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方面,我只知道一些皮毛,寫在貼文上的意見更是「皮毛」中的「末梢」,可能含有錯誤的判定,有興趣的同學還是必需跟正統的「佛教圖像學專門學者」聽課學習。
------
此一貼文,我要介紹的是「彌勒菩薩」的造像。
今日見到的彌勒菩薩造像是「坦腹露乳」的布袋和尚: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雖然大多數漢地寺院認為「布袋和尚」即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但是漢地唐朝的「彌勒菩薩」造像,是個俊俏瘦削的男眾形象(如圖一),這是所謂支指側頭思惟的「思惟彌勒」,雖然大多是坐像,卻不是禪坐,而是類似「如意觀音像」的「散坐」。
從犍陀羅造像來看,西元一、二世紀的「彌勒菩薩」是個立像,而且手持淨瓶,是的,這位手持淨瓶的在家青年男子(如圖二),如太陽神或大衛的雕像,是被印度、巴基斯坦博物館識別為「彌勒菩薩」。
辛島靜志老師在他的書中指出,一尊被「定義」為「彌勒菩薩」的思惟菩薩像,其實底座佉盧字母寫著「觀世音菩薩」,也就是說,手指著耳朵的傾聽菩薩像,在某個地區被誤認為「支首思惟」的彌勒像。
雖然,這還不是定論,可是,至少可以作成短暫的推論:印度、犍陀羅的造像,未出現「思惟彌勒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