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識字」當中,需學「形聲字」,所謂「形聲字」是指這個字由「部首」與「聲符」組成,「部首」說明這個字屬於那一類別,「聲符」標明這個字的聲音,通常這個字的「聲符」要和這一個「形聲字」的意思相關,而且這個字的讀音要和「聲符」相同或至少極為接近,否則就不應該稱作「形聲字」。
在認識「形聲字」時,我們必須學習「省聲」。譬如「炊」字和「欠」字讀音不同。查閱東漢許慎的《說文》,《大徐本》說:「炊,爨也,从火吹省聲,昌垂切。」
這是說:「炊就是爨」,爨是一個「會意字」,最底下是「大火」,上面擺了幾根「木材」,最上面像是「鍋子、蒸籠」。這是在「烹煮食物」。
「炊」,是一個「形聲字」,「部首」是火,代表與火有關,「聲符」是吹,所以這個字的讀音應該是「吹」而不是「欠」,寫成「欠」是「省聲」,把「聲符」的「吹」簡寫作「欠」。
再舉「貞」字為例,《說文》,《段玉裁本》說:「貞,卜問也,从卜貝,貝以為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
這是說,把「貞」當作「會意字」,這是拿「貝」當作供品、禮物來問卜。「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意思是:漢朝《易經》研究的學者「京房」說:這個字「卜」為部首,「聲符」是「鼎」。寫作「貞」是「聲符『鼎』的簡省、簡寫」,所以稱為「省聲」。所以讀音與「鼎」接近,而不與「貝」接近。
我們來看究竟「貞」是「會意字」呢?還是「形聲字」,從下圖的甲骨文可以看到,這個字根本上是「鼎」,而不是「貝」字,下圖的「鐵 45.2」,「鼎」上頭的形狀是「卜」;「前7.39.2」則側面是一個哈腰的人,所以古代有一本字書稱「貞」字的部首是「人」,由此可證,「鼎,省聲」有「甲骨文」為根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