荸薺:「be2-tsi5」。

21. 脖子:「am7-kun2 頷頸」。

22. 白浪:原住民稱平地人為「白浪」,指台語「歹人」的原住民念法。

23. 白目:「peh-bak」,不知輕重,做事或說話不會分辨場合。

24. 白賊:「peh-tsha3」,又稱白賊七,指「說謊」或「說謊者」。

25. 百褶裙:台語不講「百褶裙」,而是稱為「百襉裙 pak-kenn2-kun5」。

26. 敗家子:(liau2-bue2-ah-kiann2 了尾仔子),最後把家產敗光的小孩。

27. 背(動詞):「ainn7」。「背孩子 ainn7-gin2-ah 背囝仔」。

28. 背巾:ainn7-kin1 長條型的布,用來把嬰兒或小孩背在背後,早期平埔族的照片也見到這樣的背小孩樣式。版主小時也用過此布背姪兒。

29. 背心:台語稱無袖的衣服為「甲仔 ka2-ah」。

30. 爆米香:「poon7-bi2-phang1」,這是台灣式的爆米花。在把米爆開了以後,加上現場熬的糖漿,將米和糖漿壓整齊,切成四四方方的一塊塊「米香」。

31. 辦仙:台灣布袋戲、歌仔戲正式細目上演之前,都要來一段福祿壽三星出場的儀式,稱為「辦仙」,把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請到現場排排座,台語稱為「辦仙 pan7-sen1」。

32. 辦桌:台語稱請廚師來辦宴席請吃飯為「辦桌 pan7-to3」,現在只要是正式宴客就稱作「辦桌」。

33. 幫忙:台語也講「幫忙 pang1-bang5」,但是早期說的是「湊衫工 tau3-sang1-kang1」或「湊腳手 tau3-kha1-tshiu2」。

34. 披麻戴孝:「phue-buann5-tai3-hah」,穿戴喪家的標誌。

35. 皮皮剉:嚇得直發抖,「phi3-phi3-tshuah」。

36. 皮蛇:又稱「蛇纏身」,是一種泡疹。台語指稱「皮蛇 phue5-tsua5」。

37. 皮影戲:「皮猴戲 pue5-kau5-hi3」。

38. 屁股:「尻川 kha1-tsheng1」。

39. 呸面:「pui3-bing7」,意思是「作的事會讓他人吐口水在他臉上」。用在輸了不認帳,答應的事反悔不承認。

40. 呸塞子:台語讀音為「phui3-thak-ah」,「塞子」意指「軟木塞」,以前沒有瓶蓋之前,都是用軟木塞,用牙齒咬出後,會「呸」的一聲隨處吐掉。「呸塞子」指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41. 呸嘴涎:台語讀音為「phui3-tshui3-luann7」,吐口水,唾棄。

442. 骿仔壁:「骿」為肋骨,俗稱「排骨」,這種牆壁的作法是水平擺一根或兩根竹片,再用竹片編織其間(類似 DNA 雙螺旋),以米糠、蛋白(台語稱為「蛋清」)、紅土塗在竹片上,最後抹上白灰,即成。「ping2-ah-piah」。通常「竹管屋」一定用「骿仔壁」,但是也有砌磚柱再用「骿仔壁」的情況。

43. 贌:「bau7」,總攬承租,有些地方稱為「pak」。

44. 破銅爛鐵:「歹銅舊錫 phainn2-tang5-ku7-siah」。

45. 拋棄(情人或妻子):「放捨 paun2-sak」。

46. 爮瓜:在小說《哈利波特 Harry Porter》的故事裡,稱不會魔法的人為「麻瓜 muggle」,引伸為不熟悉此一團體熟悉事物的人為「麻瓜」,巧的是台語稱這種人為「匏瓜 pu5-ah」。

47. 刨(動詞):「khau1」。台語「khau1」的用字待考證。削皮為「khau1」。台語稱用言語諷刺為:「khau1-se2 刨洗」。或者指稱為「khau1」。

48. 螃蟹:「moo5-he7」,台語只講「毛蟹」,不講「螃蟹」。

49. 椪風:「phon3-hong1」,說大話,吹牛。

50. 椪風龜:「phon3-hong1-ku1」,喜歡吹牛的人。

51. 椪風茶:「phon3-hong1-te5」,指關西、北埔、峨眉附近製作的一種蟲害茶,近年來又稱之為「白毫烏龍茶」、「東方美人茶」,新竹在地人稱之為「白毛的」或「白毛猴」。

52. 硼砂:「penn1-sua1」,過去用來作「羹粽 kinn1-tsang3」的材料,對身體有害,已被禁止。

53. 糜爛:「mi5-luann7」,這是指一個人很殷勤,百折不撓、棄而不捨。

54. 米麩:「bi2-hu1」,作法和「麵茶 mi5-te5」相同,用米磨成細粉,或加糖、或不加糖,沖熱開水即可食用,主要作為嬰兒斷奶的食品。

55. 米粉:「bi2-hun2」,用米磨成米漿,去水濃稠後,再由米篩入熱水煮成細線狀,經強風陰乾即成。台灣以「新竹米粉」最富盛名。在中國「米粉」則是「用米製成的麵茶」。新竹人稱「米粉」為「炊粉 tshue1-hun2」。

56. 米苔:實際上應為「米篩 bi2-sai1」,但普遍讀音已經成為「bi2-thai1」,這是用來篩去沙石、雜草,只留下米粒的工具。

57. 米苔目:這是用類似「米篩」的工具,在滾燙的熱水上,將糯米漿經「米苔」流到開水中。「目」是指「米篩」的眼。這是著名的台灣小吃,沒人拿來當正餐。

58. 米籮:台語讀作「米籮仔 bi2-lua5-ah」,小時候跟家人是在米籮上面搓湯圓。

59. 米糕:將糯米擺在蒸籠裡蒸,加上肉燥、肉鬆即為米糕。以前是擺在陶瓷的小鍾蒸,所以稱為「筒仔米糕 tang5-ah-bi2-ko1」。

60. 米糕糜:用糯米煮成的稀飯,通常是甜的,裡面有龍眼乾、上面灑花生粉,大部分有滴四五滴米酒。

61. 米香:「bi2-phang1」,這是台灣式的爆米花。在把米爆開了以後,加上現場熬的糖漿,將米和糖漿壓整齊,切成四四方方的一塊塊「米香」。

62. 廟公:一間廟的主人。台語有「乞丐趕廟公」的俗語

63. 麵包:台語麵包稱為「胖」,是葡萄牙語「Pan 麵包」的日語化。1970年已有人改稱「麵包」。

64. 麵龜:「mi7-ku1」,台灣習俗,祭拜時作成一個烏龜的模子,蓋在米製食物上。

65. 麵茶:將麵粉加適量的糖炒熟,台灣習見的食物,卻不是「茶」。吃時加熱水攪和,外形頗像「米田共」。

66. 明礬:「bienn5-huan5」,以前家裡曾用水缸儲水,記得裡面要加明礬。明礬是硫酸鋁,會釋放鋁離子,對身體有害,據說,油條也是要加明礬。

67. 墓碑:「mon7-pai5」。

68. 墓龜:台灣土俗,一座墳墓是由一塊墓碑和一球凸起的土堆構成(客家的墳墓是蓋成房子的式樣,與此不同)。這球凸起的土堆,台語俗稱「墓龜 mon7-ku1」,像是祭神的「紅龜 ang5-ku1」,餡的那一端的突起模樣。

69. 墓仔埔:「mon7-ah-poo1」,墓園、墓地。

70. 木匠:「作木的 tso2-bak-eh」。

71. 木[木巿]:「柴[木巿] tsha5-phue2-ah」。指木匠從木材削下來的薄木片、廢料。

72. 麻木不仁:「ba5-book-put-ling5」,冷血,沒有同情心,沒有感覺。

73. 麻瘋病:「thai2-ko1」。

74. 麻吉:投你所好的人,好朋友。這是英文 match。台語讀做「ma2-tsit」。

75. 麻疹:「tshut-phia7」。

76. 馬上:「liann5-mi7」,不知道怎麼寫。

77. 摸摸茶:台灣色情行業的一種,通常會泡茶聊天,只准摸而無實際的性交易。這一行業通常女方有一點年紀,也較廉價。

78. 魔神仔:moo5-sin5-ah,民間傳說,一種會誘拐小孩的鬼,通常是半個人高,全身漆黑。

79. 煤油:「番仔火油 huan1-ah-hue2-iu5」。

80. 毛毛的:「心裡毛毛的 sim1-kuann1-lai7-tam2-tam2」。

81. 毛毛蟲:台語不說「毛毛蟲」,台語說「tsh3-moo5-kak-tang5 刺毛角蟲」,有些地方稱「刺毛蟲」。

82. 毛毛雨:台語不說「毛毛雨」,台語說「hoo7-mang5-ah 」、「mang5-mang5-ah hoo7 濛濛雨」、「屑仔雨 sap-ah-hoo7」。

83. 毛線:「膨紗 phoon3-se1」。

84. 顢頇:台語稱能力差為「頇顢 han7-man7」。

85. 毛巾:台語不稱「毛巾」,而是叫「面巾 bin7-kin1」。

86. 蠻橫:台語稱蠻橫不講理為「抝蠻 au2-man5」,有時稱為「橫 hainn5」、「鴨霸 a2-pa3」。台語不講「傲慢」,台語講「拗蠻 au2-man5」。

87. 慢慢來:「ban7-ban1-ah-lai5」,也稱作「豆豆來 tau7-tau1-ah-lai5」。

88. 門檻:台語稱「戶定 hoo7-teng7」。到別人家裡踩他家的門檻是失禮的行為。

89. 莽撞:台語不說「莽撞、魯莽」,台語說「mong2-toong2 (莽董?)」。台語稱少年時花天酒地也叫「mong2-toong2」。

90. 孵蛋:「pu7-lon7」,「妳是在孵蛋嗎?」這是意指對方動作太慢了。

91. 髮旋:「tsng7」。

92. 廢物:台語讀音為「khio2-kak」,這是「撿起來丟掉」的簡稱。

93. 飛機:「pue1-leng5-ki1飛凌機」,後來也說成「hui1-ki1飛機」。

94. 痱子:「pui2-ah」。

95. 番茄:台語番茄有三種叫法,「臭柿子tshau3-khi7-ah」、「柑仔蜜 kam1-ah-bi3」與「貪嗎兜 tham-ma2-too3」,「貪嗎兜」是Tomato的日語化。至今台語仍然不稱「番茄」。

96. 番石榴:台語稱為「拔辣 pah-la2」,音類似印度語「bala 力量」,此稱呼不是漢語。台語至今仍然不稱「番石榴」。

97. 番仔刣:輸得很慘,非常倒楣的意思,本意是指親人被「出草」,被割去頭顱。

98. 飯店:意指對外營業的餐廳。大飯店則識指「旅館」,通常此類旅館規模較大,也都附有餐廳。「酒家」在台語意指色情營葉場所,通常會點宴席,有女陪酒(在北京話意指「一般餐廳」)。「茶室(茶店仔 te5-tiann2-ah)」也是指色情營葉場所,通常只賣酒,不賣茶,不過,通常是小地方,沒有豪華門面,不賣宴席。

