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法友:
謝謝來函討論 T210 《法句經》相關議題,並建議版主勿輕易評判他人「訛誤」,句句金言,應該當作「座右銘」,以楷書大字,豎立於書桌之上、筆電之旁,趁每天筆電開機的空檔時間默誦三遍。
其實,T210 《法句經》、T211 《法句譬喻經》、T212 《出曜經》、T213 《法集要頌經》素以難讀著稱,難讀之處為文字詰屈聱牙,識字不易,何況讀經?
《法句經》卷1〈1 無常品〉:「如滎䨍水」(CBETA, T04, no. 210, p. 559, a19)
《法句經》卷1〈11 心意品〉:「意使作㺃」(CBETA, T04, no. 210, p. 563, a4)
《法句經》卷1〈17 惡行品〉:「如[4]搆牛乳」(CBETA, T04, no. 210, p. 565, a9)[4]搆=【元】【明】。
有些評論並未踏實作對應偈頌的比較研究,純屬印象之談。略舉幾則與T210 《法句經》相關者共君商量:
1. T210 《法句經》為維祇難所譯:
《法句經》卷1:「始者維祇難,出自天竺,以黃武三年來適武昌,僕從受此五百偈本,請其同道竺將焰為譯。將焰雖善天竺語,未備曉漢,其所傳言,或得梵語、或以義出音迎,質真樸。」(CBETA, T04, no. 210, p. 566, c4-9)
很有可能,維祇難僅是攜來「此五百偈本」,他本人可能不通漢語而並未參與翻譯。他請其同道竺將焰翻譯,但是,竺將焰雖稍通漢語,「未備曉漢」,譯出的初稿仍不理想。
古代,尊重攜來經本與誦出經本的梵僧,所以常尊他們為「譯主」,與現代所謂「轉梵文、胡語為漢」的翻譯,有其差別。
2. T210 《法句經》從〈1 無常品〉到〈8 言語品〉為譯自「梵文《法句經》Udānavarga」,對應如下:
品序 | T210 《法句經》 | 梵文《法句經》 |
1 | 無常品 | 無常品 |
2 | 教學品 | 欲品 |
3 | 多聞品 | 貪品 |
4 | 篤信品 | 不放逸品 |
5 | 戒慎品 | 愛品 |
6 | 惟念品 | 戒品 |
7 | 慈仁品 | 善行品 |
8 | 言語品 | 言語品 |
這種主張是「不求甚解」。
3. T210 《法句經》的「核心26品」為譯自巴利 《法句經》,對應如下:
T210 《法句經》 | 巴利 《法句經》 |
9 雙要品 | 1 雙品 |
10 放逸品 | 2 不放逸品 |
11 心意品 | 3 心品 |
12 華香品 | 4 花品 |
13 愚闇品 | 5 愚人品 |
14 明哲品 | 6 賢哲品 |
15 羅漢品 | 7 阿羅漢品 |
16 述千品 | 8 千品 |
17 惡行品 | 9 惡品 |
18 刀杖品 | 10 刀杖品 |
19 老耗品 | 11 老品 |
20 愛身品 | 12 自己品 |
21 世俗品 | 13 世間品 |
22 述佛品 | 14 佛陀品 |
23 安寧品 | 15 樂品 |
24 好喜品 | 16 愛好品 |
25 忿怒品 | 17 忿怒品 |
26 塵垢品 | 18 垢穢品 |
27 奉持品 | 19 法住品 |
28 道行品 | 20 道品 |
29 廣衍品 | 21 雜品 |
30 地獄品 | 22 地獄品 |
31 象喻品 | 23 象品 |
32 愛欲品 | 24 愛欲品 |
33 沙門品 | 25 比丘品 |
34 梵志品 | 26 婆羅門品 |
這種主張也是「印象派」,並未深入考究。
4. T210 《法句經》參考了「九百偈」本或「七百偈」本?
《法句經》卷1:「而《法句經》別有數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CBETA, T04, no. 210, p. 566, b16-17)
《法句經》卷1:「近世葛氏傳七百偈,偈義致深,譯人出之頗使其渾。」(CBETA, T04, no. 210, p. 566, b27-28)
5. 呂澂 《大師講解經論》(大千出版社),紀錄了他1943年的講稿,在〈《法句經》講要〉說:「巴利原本423頌,26篇,即當於略本(五百偈本);吳(支謙)譯《法句經》、晉譯《法句譬喻經》752頌,39篇,即當於中本(七百偈本);秦(竺佛念)譯《出曜論》、北宋譯《法集要頌經》與西藏譯本,九百餘頌至1500頌,33篇,即當於廣本。」
這一說法,將各版本分類成略、中、廣三種,以五百偈本、七百偈本、九百偈本作分類,可以說是不合時宜,今日各語言版本《法句經》所呈現的多文本風貌,以不能如此含混形容。
Yifertw 掃數頁的(掃樹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