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1164經》「如世尊說『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
『若知二邊者, 於中永無著,
說名大丈夫, 不顧於五欲,
無有煩惱鏁, 超出縫紩憂。』」
《說文解字》:「紩,縫也。」
「《說文解字》:「黹,箴縷所紩衣。」引申為「縫紉」。「箴縷」就是針線。
這是巴利《小部尼柯耶》《經集》第五品〈彼岸道品〉(也就是《雜阿含1164經》所譯的「波羅延」Pārāyana ),第二問「提舍彌勒所問」(Metteyyapañha(Sn. V. 3. Tissametteyya Māṇavapucchā),第一問為「阿逸多 Ajita 所問」),的1042偈。
巴利《小部尼柯耶》《經集》的漢譯經文,坊間有
A. 《The Group of Discourses II》,[K. R. Norman、UK],<PTS>
B. 《南傳大藏經》,[台灣、吳老擇編譯],元亨寺,【小部尼柯耶】<經集>及<義釋>
C. 《香光莊嚴》,<香光書鄉出版社>,散見向智尊者文章的翻譯
D. 《義足經》,[三國、吳、支謙譯]《大正藏》第四册
E. 《經集》,[中國、郭良鋆譯],<恩楷探索家>或<佛陀教育基金會>
F. 《經集》,[台灣、釋達和譯],<法鼓山出版社>,台北市。
第五品〈彼岸道品〉(也就是《雜阿含1164經》所譯的「波羅延」Pārāyana ),第二問「提舍彌勒所問Metteyyapañha(Tissametteyya Māṇavapucchā)」只有1040-1042 偈等三首偈頌,在此我們就一起閱讀了(C, D 無此經的翻譯)。
郭良鋆翻譯《經集》
1040 在這世上,誰是知足者?誰沒有躁動?誰懂得兩極、理解中間而不執著?你稱誰為偉人?誰在這世上克服了貪欲?
1041 彌勒啊!棄絕愛慾,擺脫貪欲,始終富有思想,寧靜安樂,這樣的比丘沒有躁動。
1042 他懂得兩極,理解中間而不執著;我稱他為偉人,他克服了世上的貪欲。
釋達和法師翻譯《經集》
1040 誰於此世間滿足?誰無有動搖?誰了知兩極端於中間熟慮而不汙染?汝說誰是大人?誰已超越愛著?
1041 彌勒!於諸欲中具有梵行,離渴求常有正念,已覺察而寂滅(煩惱)之比丘,彼之(心)無動搖。
1042 彼已證悟兩極端,熟慮而不執著於中間;吾稱彼為大丈夫,彼於此世已超越愛著。
元亨寺《南傳大藏經》《小部經典二》雲庵譯,
1040 誰於此世為滿足?誰於此世不動貪?誰能知達於兩端,慧智不著於中端?世間誰謂是大人?誰能於茲超縫愛?
1041 彌勒!於諸欲中具梵行,遠離渴愛常有念,比丘寂滅察悟法,於彼心中不動貪。
1042 彼能知達於兩端,不著中端以智慧;我即言彼是大人,彼能於茲超縫愛。
元亨寺《南傳大藏經》《小部經典二十二》悟醒譯,
1040 誰能滿足此世耶?誰無動(貪)之事耶?兩邊極端誰知通?不著端中以慧智?請言誰為大人耶?誰在此處超縫(愛)?
1041 彌勒!於諸欲中具梵行,常為有念離渴愛,比丘寂滅察悟(法),在彼無有動之事。
1042 極端兩邊彼知通,不著端中以智慧;我言彼為一大人,彼在此處超縫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