99. 飯篱:廚房用具,將飯撈起來的有孔勺子。以前煮飯,當飯煮熟之後,用飯篱將米飯撈起來,另鍋小火蒸乾。飯篱有時也用來撈番薯籤。

100. 分豬肉:分贓。原意為「祭祀後,將拜拜的豬肉平均分配」。

101. 粉餅:台灣新竹有三樣名產:「米粉、摃丸、粉餅」,「粉餅」是化妝品不是食物,在日本或歐美化妝品在台灣流行之前,台灣婦女在化妝的第一步「打粉底」,就是用新竹的「粉餅」抹在臉頰上,作為白色的粉底。

102. 粉蚌:「hun2-gio5」,蚌殼類海鮮。

103. 粉粿:台灣食物,通常是黃色的,冰鎮加糖,在夏天時吃。

104. 粉腸:作香腸時,將太白粉和著豬肉灌入腸子內,一種香腸的作法。「hun2-tshiang5」。粉腸是台灣菜,腸粉是廣東菜。

105. 粉圓:「hun2-ni5」,類似「西米露」而體積作圓球狀,比西米露大得多。

106. 糞坑:「屎礐 sai2-hak」,但是「礐」字的字義不符,應該是「屎窖」才對。

107. 放鞭炮:「pang3-phau3」。

108. 放粉鳥:「pang3-hun2-tsiau2」,台灣國語為「放鴿子」,賽鴿時,打開鴿籠自行飛回家。所以,朋友一起外出,最後讓你自行回家就是「放粉鳥」。引申為「約會爽約」。

109. 放山雞:偶而也聽人家講過「pang3-suann1-ke1」,不過通常的說法是「hong-ah」,這是相對於「飼料雞 tshi7-liau7-ke1」而言。

110. 放煙火:煙火,普通話稱為「煙花」。「pang3-en1-hue2」。

111. 放蚓:pang3-kun2. 早期用魚鉤掛上蚯蚓,綁在溪流旁的樹上,隔天再從水中撈出魚鉤的捕抓溪魚的方法。

112. 風聲:「hon1-siann1」,有三個意義,一是「颳風的聲音」,二是「官方緝捕的景況」,如說「外面風聲很緊」。三是「謠傳」,如說:「這攏風聲的啦 tse1-lon2-hon1-siann1-e1-la3」。

113. 風聲謗影:「hon-siann1-pon3-iann2」,謠言。

114. 糴米:買米「tia7-bi2」。

115. 地基主:台灣人初一、十五會在家裡拜「地基主」,這和去土地公廟拜土地公不同。感覺上,地基主似乎是拜此塊地的原來主人,大部分時候是指原來居住的平埔族。潮州人拜「地主爺」。

116. 丟掉:台語讀音為「tam3-hinn3-kak」。

117. 電燈泡:台語不叫「電燈泡」,而是叫「電火球仔 tien7-hue2-kui1-ah」。

118. 電土:「ten7-thoo5」,將鐵礦、焦炭及石灰石(即生石灰,CaO)共同煉製成俗稱「電石」的碳化鈣。農村常用電土燈當作簡易的夜間照明。小時候,常在電土上加水,看它起泡泡,並且用手指感覺它的熱度。

119. 電音三太子:台灣迎神廟會時,會有「神明出巡」的遊街活動,這時會有一個拿著羽毛扇子的人偶,拿著扇子逗睡著的獅子。除了這個人偶之外,最常見的是城隍爺出巡的七爺八爺,與媽祖出巡的千里眼、順風耳。「人偶」約三個人高,通常由國術團的人進去操縱,人偶又重、天氣又熱,進入操弄的人需要經常替換。後來有所謂的「三太子」人偶,台灣神明有兩尊是「男童扮像」,一是出自封神榜故事的「三太子李哪吒」,一是南管所祭奉的「田都元帥」。約在2009年南部有人以電子琴的台客風音樂伴奏,讓人偶跳起街舞,這就是所謂的「電音三太子」。以前,大人小孩都忌諱接觸人偶,現在變成人見人愛。

120. 電線桿:台語稱為「電火柱 tien7-hue2-thiau7-ah」。

121. 墊(動詞):「tsu7」。「鍋那麼燙,也不墊一下東西 tiann2-hak-siau1, yah-buaih-tsu7-tsir-eh」。

122. 墊板:「利墊 li7-tsu7」。

123. 賭爛:心情不爽。在台語屬於「不雅的用語」,原來台語的「爛」字的本音是指男生性器官。電影「無卵頭家」演澎湖一處因為寄生蟲Wucheria bancrofti ,班氏絲蟲惹的禍,造成男性陰囊腫大。「無卵頭家」的卵和賭爛的爛指的是同一個東東。(我好像解說詳細得有一點過度?)

124. 賭咒:「咒詛 tsiu3-tsua7」。

125. 肚臍:「too7-tsai5」。

126. 剁雞頭:約在 1970-1995年間,選舉人會針對競爭敵手的指控,到當地最大的寺廟剁雞頭,代表自己如有對方指控的行為,就像這隻雞一樣。2000年以後,不再出現這種場景。

127. 對啊:台語說成「著啊」,但是更通常是「henn7-ah」或「he1-me3」,這一音,有可能是來自平埔族。

128. 端午節:台語說成「五日節 goo7-tsit-tseh」。

129. 短路:電線短路、線路短路(short)台語稱為「相打電 sio1-pha3-tien7」。腦筋打結,台語叫「sioo2-too3」(short)。尋死、自殺、尋短路,台語叫「行短路 kiann5-te2-loo7」。

130. 斷掌:「tng7-tsiunn2」,算命當中「看手相」的,認為長紋橫斷掌面為「斷掌」,這是一種迷信。

131. 段落:「坎站 kham2-tsam7」,台語不說「段落」。

132. 冬至:台語說成「冬節 tang1-tseh」。

133. 凍蒜:這是台語「當選」的讀音。

134. 打點滴:「注射大筒的 tsu3-tua7-tang5-eh」。

135. 打雷:「陳雷公 tan5-lui5-kong1」。

136. 打火機:「lai2-ta3」,源自英文 lighter.

137. 打針:「注射 tsu3-sia7」。

138. 大便失禁:「滲屎 siam2-sai2」。

139. 大便在褲子上:「剉屎 tshua2-sai2」,也用在「驚嚇到大便拉在褲子上」。

140. 大面神:意指「厚臉皮」,特別是指「賴著不走,讓人請客」的人。

141. 大道公:又稱「保生大帝」,本名為「吳本」,是宋朝時後的醫生。小時聽長輩說過,台灣有另外一種「大道公 tai7-to7-kong1」,祀奉的是明朝醫生「葉天士」,可惜我未曾親身認定過。

142. 大頷胿: 「tua7-am7-kui1」,以前的人會甲狀腺功能異常,而脖子腫脹。

143. 大使:「dai7-sai3」。

144. 大聲公:意指一種裝電池,不接電線的手提「擴音器 speaker」。

145. 大衣:台語大一稱為「大莽 tua7-bang2」,「莽」是德語「mantel 大衣」的簡稱,台語也稱「大衣」。

146. 打油:「tah-iu5」,買油,通常是指用瓶子買油。

147. 歹聲嗽:phainn2-siann1-sau3,說話語氣很差。

148. 歹戲拖棚:phainn2-hi3-thua1-penn5,戲演得不好看,又不及早結束。比喻一樁大眾事件,情節不精采,又不早點結束。

149. 帶孝:身上配著家有喪事的標誌,「帶孝 tua3-ha3」。

150. 道親:台灣對信奉「一貫道」這個宗教的人,俗稱「道親」,但是,背後卻稱他們為「鴨蛋教」。「一貫道」中日戰爭前,在中國北京市也有據點。

151. 稻子:「tiu7-ah」。

152. 都煮:「to1-tsi2」或「to1-tsu2」,指「大廚」;助手為「水腳 tsui2-kha1」。

153. 斗笠:台語稱「笟笠 kue1-lei7-ah」。

154. 豆腐:「tau5-hu7」,台語有一句「買豆腐,練刀路 be2-tau7-hu7, len7-to1-loo7」,意思是用一些成本較低的事物來練習。

155. 豆腐乳:「tau5-lu2」。

156. 豆干:「tau7-kuann1」。

157. 豆花:客家人與廣東人稱為「豆腐花」,豆製品,加薑汁、花生食用。

158. 豆沙:稱月餅或包子的餡為紅豆沙、綠豆沙。「豆沙 tau7-se1」。

159. 豆豉:「tau7-sinn7」。

160. 單雙:台語稱「單數」為「奇數 khia1」,但是也稱「單雙 tan1-siann1」。

161. 單身漢:「獨身仔 took-sin1-ah」,「羅漢腳仔 lo5-han3-kha1-ah」。

162. 蛋黃酥:月餅的一種,中間是一顆完整的蛋黃,蛋黃周圍是一層薄薄的豆沙或棗泥。

163. 噉肝:滷過、醃製過的豬肝,「tam2-kuann1」。

164. 登革熱:從西洋對此並稱為「dengue」翻譯而來,台灣順著日語,稱為「天狗熱」。

165. 鐵牛:台灣鄉村撐機械化農具為鐵牛,這是台語。

166. 糶米:「賣米 thio1-bi2」,台語稱貨物銷路很好為「祝好糶 tsook-ho3-tshio1」,利潤很好,賺了很多錢,稱為「ho3-tshio1」。

167. 甜不辣:這是一種日本式食品,為「炸魚漿」。為將日語「tenpura」轉為台語,最後又音寫成漢字。

168. 田都元帥:娃娃臉的神明,一般南管戲團祭拜此神。

169. 田埂:「田岸仔路 tsan5-huann7-ah-loo7」

170. 田僑仔:早期台灣人以「華僑」為富翁的代名詞,鄉下有人本為貧窮的農夫,一夕之間因為賣田產致富,台語戲稱這種人為「田僑仔」,此為台語,約出現於1970年。

171. 舔:「tsng7」。

172. 凸槌:又寫成「突菙」,這是台語。原指打鼓錯了節拍,後來指「出了差錯」。

173. 土牛:「thoo5-gu5」,一種用泥土夯實的矮牆,清朝台灣用來作為「漢番界限」。

174. 土墼:「thoo5-kat」,用泥土夯實曬乾,用來造牆,稱為「土墼」。

175. 土墼厝:「thoo5-kat-tshuh」,用「土墼」砌成的房子,是早期台灣鄉村的主要建築型式。

176. 土虱:台語稱鯰魚為「土虱 thoo5-sat」。

177. 吐司:台語稱不含餡、尚未塗奶油果醬的薄片麵包為「吐司」,漢字來自 toast, 英文原意為烤麵包。台語不讀作「吐司」,讀為「俗胖 siook-phang2」,可能是來自日本話,日本話則來自葡萄牙語「麵包 Pan」。

178. 吐槽:「thut-tshau5」,透露糗事。這是台語。

179. 脫拉庫:這是台語。為「卡車 truck」的日語化再轉為台語,最後又音寫成漢字。

180. 駝背:台語稱「駝背」為「穩龜 un2-ku1」。

181. 推石磨:台語稱為「磑(ㄨㄟˋ)石磨 e1-tsiok-bo7」。

182. 同窗:以前台語稱同班同學為「同窗 toon5-tshoon1」,這個詞近年已廢棄不用。

183. 童乩與桌頭:台語稱乩童為「童乩 tang5-ki1」,乩童偽裝神明附身,說了些似懂非懂的話,「桌頭-to3-thau5」是乩童的同伴,作「傳譯」解釋剛剛附在乩童身上的「神」說了什麼指示。

