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雜阿含1164經》---彼岸道品, 兩邊 1
《雜阿含1164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柰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時有眾多比丘集於講堂,作如是論:「諸尊!如世尊說『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
『若知二邊者, 於中永無著,
說名大丈夫, 不顧於五欲,
無有煩惱鏁, 超出縫紩憂。』
諸尊!此有何義?云何邊?云何二邊?云何為中?云何為縫紩?云何思?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了所了,作苦邊,脫於苦。」
有一答言:「六內入處是一邊,六外入處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習於受者,得彼彼因,身漸轉增長出生,於此即法,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了所了,作苦邊,脫於苦。」
復有說言:「過去世是一邊,未來世是二邊,現在世名為中,愛為縫紩。習近此愛,彼彼所因,身漸觸增長出生,乃至脫苦。」
復有說言:「樂受者是一邊,苦受者是二邊,不苦不樂是其中,愛為縫紩,習近此愛,彼彼所得,自身漸觸增長出生,乃至脫苦。」
復有說言:「有者是一邊,集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如是廣說,乃至「脫苦。」
復有說言:「身者是一邊,身集是二邊,愛為縫紩……」如是廣說,乃至「脫苦。」
復有說言:「我等一切所說不同,所謂向來種種異說,要不望知。云何世尊有餘之說,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經?我等應往具問世尊,如世尊所說,我等奉持。」
爾時,眾多比丘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向諸比丘集於講堂,作如是言:『於世尊所說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經,所謂二邊,乃至脫苦。』有人說言:『內六入處是說一邊,外六入處是說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如前廣說,悉不決定,今日故來請問世尊,具問斯義,我等所說,誰得其義?」
佛告諸比丘:「汝等所說,皆是善說,我今當為汝等說有餘經。我為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有餘經說,謂觸是一邊,觸集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習近愛已,彼彼所得,身緣觸增長出生,於此法,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了所了,作苦邊,脫於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310, b20-p. 311, a2)
[16]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Pārāyana Metteyyapañha,(Sn. V. 3. Tissametteyya Māṇavapucchā)。
這一經顯示了許多有趣的議題:
1. 『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是指那一部經?經裡問了什麼?
2. 如果『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是一部經,第一結集時,結集在那裡?因為《雜阿含1164經》引用了此經,是否此一經在年代上早於《雜阿含經》?
3. 宋、元、明版大藏經,「愛為縫紩」作「受為縫紩」,那一字正確?
4. 如果說解釋「經」為「論」,《雜阿含1164經》要算是經還是論?
5. 《雜阿含1164經》除了世尊的解答以外,其他說法的正確性是:都對?都錯?只有一項是對?只有一項是錯?
6. 「習近愛已,彼彼所得,身緣觸增長出生,於此法,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了所了,作苦邊,脫於苦。」經文「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了所了」是什麼意思?
7. 這是針對出家人的教導?還是此一教導的對象也包含在家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