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我,是夏含夷教授的「粉絲 fans」,幾年前閱讀他的《溫故知新錄》,對於「阿兜仔」可以在《易經》乾卦的「九二見龍在田」與「九五見龍在田」,說得出個道理來,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更不用說「定義周武王克商的年代」與「認為關於周武王的記載有錯簡,還把錯簡數字算出來」,這是讓人肅然起敬。所以,在誠品書店看見這本《重寫中國古代文獻》,我二話不說,掏錢買書回家,慢慢品味。
書中39 頁提及《墨子˙尚同(中)》:「是以先王之書《呂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練,折則刑,唯作五殺之刑,曰法。』」
《尚書˙呂刑》:「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禮記˙緇衣》:「《甫刑》曰:『苗民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用此三種遠古文獻來解讀「上博竹簡」與「郭店竹簡」的《緇衣》同一句子,藉比對來認字,藉確認此字再去解讀其他篇章,其實和我們佛教文獻學作比較研究的手法相似。
辛島靜志〈利用「翻版」研究中古漢語演變—以《道行般若經》「異譯」與《九色鹿經》為例〉有類似的主張:
「研究文獻學,尤其是研究佛教文獻學,最關鍵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文獻比較。對比梵文、藏文、漢文等不同語言的不同文本可以使我們能够從不同角度發現新問題,從新角度理解和認識以往許多學者研究過的經典。對比漢文中不同譯者翻譯的同一佛典,即『異譯』,也有同樣作用。」
==============
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1997),《溫故知新錄—商周文化史管見》,稻禾出版社,台北縣,台灣。
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2012),《重寫中國古代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市,中國。
==============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美國漢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1952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賽維克立鎮(Sewickley)。1970年進入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以宗教學為專業。1974年畢業以後,曾在台灣留學三年,隨愛新覺羅·毓鋆學習三玄。回國以後,進入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東亞語文系,1980年獲碩士學位,1983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周易》的編纂」。1985年受聘為芝加哥大學東亞語文系助教授,之後一直在芝加哥大學任教,1997年晉升爲顧立雅(Greel)中國古史名譽教授。
研究範圍:中國上古文化史、古文字學、經學、《周易》。
主要著作:《西周史料:銅器銘文》(1991),《易經:馬王堆帛書易經第一英文翻譯》(1996),《孔子之前:中國經典的創造研究》(1997),《古史異觀古》(2005),《重寫中國古代文獻》(2006),編著《中國古代新史料:閱讀銘文與寫本的指南》(1997),與魯惟一(Michael Loewe)合編《劍橋中國古代史》(19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