184. 銅管仔:「tang5-koon2-ah」,台語稱「空的罐頭」為「銅管仔」。

185. 銅管仔車:台語稱車身很薄的汽車,為「銅管仔車」,不堪撞擊。

186. 踏話頭:「ta7-ue7-thau5」。台語稱「在請託、評論之前」的話引子為「話頭」,在對方提起話頭的時候,自己這一方先澄清立場或讓對方沒辦法往下講,稱為「踏話頭」。

187. 胎記:「thai1-ki3」,有時也稱作「床母作記號 tshenn5-bo2-tso3-ki3-ho7」。

188. 太太:妻子,台語稱為「某 boo2」,有時稱為「牽手 khan1-tshiu2」、「柴扉 tsha5-pe5」。

189. 討客兄:指已婚女人有婚外情,這是台語。結拜兄弟互稱「契兄、契弟」,所以,女生的託詞會說另一個男人是「契兄」,也就是「乾哥哥」的意思。

190. 討債:台語稱「浪費」為「討債。」

191. 偷步:有時講作「偷師 thau1-sai1」,沒有正式拜師學藝,偷學別人的功夫(如國術、烹飪、下棋、作詩、繪畫等)。

192. 偷食步:「偷吃步 thau1-tsiah-poo7」,不是只偷吃食物,而是下棋時,趁對方不注意、沒防備,吃掉對方棋子的招數。泛指「陰謀詭計」、「不正當的手段」。

193. 頭:「thau5」,「頭殼 thau5-khauk」作。

194. 頭路:「thau5-loo7」。

195. 頭盔:「thau5-khook-ah 頭扣子」。

196. 頭家:「thau5-ke1 老闆」。

197. 頭家娘:「thau5-ke1-liunn5 老闆娘」。

198. 頭額:「頭殼瓦 thau5-khauk-hia1」。

199. 糖廍:tong5-poo7 意指「搾甘蔗汁來熬蔗糖的地方」,一般稱為「糖廍」或「蔗廍」。

200. 燙頭髮:台語稱「燙頭髮」為「電頭鬃 tian7-thau5-tsang1」,又稱「se1-tooh 英文 set」。

201. 疼痛:台語稱作「痛 thann3 疼 thiann3」。

202. 疼惜:台語稱作「疼thiann3 痛 thann3 」。台語也稱作「疼thiann3 惜 sioh 」

203. 泥水匠:「土水師 thoo5-tsui2-sai1」、「作土水的 tso3-thoo5-tsui2-eh」。

204. 尿布:「尿墊子 lio7-tsu7-ah」,「尿巿仔 lio7-phe2-ah」。後期「尿布 lio7-poo3」的講法也流行起來。

205. 尿床:「tshua7-lio7」。

206. 尿失禁:「滲尿 siam2-lio7」。

207. 牛楔:台語稱作「牛楔 gu5-khit」。

208. 牛軛:台語稱作「牛擔 gu5-tann1」。

209. 年糕:台語不稱「年糕」,而是直接叫「蘿蔔糕 tshai3-thau5-kue2 菜頭粿」、「芋頭糕 oo7-kue2 芋粿」、「甜粿 tsinn1-kue2」。

210. 碾米店:老式的叫「土礱間 thoo5-lang5-kien1」,新式的叫「絞米店 ka2-bi2-tiann3」,現在已經看不見「碾米店」了。

211. 凝心:ienn5-sim,心終含恨生氣,生悶氣,懷恨在心。

212. 碾米店:就是歐美的「磨坊」,用來去除米糠,從糙米成為白米。台語稱為「米絞仔 bi2-ka2-ah」。

213. 農夫:台語也稱「士農工商 su7-loon5-kang1-sioong1」,不過,稱農夫為「作穡人 tso3-sik-lang5」。

214. 弄樓:雜耍。「lang7-lau5」。

215. 女婿:台語稱女婿為「子婿 kiann2-sai3」。

216. 奶罩:「ne1-phe3-ah」,奶巿。

217. 內向:台語現在也說「內向 lai7-hiong3」,但是這是個新名詞,以前台語只說「pi3-su3」。

218. 楠樹:「肖楠 siau1-nam5」。

219. 離婚:「離緣 li3-ien5」,台語也說離婚。

220. 貍貓換太子:歌仔戲著名的「戲目」,「li5-ba5-uana7-thai3-tsu2」。

221. 利潤:「li7-sun5」。

222. 蓮霧:有人認為是印度 jambu (古書「南瞻部洲」的「瞻部」),待查。不過,「蓮」字台語不讀為「lien2」,而是讀作「lien5」,顯示這個讀音不是來自漢語。

223. 流行:台語也說「流行 liu5-henn5」,但是較早期是說「時行 si5-kiann5」。

224. 林投:「na5-tau5」,樹名,與鳳梨同科的植物,這是台灣原住民語,存留在台語中。台灣達悟族仍然保留此一稱呼。

225. 涼圓:「liang5-uan5」,彰化市內,有將太白粉裹豬肉,蒸熟後再用冰鎮,稱為涼圓。

226. 盧盧 lu5」不是「驢」,說「一個人很盧」,是說一個人經常要他做某件事。

227. 爐主(loo5-tsu2):早期台灣習俗,幾十家或一個村莊信奉一尊神明,每年會有一次大拜拜,負責的人就稱為「爐主」。這是由信徒大會的理事在神像之前卜杯(pua3-bue1),得到最多聖杯(siunn7-bue1)的理事為當屆「爐主」。現在引申為「倒楣的人」。

228. 路旁屍:「loo7-pong3-si1」,倒死路旁的無主屍體,在清朝時期這是偶爾會出現的狀況。這也是歌仔戲裡頭經常用來罵人的一句話。

229. 鹿鞭:公鹿的陰莖,草藥郎中宣稱是可以壯陽的食物,早期銷售甚廣,有「一鹿九鞭」之說。

230. 鷺鷥:台語稱為「白鴒鷥 peh-leng7-si1」。

231. 蘿蔔:台語不說「蘿蔔」,只說「菜頭 tahai3-thau5」。

232. 蘿蔔糕:台語說「菜頭粿 tahai3-thau5-kue2」。

233. 螺絲起子:台語螺絲起子的叫法是「螺賴吧」,是Driver的日語化。至今台語仍然不稱「起子」,但稱「螺絲」。

234. 落翅仔:「lau3-sik-ah」,指一個或幾個適婚而有意願與男生交往的女性,原意為「交配期的母鴿」,有一段期間「落翅仔」意指翹家少女或不良少女,近年已經很少人使用此詞。

235. 龍骨:台語稱「脊椎」為「龍骨 lioong5-kut」。

236. 龍捲風:最近也聽到有人講「leng5-kong2-hon1」,非常刺耳。台語一般是稱作「螺捲風 ka2-le5-ah-hon」。

237. 綠豆椪:「lek-tau7-phon5」,月餅的一種,中間是綠豆餡。

238. 律師:台語也稱「律師 luk-su1」,早期是稱「辯護士 pen7-hoo7-su7」

239. 拉尿:「放尿 pang3-lio7」。

240. 拉肚子:「漏屎 lau3-sai2」。

241. 拉屎:「放屎 pang3-sai2」。

242. 牢騷:讀音為「lo5-so1」,台語意指喜歡拿人大大小小的東西,雜唸。

243. 老不修:「lau7-puh-siu1」,指老色狼。

244. 老虎:台語稱「hoo2」

245. 老師:早期稱「先生 sen1-sinn1」,1960以後漸漸改稱為「lao7-su1」。

246. 老鼠:讀音為「鳥鼠 niau2-tshi2」

247. 老神在在:意指「面對意外而不慌張」、「氣定神閒」。

248. 老鷹:台語稱「la7-hioh」或「pa7-hioh」

249. 老芋仔:台語指「隨國民黨來台的外省士官兵」為「老芋仔 lau7-oo1-ah」,而台灣人被徵召當兵則稱為「番薯仔 han1-tsi5-ah」,後來泛稱外省人為「老芋仔」,本省人為「番薯仔」,通婚生下來的小孩為「芋仔番薯」。

250. 老子:書名或人名《老子》,台語稱「noo2-tsu2」。自稱「老子」為「恁北 lin2-pe7」。

251. 攬(動詞):台語稱「抱」為「lam2 攬」。「我將你抱得緊緊的」台語為「gua2-ka1-li2-lam2-tiau5-tiau5」。

252. 爛泥巴:台語稱為「路糊麋 loo7-koo5-buenn5」。又稱「湳」、「濫」、「坔」,讀作「lam3」,含水分較多的土地。台語稱「湳土深掘 lam3-thoo5-tshim1-kut」,意指「人善被人欺」、「得寸進尺」的意思。

253. 鼓吹:台語稱「嗩吶」為「鼓吹 koo2-tshue1」。至於鼓勵人家做某些事的「鼓吹 koo2-tsui」。

254. 固樁:穩固樁腳。「樁腳 thiau7-ah-kha1」是台灣選舉文化的特色,這個稱為「樁腳」的人可以是村里長、某一姓宗親會的負責人、媽祖廟的負責人、農會、漁會、水利會的負責人。穩固樁腳讓他/她繼續支持你,選舉就可以維持較高的勝算。

255. 蝸牛:「loo2-le5」,懷疑「loo2」和「le5」都是「螺」的讀音,只是前者是文讀,後者是語讀。

256. 果子狸:「kue2-tsi2-ba5」,又叫「白鼻心」。

257. 龜鹿二仙膠:中藥古方有所謂「龜鹿二仙膠」,用鹿茸、龜甲與其他中藥材調製煮成膠,一般和豬排骨煮湯。

258. 貴蔘蔘:指價錢向人蔘一樣貴,「kui3-soom1-soom1」。

259. 桂圓:台語稱作龍眼:leng5-ging2,有些地方已經走音成「龍景 leng5-king2」。不過,「眼」字台語不讀為「ging2」,而是讀作「gan2」,顯示這個讀音不是來自漢語。至今台語仍然不稱「桂圓」。

260. 逛街:se7-ke1

261. 鍋巴:台語稱鍋巴為「鼎糒 tiann2-phi2」,光復前,台灣大部分小朋友的零食為「鍋巴」,到我小時候還是如此。

262. 公廨:kong1-kai2,平埔族祭祀阿立祖的地方,兼族人議論大事的場所。

263. 公學校:日治時代,台灣的公立小學叫「公學校」,又簡稱為「公學」,裡面只用日語教學。

264. 弓鞋:「kienn-e5」,老祖母綁小腳穿的鞋子。

265. 宮本英英美代子:「英英美代子」是台語說人「閒閒沒代誌」,如果是「宮本英英美代子」,就是說人「根本閒閒沒代誌」。

266. 摃丸:聽店家說,他父親當完兵,回到新竹,用瘦肉捶打成漿,在下水煮熟,為新竹首次出現的摃完,年代約在 1955年。

267. 割香:又稱「進香」,台灣廟宇每年會回分出香火的本廟進香。這是台語。

268. 歌仔戲:「kua1-ah-hi3」。

269. 蓋布袋:台灣不良幫派,受託教訓人時,有時會用布袋罩住被害人頭部,在予一頓痛打。引伸為「暗中傷害」、「不名加害者是誰的傷害」。

270. 糕仔:「ko1-ah」,這是米麩蒸成的糕,與一般說的「米糕 bi2-ko1」不同,「米糕」其實是糯米飯,不算「糕餅」。以前拜拜要準備五樣東西:「金、香、燭、糕仔、炮仔」,現在的人只認得蛋糕,已經沒見過糕仔。

