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白樂崎專欄》葛拉瑟的謬論

160

有一次和朋友去旅館開房間,登記時櫃台人員問他:「你要中國?還是要自由?」他不屑地回答道:「當然是要自由!」回頭跟我說:「這家旅館真煩,我來住了不下五次,老是記不住客人要的報紙是《中國時報》還是《自由時報》。」

我在此回應一下施明德的聲明:一、這位朋友是男生。二、這位朋友和我的性向都不是同性戀者。三、此處「去開房間」,只是分別去 check-in各自的房間,沒有別的意思。

以下引自《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pr/18/today-int4.htm

《白樂崎專欄》葛拉瑟的謬論

◎白樂崎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葛拉瑟(Charles Glaser)最近在《外交事務》期刊上撰文,申論美國應藉由背棄對台灣的承諾,避免與崛起之中國發生衝突。依其觀點,此舉可移除「最顯著與最易引起糾紛的引爆點」,替未來數十年更佳的關係鋪路。

老實說,在我漫長的外交生涯中,從未聽聞像在葛拉瑟論文中可見到的更短視、愚昧且謬誤的一套論據。《外交事務》因為刊登如此破綻百出的一篇文章,而自誤誤人。

中國從未擁有台灣控制權

任舉一例,葛拉瑟沒有說清楚事實。

他在論及台灣問題的文章段落中寫道:「中國雖然在六十多年前國共內戰期間喪失了對台灣的控制權,但它仍將台灣視為國土的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曾幾何時控制過台灣了?任何台灣小學生都能告訴我們,台灣在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期間是日本殖民地,之後落入代表盟軍的中國國民黨(KMT)手中。一九四九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曾控制過台灣。

誤解中國崛起的深層意涵

第二個重要的問題,在於這類討好言論是否會養大中國的胃口,甚至讓北京更加需索無度。葛拉瑟駁斥了這類的批評,但他這麼做,正顯示他不了解中國人的心理。正如昔日的舊王朝,中國人自認為是「中央王國」(Middle Kingdom)。「中國崛起」是所謂中國乃文明中心及所有外來強權應為屬國的想法死灰復燃。因此,中國不像葛拉瑟所誤以為的,其目標受到「限制」。中國政權是不會因為控制台灣就感到「滿足」的。

台灣 絕非美中關係芒刺

這由此形成我的第三個論點。葛拉瑟認為,如果移除作為美中關係芒刺的台灣,其他的歧見也自然迎刃而解。這是大錯特錯。中國自視為新的超級強權,要給全世界一個新的替代發展模式—亦即強勁的經濟成長,搭配中央政權持續緊密的政治控制。中國官員正積極推銷此一模式。只要注意一下他們對緬甸、蘇丹與辛巴威政權的支持即可。我們是希望那一種模式成為主流,抑或是以自由與民主為基礎的制度呢?

葛氏理論凸顯現實主義

葛拉瑟的理論體系引人聯想起現實主義,但他全然忽略的第四項要素,就是台灣已在過去數十年發展出一套與美國珍視價值非常雷同的共享價值此一事實。台灣人為了民主努力不懈,相信未來是自由與民主的—生命、自由與對快樂的追求。如果美國背棄了對台灣的承諾,美國就放棄了自身的基本價值。這將會是東亞地區無法等閒視之的訊號。

因此,有必要說明,台灣是美國在東亞地區擴大與鞏固自由民主策略中的一個重要要素。台灣在僅差不多二十年前轉型為民主政體,正是說明世界各地人民逐漸意識到他們可以有所選擇的絕佳例證。在中東,諸如埃及、突尼西亞與利比亞等若干國家,目前正經歷此一動盪紛亂的過程。

背棄一個透過自己努力爭取而獲致自由民主的國家及人民,將是違背美國作為一個國家所代表的一切。

(作者白樂崎先生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國際新聞中心羅彥傑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