271. 搞怪:作怪,原來是台語「狡獪」,形容小孩好出鬼主意、惡作劇、不聽話。

272. 垢:「油垢 iu5-kau2」,但是身上的汙垢卻稱為「sen1」。

273. 訐譙:罵「三字經」,這是台語。

274. 柑仔店1-1" alt="" src="http://taiwanlanguage.files.wordpress.com/2011/11/e69f91e4bb94e5ba971-1.jpg?w=20&h=20" width="20" height="20" />模:「kam2-boo5」。小時的印象,這是一個竹子編的大圓盤,一般來說,直徑約一公尺,現在新竹縣關西、北埔、峨嵋地方仍然用這種淺而大的竹編盤子來曬茶青。我的印象是家裡用來搓冬至的湯圓(圓仔 inn1-ah)。

柑仔店稱為「(竹/敢)仔店」的原因,是店裡的糖果餅乾都裝在「(竹/敢)仔」裡面,這個「(竹/敢)仔」和「(竹/敢)模」沒有關係,這是一種「肚大口小」的罐子,也許早期是陶罐,不過從我懂事以來看到的已經是玻璃罐,讀中學時,已經演進成透明的塑膠罐。一般寫成「柑仔店」,音、義都不對。

275. 苦苦請求:「koo1-tsiann5」,不知漢字該怎麼寫「苦情?」。

276. 苦勸:「khoo2-kng3」。

277. 酷刑:稱人「苛刻」為「酷刑 khook-henn5」。

278. 褲管:台語說「褲腳 khoo3-khia1」,不講「褲管」。

279. 傀儡番:台語稱南部屏東、台東的原住民為「傀儡番 ka1-le2-huan1」,很可能是指魯凱族、排灣族。

280. 傀儡戲:指的是牽絲傀儡,「ka1-le2-hi3」。

281. 卡卡:不順利,彷彿被東西絆到。這是台語「khe5-khe5」,如說「最近工作卡卡的」,「最近工作進度卡卡的」。

282. 可惡:「khoo2-oonn5」。

283. 客爸:乾爹,其實應寫作「契爸」。

284. 客母:乾媽,其實應寫作「契母」。

285. 客囝:乾兒子、乾女兒,其實應寫作「契子」,台灣有給佛祖、觀音、媽祖作「契子」的習俗。

286. 客兄:情夫,特別是指已婚女子的情夫,奇怪的是台語沒有「契妹」的說法,大概在守舊時代,男生可以不受拘束,不用避諱這種事。

287. 哭爸:台語不是指「哭著找爸爸」,而是指「死了父親」。

288. 烤(動詞):台語稱烤為「hang1 烘」或「pu7 炰」。烤香腸「 hang1-en1-tshiang5」或「pu7-en1-tshiang5」都可以講,烤番薯 hang1-han1-tsu5」或「pu7-han1-tsu5」都有人說。

289. 考(動詞):「kho2」。考試「kho2-tshi3」。台語稱用石頭瞄準去砸東西也叫「考 kho2 」。

290. 靠爸:依靠爸爸成名,其實本義還是「哭爸」。

291. 靠腰:其實是「哭飫」,意指「哭說肚子餓」,「賣各哭飫」用來作「別吵了」解釋。

292. 口袋:「lak-te7-ah」。

293. 口紅:胭脂「en1-tsi1」,古時稱化妝品為「胭脂水粉 en1-tsi1-tsui2-hun2」。

294. 口吃(ㄐㄧˊ):台語稱為「大舌 tua7-tsi7」。

295. 口罩:台語口罩稱為「嘴籠子」,是由「牛嘴籠子(牛口罩)」演變過來,但是也有稱為「ma7-su2-khu2」是「mask」的日語化讀音。台語至今仍然不稱「口罩」。

296. 口座:在銀行或郵局所設立的帳戶,「khau2-tso7」。

297. 鬍鬚:台語稱鬍鬚為「嘴鬚 tsui3-tshiu1」,「hoo5-tshiu1」意為「大鬍子」。

298. 虎鞭:公老虎的陰莖,傳說可以壯陽,參考「鹿鞭」條。

299. 虎咬豬:這是「台灣漢堡」,一塊白色如手掌「虎口」的薄饅頭夾著一塊滷過的豬肉。

300. 護士:「看護 khuann3-hoo7」,近代也稱「hoo7-su7」。

301. 花生:台語稱為「土豆」,至今台語仍然不稱「花生」,在中國「土豆」是指「馬鈴薯」。

302. 話頭:台語稱「在請託、評論之前」的話引子為「話頭」,在講話頭的時候,說一些話,讓自己先澄清立場或讓對方沒辦法往下講,稱為「踏話頭」。

303. 話劇:台語稱為「改良 kai2-lioong5」,意為「改良的舞台劇」。

304. 火點著了:「火導 hue2-to7」,發脾氣、發火也叫「火導 hue2-to7」。

305. 火鍋:在台灣原來是年菜,有一種特殊器具,底下擺著木炭燃燒,周為環狀容器百豐富的菜湯,中間中空的柱子讓煙和火苗竄出。

306. 火管:生火時,用來吹氣讓火苗變大的管子,台語叫「hue2-kon2」。

307. 火車站:「火車頭 hue2-tshia1-thau5」。

308. 火柴:「番仔火 huan1-ah-hue2」。

309. 火石:生火用的打火石。「hue2-ysio2h」。

310. 火索:用來生火的繩子。

311. 壞人:「歹人 phainn2-lang」。

312. 壞榜樣:「歹模範 phainn2-moo7-huan7」,更常說「歹主帶頭 phainn2-tsu2-tshua7-tau5」,這四個音長說走了音,成為「phainn2-tshu2-tua7-tau5 壞取大頭」。

313. 蛔蟲:「面蟲 bin7-thang5」、「糞口蟲pun3-khau2-thang5」。

314. 黃金甕:骨灰罈:「hon7-kim1-ang3」。

315. 紅不讓:這是將 Home Run 的讀音台語化,再將其中文化。這是棒球術語,意為「全壘打」,一般用為「生意熱絡」或「事情順遂」。後已簡稱為「轟」。

316. 紅豆餅:台語又稱「箍仔餅 khoo1-ah-piann2」、「車輪餅 tshia1-len2-piann2」,紅豆餅也可以放入巧克力、綠豆、花生、奶油等不同的餡。這是來自日本的食品,日本稱為「太鼓餅」,型狀像日本「太鼓」。

317. 紅龜:又稱「紅龜粿 ang5-ki1-kue2」,祭祀用的麵食品,通常為紅豆餡,外皮染成紅色,正中央作一粒乳凸,活像一粒女生的乳房。

318. 喝:「lim1」。

319. 喝湯:「lim1-thng1」。

320. 喝茶:「lim1-te5」。「ha1-te5」為「哈茶」,有品茗的意思

321. 河洛人:「ho7-lo2-lang5」,台灣客家人稱閩南人為「河洛人 ho7-lo2-lang5」,又寫作「鶴佬人」。

322. 河洛客:「ho7-lo2-khek」,台灣閩南人稱住在閩南村莊、都市的客家人為「河洛客 ho7-lo2-khek」,又寫作「鶴佬客」。

323. 和尚:「hue1-siunn7」。

324. 河豚:「刺胿 tshi3-kui1」,意思是「長刺的氣球」。

325. 何處:「何處 ho5-tsu3」這是較文謅謅的講法,「叨位 to2-ui3」,這是鄉土的講法。

326. 海蔘:一種海底動物,「hai2-soom1」。

327. 黑白講:亂講,胡說八道。

328. 黑面琵鷺:「oo1-bien7-la7-bue1」。

329. 黑手:「oo1-tshiu2」,1. 會弄髒手、身體的工作。例:「在鐵工廠作黑手」。2. 幕後操縱的人。例:「這項工作派任後面有一隻黑手」。

330. 黑頭車:「oo1-thau5-ah-tshia1」,以前公家機構高階主管都坐著黑色的大型轎車,所以用「黑頭車」代表「大老闆」。

331. [敖/力]:《說文》:「健也,五牢切。」台語稱能幹為[敖/力 gau5]。

332. 好兄弟:台語講成「好兄弟仔 ho2-hiann1-ti7-ah」,意指無主孤魂,或指鬼魂。

333. 鱟:早期台灣民家用鱟殼當水勺,稱為「鱟杓 hau7-hia1」。

334. 後妻、繼室:「後巢au7-siu7」。

335. 後山:台語稱「台灣東半部」為「後山 au7-suann1」。

336. 雞婆:有時候會說「老雞婆」,意指嘮叨多管閒事的歐巴桑。其實就是「家婆」,為「管家婆」。

337. 雞頭:台灣習俗,尾牙時,老闆把雞頭朝向誰,那個人就被解雇了,過完年也不用回來工作了。雞頭用來比喻失業了。1970-1990年代,台灣選舉有幾位候選人在一般拜神的道教廟裡斬雞頭賭咒。

338. 雞捲:用「豬網紗」包著碎肉、筍絲炸成的條狀食物。「ke1-konn2」。

339. 雞尾椎:雞屁股。「ke1-bue2-tsui1」。

340. 機車:台語稱為「oo1-too1-pai2」,1970以後台語已有稱「機車」的。是英文 auto-bike 日本音的台語化。

341. 寂寞:siok-book,孤單無伴。

342. 寄藥包:「kiah-iok-pau1」。早期台灣銷售藥品的方式,將常用的藥品擺在一個掛在牆上的袋子內,銷售人員每個月來尋查一次,依使用數量付費,同時補充已經消耗的數量。

343. 記憶力差、沒記性:「無頭蠅 bu5-thau6-sin5」。

344. 加志:「ka1-tsit」,草編的袋子,這是台灣原住民語,存留在台語中,嘉義雲林附近有一平埔部落稱作「嘉志閣社」。

345. 家私:台語稱傢俱和工具都是「家私 ke1-si1」。

346. 家後:台語稱妻子為「牽手khan1-tshiu2」,「太太 thai3-thai3」,「家後 ke-au7」,最古得一種叫法為「柴扉 tsha5-pe5」。

347. 假裝:「激作 kik-tso3」,有時候只用「激 kik」。「假影 ke2-iann2」。

348. 假仙、裝蒜:故作惺惺,裝模作樣,「ke2-sen1」。

349. 交關:做買賣,來往。「kau1-kuan1」。

350. 絞營:「絞 ka2 營 iann5」,這是指「進到軍隊的營房裡,搞得天翻地覆」,通常指一群小孩在一個地方玩,吵鬧聲音大,又把東西丟得亂七八糟。這是純粹的「台語」。

351. 腳踏車:有時寫作「自行車」,南部講「腳踏車 kha1-ta7-tshia1」,北部說「孔明車」,中部叫「鐵馬」。

352. 腳尾飯:台灣習俗,亡者未正式入殮前,常在屍體腳後擺一碗白飯,此為俗稱「腳尾飯」。這是台語。

353. 腳色:「kha1-siau3」,這是有一點輕蔑的講法,與「角色 kak-sek」不同。

354. 角色:「 kak-sek」,這是不帶貶抑的講法,與「腳色 kha1-siau3」不同。

355. 僥倖:「hiau5-henn7」,台語此詞有三意,一是「狼狽 lioong5-pue7」,如「菜不夠吃,真狼狽 tshai3-bo5-kau3-tsiah, tsin1-hiau5-henn7」,一是感嘆詞,通常表示「浪費」,「tsin1-hiau5-henn7-oo3, be2-tsit-e5-phue5-pau1-ah-khai1-tsap-ban7 花十萬塊錢買一個皮包」,一是男生變心另娶他人、另愛他人。

356. 酒窩:「酒窟仔 tsiu2-khut-ah」。

357. 九孔:「kiu2-khoong」,蚌殼類海鮮,貝殼上有九個孔,因此得名。

358. 見笑: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見笑」是被動語態,「動見觀瞻」是「有任何舉動都被觀察到」。在台語「見笑」有「慚愧」、「不知藏拙」的意思,台語常聽到的「不見笑」是「不怕被笑」、「厚臉皮」、「不知廉恥」的意思。

359. 筧:用來引水的挖空的竹管,叫「筧」,這個重要的字已經沒有幾個人用到了。只有台北市「景美區」的居民還經常在用,因為「景美」本名叫「筧尾 kenn2-bue2」,引來山泉水的水管的最尾端。

360. 金龜子:台語有時也叫「kim1-ku1」,但是通常要叫作「臭龜仔 tshau3-ku1-ah」。

361. 金光黨:扮演傻瓜,再用調包的方法騙人錢財的人(稱為「黨」,是因為通常要兩三個人一組去騙錢)。

362. 鏡框:「kiann3-khenn1」。

363. 俱樂部:「khu1-la1-puh」,一種具有相同嗜好的人形成的團體,這是英語 club,日本音的台語化「khu1-look-poo7」。

364. 嗟心:死心、絕望。「tshie3-sim1」

365. 汽車:「khit-tshia1」,台語也說「自動車 tsu7-tong7-tshia1」或「轎車 kiau1-tshia」。

366. 翹辮子:死亡。台語說「死翹翹 si2-khiau3-khiau」或「翹去了 khiau1-khi3-ah」。

367. 翹腳:「khiau1-kha1」,交腿而坐。台語諺語「翹腳捻嘴鬚 khiau1-kha1-lien2-tshuet-tahiu1」。

368. 強強滾:「tshiang7-tshiang7-kun2」,意指「熱鬧」或「熱門、搶手」。台語的原意是指「水或湯沸騰」,台語也是引申為熱鬧和很有人氣。

369. 搶頭香:「tshiunn2-thau5-hiunn1」,台灣民俗有「農曆正月初一,第一個來上香的會得到神明當年最大的庇佑」的說法,第一個來上香,稱為「頭香」。引申為「第一位顧客」,這是台語。

370. 嗆聲:「tahiang3-siann1」,這句台語原來是「唱聲」。鄉下賣藥郎中,要顧客出聲表明他要買。意思流轉成為「嗆聲」,公開出聲表達不滿。

371. 七娘媽:農曆七月七日未出嫁的女還拜織女,稱為拜「七娘媽」,拜時擺一盆水、化妝用的水餅(塗在臉上讓臉色顯得白皙,當時以新竹出產的最為名貴)、梳子、針線。

372. 七爺、八爺:城隍廟裡的衙役,高個子穿白衣為「七爺」,矮個子穿黑衣為「八爺」,民間相傳七爺叫「謝必安」,八爺叫「范無救」,諧音「謝罪就平安」、「冒犯就無法解救」。台語稱為「軂爺 lo3-ia5」、「矮爺 e2-ah-ia5」。

373. 棋子:「ki5-li2」。

374. 騎樓:「亭仔腳 tenn5-ah-kha1」。

375. 起毛醜:khi2-moo-bai,脾氣不好、情緒不好、翻臉。為日語「khi-moo-tsi」 加上台語「醜」構成。

376. 起性地:發脾氣,「khi2-senn3-te7」

377. 氣球:台語不叫「氣球」,而是叫「雞胿 ke1-kui1」。「吹氣球」為「歕雞胿 phun5-ke1-kui1」。

378. 氣身魯命:老是為某人而生氣、操心。有人讀作「氣心魯命」,台語沒這個詞。

379. 牽拖:怪罪別人。

380. 牽手:這是「平埔語」,平埔族稱妻子為「牽手」。平埔族「牽手」的語音待查。

381. 腔調:台語稱為「腔口 khiunn1-khau2」,「同安腔」台語讀作「tong5-uann1-khiunn1」。

382. 親戚:「tshin1-tshek 親戚」,台語也講「tshin1-tshek 親戚」,但是更常講「tshin1-tsiann5」,「提親」也說成「kong2 講 tshin1-tsiann5」。

383. 青春痘:台語稱青春痘為「柱仔籽 thiau7-ah-tsi2」。

384. 蛆:「屎礐仔蟲 sai2-hak-ah-thang5」。

385. 西米露:正宗的西米是由西谷椰子(sago palm)木髓部提煉出來的澱粉製成的,用西米粉做成的西米,煮出的西米露是台灣有名的甜點。

386. 西裝:台語稱西裝為「西米洛 se1-bi2-look」,相傳是由英國倫敦的「西敏路」轉音過來。1960年已改稱「西裝」。

387. 西施舌:「sai1-si-tsit」,一種類似「文蛤」的海鮮。

388. 稀微:hi1-bi5心情低落、寂寞。 「寂寞 siok-book」

389. 洗澡:台語不說「洗澡」,而是說「洗浴 se2-iek」、「洗身軀 se2-seng1-khu1」。有些地方走音說成「洗身軀 se2-sen1-khu1」。

390. 細漢:小個子。有時「細漢ㄝ」指的是黑道的小弟。

391. 瞎子:台語稱瞎子為「青瞑 tshenn1-me5」,或可寫成「青盲 tshenn1-me5」。晉朝陶弘景《本草經集註》:〈重獸三品\中品〉「羊角」:味咸、苦,溫、微寒,無毒,主治青盲。《後漢書》卷81:「公孫述連徵命,待以高位,皆托青盲以避世難。」

392. 蝦仔給:「he1-ah-ke5」,用蝦和鹽做的一種醬,特點是非常鹹,鹿港名產。

393. 蝦猴:「he1-kau5」,「蝦猴」是一種頭大身小的小蝦,通常在鹿港可以見到。小時後只見到用鹽巴醃製,現在有用油炸的蝦猴。

394. 嚇出冷汗:「(驚到)流凊汗 (kiann1-kah-)lau5-tsin3-guann7」。

395. 下水:「ha7-sui2」,台灣習俗,將雞心、雞內臟拿到水中清洗,再加薑絲,煮成的湯稱為「下水湯」,有時只稱作「下水」。近幾年有直接將雞內臟叫作「下水」的稱法。

396. 寫真:在戶外化風景為「寫生」,在戶內畫人像為「寫真」,意為「寫其真容」。

397. 寫真集:女藝人出版一些性感照片,名為「寫真集」,本意是「個人照片集」。

398. 小三:愛情或婚姻的第三者。

399. 小七:台灣稱便利商店「Seven-eleven」為「小七」,據說台語是叫「se1-bun3」。

400. 孝女:死者的女兒「hau3-lu2」。

401. 孝女白琴:出租代喪家哭喪的女人:「hau3-lu2-beh-khim5」。

402. 孝男:死者的兒子「hau3-lam5」

403. 孝孤:這是不雅的台語,使用時要小心場合。「孝孤」意指「孝敬孤魂野鬼」,台與通常用來說「心不甘情不願地拿東西給別人吃」。「這不孝孤哩」意指「這東西品級不夠好,連拿去孝敬孤魂野鬼都不夠格」。

404. 袖子:台語說「手(衣*宛) tshiu2-ng2」,不講「袖子」。

405. 先生:醫生「sen1-sinn1」,老師「sen1-senn1」,草藥郎中、算命先生「sen1-e1」。

406. 現世:有兩種意涵。第一種是「現世報」,很快就得了報應。第二種是「丟臉、出醜」。「hen7-si3」。

407. 心狂火導:焦慮,有時指生氣。

408. 薪水:台語稱「月給 gueh-kip」,後來也稱「薪水 sin1-sui2」。

409. 信:「書信 su1-sin3」,這是文謅謅的講法。「批 phue1」這是一般的講法。

410. 香包:「端午節小孩掛著艾草或香包辟邪」,客家話仍叫「香包」,台語稱「香芳 hiunn1-phang1」,近來已不再有小孩端午節佩帶香包的習俗。

411. 香瓜:台灣舊稱黃皮的小 melon 為「phang1-kue1」。近來已經很少見到了。

412. 香灰:「hiunn1-hu1」,台灣舊俗有用香灰治病的蠢行。

413. 香蕉:台灣有「kin1-tsio1」與「kim1-tsio」兩種說法,日治時代的報紙寫作「芎蕉」。台語至今仍然不稱「香蕉」。

414. 香腳:「hiann1-kha1」,燒香剩下的細竹枝。

415. 香皂:台語香皂稱為「殺文 sat-bun5」,為葡萄牙語「sabon 香皂」的日語化,台語也稱香皂為「茶箍 te5-khoo1」,意為「茶塊」。1980年代已有人稱「香皂 phang1-tso5」。

416. 香煙:台語香煙稱為「淡巴菇」,1960年代以稱為「昏 hun1」,台語至今仍然不稱「香煙」。

417. 香腸:「薰腸 en1-tshiang5」。

418. 相換工:「sio1-uan7-kang1」,農家,你幫我做一天工,換我替你做一天工。農忙時,交換人力的做法。

419. 巷子內:「hau7-ah-lai7」,指「內行 lai7-hau5」,這是俏皮話。

420. 倖(動詞):寵愛而縱容。「倖豬揭灶,倖囝不孝」:「senn7-ti1-ia5-tsau3, senn7-ti1-put-hau3」,太寵小孩,將來子女會不孝順。強調小孩需要教導。

421. 薛四俊:「si3-si3-tsun3」,發抖或冷得發抖。

422. 兇孽:「hienn5-gek」意指「可惡,khoo2-oonn5」。

423. 兇惡:hoong-ook

424. 雄雄:有些書寫成「熊熊」,熊讀作「him5」,寫作「雄雄 hioong5-hioong」比較貼切,此語意指「狠狠地」、「突然地」、「動作較大地」。

425. 芝麻:台語不講「芝麻」,而是講「麻仔 buann5-ah」。

426. 知道:台語「知道 tsai1-iann2」,由「不知道」,逐漸訛寫、轉用而成「不知影 m7-tsai1-iann2」,最後成為以「知影」代替「知」的台語講法。

427. 織布:「tsit-poo3」。

428. 織女;「tsit-lu2」。台灣舊俗,未出嫁女兒在農曆七月七日,準備臉盆清水,毛巾、鏡子、白粉(化妝作粉底)、針線、糕餅祭拜『七娘媽 tshit-liunn5-ma2』

429. 紙鈔:「銀票 gin5-phio3」,台語還保存「銀本位」時的稱呼。

430. 豬母租:結婚時,娘家言明,第一胎或第二胎男生必須從母姓,有時要到外公家住,有時還是跟原父母住。

431. 豬腳麵線:「ti1-kha1-mi7-suan3」,台灣人遇到災難歸來,或被關在監獄歸來,會吃豬腳麵線去霉運。

432. 竹管厝:「tek-koon2-ah-tshuh」,柱子是整枝粗大的竹子搭起來的房子,通常「竹管厝」一定會用「骿仔壁」。

433. 助產士、產婆:日治時代,台灣幫孕婦分娩的醫務人員,稱「助產士」,為台灣女醫師蔡阿信所引進的制度。就是「產婆 san2-po5」。

434. 注意:台語也稱「注意」,台語也講「斟酌 tsim-tsook」。

435. 抓包:「liah-pau1」,這是台語,說謊被拆穿。

436. 抓狂:情緒受到干擾而快要發瘋。「liah-kon5」。

437. 抓猴:「liah-kau5」,去偵破女人的婚外情,主要是指「捉姦在床」,這是台語。1980年以後,漸漸男女雙方都用此詞。

438. 抓交替:「liah-kau1-the3」,台灣民間傳說,有些意外死亡頻傳的地方,冤魂會在該處抓人,抓到人後,冤魂才能去投胎。

439. 抓鬮:台語稱為「thiu1-khau1-ah」,又稱為「拔虎鬚 pue7-hoo2-tshiu1」。

440. 準賭起:兩不相欠,扯平。「tsun2-tu2-khi2」。

441. 樁腳:是台灣選舉文化的特色,這個稱為「樁腳」的人可以是村里長、某一姓宗親會的負責人、媽祖廟的負責人、農會、漁會、水利會的負責人。穩固樁腳讓他/她繼續支持你,選舉就可以維持較高的勝算。這是台語,台語稱為「柱仔腳 thiau7-ah-kha1」。

442. 莊腳:鄉下,台語「tsng1-kha1」。

443. 莊孝維:這是台語「tsng1-siau2-eh」的音寫,意思是「把我打扮成瘋子」,也就是「把我當作瘋子」。

444. 狀元糕:台灣小吃。用綠豆粉,再用水蒸氣蒸熟,又稱「管仔粿 kong2-ah-kue2」。

445. 眨一下眼:「目一下睨 bak-tsit-e-ni3」。

446. 折磨:「拖磨 thua1-bua5」。

447. 招贅:「給人招(贅) hoo7-lang5-tsio1」。

448. 著猴:中邪。「tio7-kau5」。

449. 找錢:找零錢「tsau7-tsinn5」。

450. 找錢:去尋找資金「tshue7-tsinn5」。

451. 照像:台語不說「照像」、「攝影」,而是說「攝像 hip-sioon3」。

452. 照相館:台語不說「照相館」,而是說「攝像館 hup-sioon3-kuan2」,更古老的講法是「寫真館」。

453. 斬:「斬首 tsam2-siu2」是砍頭。讚:台語誇獎人傑出時,說「讚 tsan2」。

454. 站台:「khia7-tai5」,意指選舉場合,站在台子上為候選人造勢。

455. 珍珠奶茶:台灣食品,在奶茶中加入粉圓。

456. 陣頭:台灣迎神鬧會時,常有「鑼鼓陣」、「宋江陣」、「藝陣」,這樣子的場面稱為「陣頭 ting7-thau5」。朋友在一起,稱為「湊陣 tau3-ting7」,有人寫作「鬥陣」,這是意思不符。

457. 陣風:「一陣風、一陣雨 tsit-tsun7-hong1-tsit-tsun7-hoo7」。「一下子就不見人影 tsit-tsun7-ah-to7-bu5-khuann3-kinn7-lang5-iann2」。

458. 長輩:台語稱長輩為「是大」,「不肖長輩」讀作「m7-tsiann1-si7-tua7」。當然,台語也使用「長輩 tiang2-pue3」。

459. 丈夫:台語稱為「翁 ang1」,寫作「尫」是錯字。

460. 帳號:「口座 kau2-tso7」,這是日本用語以台語發音,現代已經稱為「戶頭 hoo7-thau5」。

461. 蒸籠:台語稱:「籠層 lang5-sng5」。

462. 吃飯:「tsiah-png7」,字面上是「食飯」。

463. 吃紅蛋:台灣習俗,生男嬰請鄰居或親戚吃紅蛋,但用染劑(紅番仔米)染成紅色。

464. 遲到:台語不說「遲到 ti5-to3」,而是說「很晚 siunn1-uann3」。

465. 吹狗螺:「hoon1-kau2-le5」,台灣習俗認為狗見到鬼魂時,會一起吹狗螺,因此我們還是小孩時,遇到晚上吹狗螺,會覺得很恐怖。

466. 吹牛:台語稱「吹牛」為「吹氣球」(「歕雞胿 phun5-ke1-kui1」)或「椪風 phoo3-hon1」。

467. 出麻疹:「tshut-pia7」。

468. 出草:台語稱原住民出外伏襲他社的人,割去人頭,為「出草 tshuk-tshau2」。

469. 廚房:近日也有人說「廚房 tu5-pang5」,但是叫普遍的講法是「灶腳 tsau3-kha1」,台語說「一個地方經常來」為「有若走灶腳 kah-na2-kiann5-tsau3-kha1」。

470. 穿山甲:「la1-li2」。

471. 春捲:「潤餅 luen7-piann2」。

472. 窗簾:台語常用的「kha5-tien2」,其實是英文 curtain 的日語發音,正確的稱呼是「thang1-li5-ah」。

473. 寵倖: 「thenn2-senn7」,愛而縱容寵愛而縱容。

474. 茶室:原意為「品茶的房間」。1970年左右,台灣鄉鎮有一種由女生調情的色情場所,招牌寫為「茶室」,台語稱之為「茶店仔 te5-tiann2-ah」。

475. 茶壽:「用藺草編織,裹以棉布,用來保持茶壺中的茶溫」,其實是「茶巢 te5-siu7」。

476. 茶葉:來沒炒製過叫「te5-hiok」,炒製過較「茶米 te5-bi2」。

477. 車拚:「tshia1-piann3」,打鬥。

478. 車倒:「tshia1-to2」,弄翻。

479. 車路口:十字路口,「tshia1-loo7-khau2」。

480. 車輪餅:又叫「紅豆餅 ang5-tau7-piann2」、「箍仔餅 khoo1-ah-piann2」、「車輪餅 tshia1-len2-piann2」,紅豆餅也可以放入巧克力、綠豆、花生、奶油等不同的餡。這是來自日本的食品,日本稱為「太鼓餅」,型狀像日本「太鼓」。

481. 車輪牌:國民黨,台灣人指「國民黨的黨徽」為車輪,「tshia1-len2-pai5」。

482. 扯平:「賭起 tu2-khi2」。

483. 鈔票:「銀票 gin5-phio3」。

484. 抽鬮仔:「thiu1-khau1-ah」,抽籤。可以多人抓鬮,也可以自己做幾張籤,自己抓鬮。台語也叫「捋虎鬚pue7-hoo2-tshiu1」。

485. 抽筋:台語稱「腳抽筋」為「搐筋 tiuk-kin1」。

486. 產婆:「san2-po5」,又稱「助產士 tsoo7-san-su7」

487. 長頸鹿:「麒麟鹿 ki5-ling5-look」。

488. 腸粉:用薄麵皮包裹碎肉或鮮蝦。粉腸是台灣菜,腸粉是廣東菜。

489. 誠實:台語也講「senn5-i3 誠意」,但是不講「senn5-sit」,大部份是說成「老實 lau2-sit」。另外「tsiann1-sit」,話音雖然接近「誠實 tsiann1-sit」,但是意思為「真正、確實」,例如「我真的會被你氣死 gua2-tsiann1-sit-e3-hoo7-li2-khi3-si3」。

490. 秤桿刻度:「tshin3-ah-hue1 秤花」。

491. 秤錘:「tshin3-thui5」。

492. 師傅:「sai1-hu7」,指工匠。

493. 師父:「su1-hu7」,指老師,終身的老師。教書的老師:「先生 sen5-se2」。

494. 濕疹:「sip-tsin2」。

495. 濕透了:「濕糊糊 tam5-koo3-koo3」。

496. 虱目魚:台語稱「sat-bak-ah-hi」,其實正確說法為「麻薩末 buann5-sat-bak-ah」。『麻薩末』是平埔族西拉雅語『眼睛』的意思,因為虱目魚的眼晴是很特別的哦!捉到這種魚的時侯,不知其名,因此以其特徵呼之,『麻薩末!,麻薩末!』

497. 十八趴:「趴」是指英文 percentage,是指國民黨政府時期制定條款,讓公務人員的存款可以一年有 18 % 的利息。

498. 十字路口:「sip-li7-loo7-khau2」。舊名為「車路口 tshia1-loo7-khau2」。

499. 食堂:「sit-teng5」,餐廳。《雜阿含271經》卷10:「眾多比丘集於食堂」(CBETA, T02, no. 99, p. 71, a5-6)。此經翻譯於西元443年。

500. 拾金:「kiok-kim1」,這可不是「拾金不昧」,這是「拾骨 kiok-kut」,台灣習俗有葬後七年,挖墳開棺將遺骸置入骨罈(黃金甕 hon7-kim-ang3)的俗例。

501. 石磨:「石磨 tsiok-bo7」。

502. 石磨心:「tsiok-bo7-ah-sim1」,轉個不停,比喻「非常忙」。

503. 石臼:台語稱「石舂臼 tsiok-teng-khu7」。

504. 侍奉:台語不稱「侍奉」,台語講「奉侍 hong7-sai7」,這個音有些地方走音而成為「奉侍 hong7-tshai7」。

505. 侍候:提供服務,「su1-hau7」。

506. 是大:「si7-tua」,台語稱長輩為「是大」,「不肖長輩」讀作「m7-tsiann1-si7-tua7」。

507. 水:漂亮,例如「水噹噹」,這件衣服很水,這是台語。

508. 水泥:台語稱為「kong7-ku1-li2」,其實是「concrete」的日語化讀音。1970以後也稱「水泥」。

509. 水龍頭:「泉仔水頭 tsuan5-ah-tsui2-thau5」,南部人說「水道頭 tsui2-to7-thau5」。

510. 沙士:又稱「黑松沙士 oo1-sioong5-sa2-su7」,一種汽水,內含sarsaparilla(sarsae)成分,外國稱之為 root beer.

511. 蛇街:指台北市萬華的華西街蛇店很多,通常會現殺活蛇,賣蛇血與蛇肉湯。

512. 蛇纏身:是一種泡疹。台語指稱「皮蛇 phue5-tsua5」。

513. 舌頭:「嘴舌 tshui3-tsik」。

514. 蔘仔氣:「soom1-ah-khui3」,指「裝模作樣、露出富貴人家模樣的人」。

515. 骰子:「tau5-ah」。

516. 收驚:siu1-kiann1,這是童乩作的一種宗教儀式,停止小孩夜哭。

517. 收音機:台語收音機稱為「拉雞喔」,是 radio的日語化,台語也稱「收音機」。1970以後也稱「收音機」。

518. 熟番:清朝稱平埔族為「熟番 sek-huann1」。

519. 手路菜:程序複雜,講究的拿手菜。

520. 手尾錢:台灣喪禮,家屬主事者會發給亡者後輩一些亡者給他們的錢,這是象徵意義的,與遺產不同。這是台語。

521. 珊瑚:suan1-oo1

522. 搧東風:「sien3-tang1-hon1」,台語稱「強風吹過」為「搧」,在戶外等不到人稱為「搧東風」,衍申為「被騙」稱作「給人搧東風 khi3-hoo7-lang5-sien3-tang1-hon1」。

523. 搧動:「sien3-ton7」,台語稱「被人蠱惑獲鼓動去做一些事」為「搧動」。

524. 扇子:台語稱為「葵扇 khui1-sinn3」。

525. 商量:台語不稱「商量」,台語講「參詳 tsham1-siang5, tsham1-sioong5」。

526. 上坡:「tsiunn7-kia7」,原字是「上崎」,台語稱「陡坡」為「崎」。

527. 生蕃:台語稱高山原住民為「生蕃 tshenn1-huan1」。

528. 榕樹:「青仔樹 tseng1-ah-tshiu7」。

529. 繞路:「se7-loo7」。

530. 肉桂:中藥名,小時候含肉桂片當糖果。

531. 人格者:堅持高道德水準的人,堅持是非、道德比勝負重要的人。這是台語,出自布袋戲。

532. 人客:「lang5-khek」。台語稱「客人」為「人客」;稱「客家人」為「客人 khek-lang5」。

533. 人蔘:「ling5-soom1」。

534. 肉圓:「bak-uan5」。將豬肉用太白粉裹起來,再去油炸的食物,以彰化肉圓為著名。彰化北斗地方則用蒸的,為北斗肉圓。用肉作成的丸子叫「肉丸仔 bak-uan5-ah, uan5-ah」,用魚漿作成的丸子叫「魚丸仔 hi5-uan5-ah」。

535. 肉丸:用肉作成的丸子叫「肉丸仔 bak-uan5-ah, uan5-ah」。

536. 自來水:中部、北部稱「泉仔水 tsuan5-ah-tsui」,南部稱「水道水 tsui4-to7-tsui2」。

537. 詛咒:台語稱「咒詛 tsiu3-tsua7」。

538. 卒仔:「tsuk-ah」指象棋中的棋子「卒、兵」,意為無關緊要的小人物或大哥手下的嘍囉。「suk-ah」指膽小鬼,有時寫作「俗辣」。

539. 作度晬:嬰兒滿周歲,會作「度晬」,意為「滿一歲」。

540. 嘴:台語稱「tshui3」,不稱「嘴巴」。較粗俗、鄙視的稱法為「嘴塊 tshui3-khoo1」。

541. 棕刷:「tsang1-sui1-tshek」。

542. 總庖師:「tson2-phoo3-sai1」,庖師的總頭頭,大廚師。

543. 雜唸:「tsap-liann7」。責罵個不停。不管大小事都要指責或提醒。嘮叨。有時稱為「li5-liann7」。

544. 走標:這是「平埔語」,平埔族在過新年祭祖靈之後,會舉行稱為「走標」的賽跑,平埔族以耐力強、善跑著名。平埔族「走標」的語音待查。

545. 讚:台語誇獎人傑出時,說「讚 tsan2」。「斬 tsam2」是砍頭。

546. 磁鐵:台語稱為「吸鐵 khip-tit」。

547. 瓷器:「hue5-ah」。

548. 粗殘:「tshoo1-tshan5」,粗魯殘忍,手段惡劣。

549. 搓湯圓:「so1-inn5-ah-tng1」,指私下達成默契讓對方退選或不參加投標,一般用於「選舉」或「圍標」。

550. 剉咧等:擔心得發抖,卻只能眼睜睜看厄運出現。這是台語。紅燈戶:私娼寮。

551. 揣共:這是台語,台語「出來講 tshut-lai5-kong2」講快一點就成為「揣共」。台灣國語會故意把「就這樣子」講成「就醬子」。

552. 揣馬:這是台語,台語「出來罵 tshut-lai5-ma7」講快一點就成為「揣馬」。

553. 廁所:「便所 pien7-soo2」,近來也有說「廁所 tshet-soo2」的。

554. 猜墓粿:台灣新墳安葬後祭拜,或隔年上墳祭拜完,會鳴炮,招引窮人家小孩來「猜墓粿 iok-mon7-kue2」,會把祭拜過的食物分給小孩。記得小時候,還見過三哥是一人發給小孩五毛錢(那時候,一元還是用紙鈔)。

555. 菜鳥:新手,這是台語。

556. 菜市仔名:名字很普遍,男生如俊雄、文雄,女生如怡君、淑芬,這是台語。

557. 菜籽:蔬菜種子。菜市場內有攤販專門賣「菜籽 tshai3-tsi2」。

558. 菜穎:青菜的嫩葉或嫩芽:「tshai3-inn2」。

559. 草蓆:「tshau2-tshio7」。

560. 草鞋:「tshau2-e5」。

561. 草厝:這是最原始的台灣建築,平埔族的居住房子。通常是竹子或樹幹作柱子,掛上乾葉作牆壁,屋上鋪芭蕉葉或椰子樹葉作屋頂。大致上不用「骿仔壁」。一般台語以「破草厝」謙稱自己居住的地方。實際上,只要是不用屋瓦,而是用草、葉當屋瓦,就稱為「草厝」。

562. 殘忍:「tsan5-lim2」。

563. 殘廢:「tsan5-hui3」。

564. 慚愧:「tsan5-khuit」。

565. 蒼蠅:「hoo1-sin5」,應為「烏蠅 oo1-sin5」。

566. 傖:「soom5」,俗氣、粗俗。

567. 傖鄙鄙:「soom5-piak-piak」,非常俗氣。

568. 私塾:日治時代,台灣人到教漢語的私塾去上課,這種私人學校叫「漢學仔 han3-oh-ah」。我父親與叔父兄弟兩人和賴和上同一間「漢學仔 han3-oh-ah」,地點在現在彰化市中山國小對面,南山寺正殿旁的幾間木造房子裡。

569. 死心:台語也說「死心 si2-sim1」,但是大部分說「凊心 tshim3-sim1」,心涼了大半節。

570. 俗辣:臨陣退縮的膽小鬼,這是台語,正確的讀音是「suk-ah」,為「豎子」的變音。

571. 蓑衣:台語稱為「棕蓑 tsang1-sui1」。

572. 嗩吶:台語稱這種樂器「嗩吶」為「鼓吹 koo2-tshue1」,一般稱樂器為「鼓吹八音 koo2-tshue1-pah-im1」。

573. 碎碎念:這是台語 「se7-se7-liam7」的音寫,又說作「tshap-tshap-liam7」,不停地喃喃自語,或不停地責怪人。

574. 隧道:「磅坑 poong7-khang1」,只用炸彈炸出來的洞。

575. 松鼠:「phong3-tshi2」,依台語的說法是「鬆鼠」,可能是牠有蓬鬆的大尾巴。

576. 三小:「三小」意為「什麼?」,可以用為疑問句,也可以如「無三小路用」,意指「沒什麼用處」。在台語屬於「不雅的用語」。

577. 桑樹:sng1-ah-tshiu7

578. 桑葚:「桑穗 sng1-sui7」

579. 一片:「拿一片門當擔架」,現代中文「一片門」是寫成「一扇門」;撿到「一片」楓葉,「一 tsit 片 phinn3」。「一片好光景」:「it-phen3-ho2-kong1-keng」。

580. 一打雞蛋:「tsit-yann2-ke2-lng7」,一打十二個。「打 tann2」來自英文 dozen.

581. 一鹿九鞭:夜市的賣藥人,常出售號稱「鹿鞭」的壯陽藥,由於賣出的數量很大,必須「一鹿九鞭」才能趕上市場需要,所以台灣民間謔稱「一鹿九鞭」,就是「假貨」。

582. 一襲西裝:「tsit-su1-se1-tsoong1」,「su1」來自英文 suit.

583. 一些、一點點:「一點仔 tsit-tiann2-ah」、「淡薄仔 tam7-bo5-ah」、「一撮仔 tsit-sut-ah」。

584. 一世人:「tsit-si3-lang5」,台語稱「一輩子」為「一世人」。

585. 衣領:台語說「頷領 am7-liann2」,不講「衣領」。

586. 衣櫃:「tang2-su7」,筩笥,原意為「衣箱」,日本話也如此稱呼,有可能是漢語傳給日語,日語再回傳台語。

587. 衣架:「san1-ah-kienn1」,撐開衣服。

588. 醫生:「sen1-senn1」,近代也稱「i1-sienn1」。

589. 醫生太太:「先生娘 sen1-senn1-liunn5」,近代也稱「i1-sienn1-thai3-thai3」。

590. 椅頭仔:「i2-thau5-ah」,板凳。

591. 椅寮:「i2-liau5」,長條椅可坐四、五人。

592. 以為:台語也有人說「i2-ui5」,不過這是「國語台灣」,剛好和「台灣國語」相反,只是將普通話硬譯成台語。正統的台語說「格是 kek-si7」。

593. 義工:「gi7-kang1」義務的工作人員,通常不領酬勞,或者只領像徵性的車馬費。義工又稱「志工」,志願的工作人員。

594. 鴨霸:「a2-pa3」指做事憑自己的武力,粗魯而不遵循公理,這是台語。

595. 牙籤:台語說「齒透仔 khi2-thooh-ah」,不講「牙籤」。

596. 牙齒:台語說「嘴齒 tshui3-khi2」,「咬緊牙關 gie5-khi2-kin1-ka7-hoo1-tiau5 牙齒根咬乎牢」。

597. 牙刷:台語說「齒抿仔 khi2-ming2-ah」,不講「牙刷」。

598. 牙齦:台語說「牙槽 gie5-tso5」,不講「牙齦」。

599. 葉子:「hio7-ah」。

600. 椰子樹:「ia7-tsi2-tsiu7」,又稱「青仔叢 tsenn1-ah-tsang5」。

601. 腰子:「io1-tsi2」,台語稱腎臟為腰子。

602. 腰尺:台語稱胰臟為腰尺。「io1-tshiok」。

603. 么子:台語稱最小的兒子為「煞尾仔囝」,或「屘仔囝 ban7-ah-kiann2」。

604. 搖頭仔:台語稱米酒為「搖頭仔 hainn2-thau5-ah」,因為這種酒等級較劣,喝了這種酒,酒醉時,頭會不停地搖。

605. 謠傳:風聲的,「hon1-siann1-pon2-iann2 捕風追影」。

606. 油條:台語稱為「油炸粿 iu5-tsia7-kue2」。

607. 油漆:「iu5-tsat」。

608. 有時候:台語本來不說「有時候」,而是說「有時陣 uk-si5-tsun7」。有時說「有時有陣 uk-si5-uk-tsun7」是代表「有固定的季節或日子」。

609. 有身:台語稱「懷孕」為「有身 uk-sin1」,也稱作「有身孕 uk-sin1-un7」。

610. 煙花:從事色情行業稱為「墜入煙花 tui7-lo7-en1-hua1」。

611. 煙火:聲光華麗的炮竹為「煙火 en1-hue2」。

612. 胭脂:「en1-tsi1」,以前台灣用「胭脂水粉 en1-tsi1-tsui2-hun2」統稱化妝品。

613. 眼睛:台語有「眼 gan2」,「眼中無人 gan2-tioon1-bu5-ling5」;有「睛 tsenn1」,「火眼金睛 hue2-gan2-kin1-tsenn1」;但是台語不稱「眼睛」,而稱「目睭 bak-tsiu1」。

614. 眼淚:「目屎 bak-sai2」。

615. 掩飾:「掩蓋 am1-kham3」。

616. 演戲:台語也稱「演戲 en2-hi3」,讀過早期稱為「搬戲 puann1-hi3」,說「搬布袋戲 puann1-poo3-te7-hi3」,而不說「演布袋戲」。

617. 饜頭:喜歡吃「魚頭、雞頭、鴨頭」的人,台語稱為「饜頭 ienn3-thau5」,「饜頭 ienn3-thau5」也有傻瓜的意思。

618. 鷹架:建築用的搭架,台與混合稱為「板模 pang1-boo5」,相當於《孟子》:「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619. 鸚鵡:台語稱鸚鵡為「鸚哥」,這也是因「鸚哥石」得名的「鸚哥」,寫成「鶯哥」是不懂台語。

620. 英英美代子:這是台語,說人「閒閒沒代誌」,如果是「宮本英英美代子」,就是說人「根本閒閒沒代誌」。

621. 硬幣:「銀角仔 gin5-kak-ah」,台語還保留古早「銀本位」的稱呼。

622. 硬頸:指咬牙硬撐,不肯輕易認輸的客家精神。客家人有實用此稱「小孩倔強」。這是「客家話」。

623. 烏撇ㄚ:這是歌仔戲的一種形式,演「烏撇ㄚ oo1-phe3-ah」時,角色出來是唱當時的流行歌曲,而非傳統歌仔戲的曲調,它有一個很壯觀的外國名字「opera」,其實本譯是「黑白撇 oo1-pe3-pheh」。

624. 烏龍茶:「烏龍」為台灣茶樹的一種品種,在南投縣鹿谷鄉凍頂村的烏龍風味特別好,因此稱「凍頂烏龍」,現在已泛稱南投縣茶為「凍頂烏龍茶」。

625. 烏魚子:台灣名產,將烏魚飽滿的卵囊曬乾,略為醃製而成。

626. 污垢:台語稱身上的污垢,可以搓成一條像「橡皮擦」的屑,為「sen1 仙」。

627. 蜈蚣:「gia5-kann1」。

628. 無頭蠅:「bo5-thau5-sin5」,台語稱人「記性差」、「容易忘記事物」為「無頭蒼蠅」,沒有腦袋可以記住事情。

629. 五仁月餅:餡是「五仁:綠豆、紅豆、松子、腰果、花生」。當年是最好吃、最有特色的月餅,小時候不喜歡這種月餅,通常是太油膩。我們那年頭,說某人講話逗趣、滑稽,也稱那個人「五仁 goo2-ling5」。

630. 霧煞煞:這是台語「bu7-sa2-sa2」,一片迷糊、漫無頭緒、搞不清楚。

631. 魩仔魚:「but-ah-hi5」,其實沒有一種魚叫「魩仔魚 but-ah-hi5」,這是各種小魚曬乾在漂白,網捕小魚,會讓魚資源枯竭,這是最妨害生態的作為。

632. 外套:台語外套稱為「窩吧」,是 over 的日語化,全稱應該是 overcoat. 台語也稱「外套」。

633. 外勞:「ua7-lo5-ah」,外籍勞工。

634. 尾牙:舊時的僱員稱為「伙計 hue2-ki7」或「長工tng5-kang1」,吃完農曆十二月十六號那餐就要返鄉過年。當老闆或主人會在那天請吃飯,稱為「吃尾牙 tsiah-bue2-ge5」。相對「尾牙」,則有「頭牙」,農曆元月十六號返鄉過年的又回來工作,老闆照例請吃一餐,為「頭牙」,此一風俗台灣很少見。

635. 尾胴骨:「 bue2-tang5-kuk」,脊椎骨的最後一節。

636. 尾椎:「 bue2-tsui1」,脊椎骨的最後一節。雞屁股稱為「雞尾椎」。

637. 衛生紙:台語也稱「衛生紙 ue7-senn1-tsua2」,但是,日治時代是稱「屎紙 sai2-tsua2」。

638. 碗粿:「uann2-kue2」,將米磨成米汁,榨出水讓米汁濃稠之後,再擺在碗中去蒸成粿。

639. 碗糕:台語只有「米糕」與「碗粿」,沒有「碗糕」這種東西,「這是什麼碗糕?」意指「這是什麼東西?」

640. 文盲:「青瞑牛 tshenn1-menn5-gu5」。

641. 文蛤:「bun5-kap」,」,蚌殼類海鮮。

642. 蚊子館:「營業場所關門,久久不能營業」,台語稱為「關蚊子 kuann-bang2-ah」。公共建設建好,許久未能啟用,或啟用而來人不多,稱為「蚊子館」。

643. 蚊帳:「bang2-ta3」,「虻罩」。

644. 蚊香:「bang2-ah-hiunn1」,驅除蚊子的香環。

645. 聞香:台語稱只聞香味不能品嘗為「聞香 pinn3-phang1」,引申為只能看,不能享用。

646. 吻(動詞):台語稱為「tsim1 親」。

647. 網咖:提供客戶上網的營業場所,有時會結合電腦遊戲或餐飲。這是英文 Internat Cafe,「網」字來自 internet,「咖」字來自 Cafe。

648. 網紗:豬腹內,位於腰尺與胃之間的網狀物,早期台灣民間用來炸雞捲,「bang7-se1」。

649. 魚鱗瓦:瓦片中間有一個洞,插竹籤,加上蛋清、泥土來固定瓦片,稱作「魚鱗瓦」。

650. 魚翅:「用鯊魚的鰭作成的菜」,台語稱「魚刺 hi5-tshu3」。

651. 魚丸:用魚漿作成的丸子叫「魚丸仔 hi5-uan5-ah」。

652. 遇到:「逢著 pon7-tio3」,「tu2-tio3」。

653. 芋頭:「oo7-ah」,「芋仔頭 oo7-ah-thau5」則是指「理光頭」。

654. 芋頭糕:「芋粿 oo7-kue2」,有時候是「芋籤粿 oo7-tshiann1-kue2」則是指帶有「芋頭籤」的蘿蔔糕。

655. 芋仔番薯:「oo1-ah-han1-tsi5」,又稱為「紫心番薯」,宜蘭名產;外省丈夫、本省太太生下的小孩。

656. 鬱卒:憂鬱、悶悶不樂,這是台語。

657. 冤家:「uan1-ke1」,台語「冤家」當動詞用,指「吵架」。跟「仇人」無關,也沒有「小冤家」的甜蜜意思。

658. 怨嗟:埋怨、懷恨。「uan3-tshe3」。

659. 熨斗:「ut-tau2」,「燙衣服」不能講成「thong3-sang1 脫衣服」,而是「熨衣服 ut-sang1」。

660. 阿飄:鬼為「阿飄」。

661. 阿兜仔:意指歐美高大而隆鼻的外國人。至少在1960年之前,台灣人舊稱外國人「目睭濁濁,鼻仔兜兜」為「阿兜仔」,這是台語。

662. 阿立祖:平埔族祖靈,有時稱為「番太祖」。

663. 阿舍:台語稱「凱子」,亂花錢的人,或被騙錢的人,為「ah-sia3」。

664. 拗蠻:蠻橫不講理。「au2-ban5」。

665. 傲慢:台語不講「傲慢」,台語講「驕慢 kiau1-man7」。台語稱蠻橫不講理為「抝蠻 au2-man5」。

666. 奧步:移動一次棋子、下了一手棋,稱為「一步」,台語稱木頭腐朽為「奧 au3」,其實就是「朽」的台語讀音。「奧步 au3-poo7」指「不高明的招數、下三濫的打法」

667. 奧客:有兩層意思;一是用來稱呼「客家人」:閩南人稱呼混居在閩南村莊的客家人為「奧客 au7-keh」,「奧」的意思為「不高明的、品質不佳的、差勁的」。二是指「不好招待的顧客」、「要求比他付的價錢多得多的顧客」。

668. 歐巴桑:上了年紀的婦人。這是日語。在台語有時候是指來家中幫傭的婦人,協助打掃、洗衣、煮菜。

669. 歐吉桑:上了年紀的男人。這是日語。639. 礙藥:妨礙藥性 ai7-gio7,意指「憋扭」、「事情不順」

670. 按摩:台語俗稱「馬殺雞」,其實是日語化的英文 message。老一輩的講法是「抓龍 liah leng5」,意思是按摩「龍骨(脊椎)」。全身按摩為「抓一尾 liah-tsit-bue2」,半身按摩為「抓半尾 liah-puann3-bue2」。

671. 恩主公:台北市松江路上「行天宮」,侍奉的是「恩主公」,也就是一般台灣民間尊稱的「關聖帝君」、關羽。中南部並不稱「關公」為「恩主公」。

672. 兒子:台語不稱「兒子」,台語稱「囝 kiann2」、「後生 hau7-seng1」。

673. 耳朵:「hinn7-a2」。

674. 爾爾:台語說「而已」、「數量稀少」為「偌偌 nia7-nia7」。

675. 二二六六:「li1-li1-lak-lak」,這是台語。意思為「七零八落」,做事沒調理,或者情況不佳。台語的讀音可能是來自「離離落落」。

676. A錢:貪汙,挪取不法的錢,此詞盛行於宋楚瑜的興票案。

677. BOT:就是由民間興建(Build)、經營(Operate),合約到期時再移轉給政府(Transfer)的模式。這是英文。

678. KTV:一種主要是提供錄影帶與麥克風,供顧客與其朋友、同事在此唱歌的場所。

679. 卡拉 OK:識播放錄影帶,供人似歌星一般唱歌的活動,早期無伴唱錄影帶,只有伴唱錄音帶。這是日本話。

680. LKK:老態龍鍾,老咯咯,這是台語。

681. LP:這不是 Love and Peace,這是台語「lan7-pha1」,指男人生殖器的那個袋子。

8 則留言:

Taiwanlang 提到...

機車:台語稱為「oo1-too2-pai2」係日語化英語 autobike 轉化而來.

又: 不知 有人聽過台語 gaya 一詞? 形容 "很多" "熱鬧" 的意思. 不知其語源是否出自馬來語?

台語與佛典 提到...

我猜你講的是「絞 ka2 營 iann5」,這是進到軍隊的營房裡,搞得天翻地覆,通常指一群小孩在一個地方玩,吵鬧聲音大,又把東西丟得亂七八糟。這是純粹的「台語」。

Taiwanlang 提到...

多謝.

mormolyca 提到...

關於第25條的拋棄,正巧逛到個頁面有提及:

「拋棄」與「放殺」
http://blog.sina.com.tw/sofia/article.php?pbgid=33853&entryid=603866&comopen=1

XingyiReporter 提到...

Taiwanglang說的gaya 一詞,應該「ka-ia̍h」(教育部台羅),漢字是「交易」,讀白話音,與讀文音的「kau-i̍k」意思不同。

「ka-ia̍h」是說生意很好的意思,比如:「今仔日菜市仔真ka-ia̍h」,指的即:市場裡人頭鑽動,交易興隆的情況。

Taiwanlang 提到...

SH 的說法是我的本意。但說漢字是"交易"又有點勉強。

Unknown 提到...

馬茈(be2 tsi5○) : (荸薺) 古稱鳧茈
茈 (tsi5○)【廣韻】蒺(tsit8)移(i5)切,音疵(tsi5)。【爾雅·釋草】芍,鳧茈。【後漢·劉元傳】王莽末,南方饑 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本草】一名烏芙,俗名勃薺。

ㄚ昌 提到...

您好,台語「好鱉刣到屎流」,是「鱟」不是鱉,開頭第一句恐怕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