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中阿含經》(T26) 和巴利《中部》都以不同的經文架構「重複地」介紹所謂「跋地羅帝偈」(Bhaddekaratta verse,帖主暫將 Bhaddekaratta 翻譯為「賢善夜」,藉以和無著比丘的英譯「an auspicious night」對應)。
在漢譯有 165, 166, 167 三經,在巴利《中部》有 131, 132, 133, 134 四經。
在漢譯《阿含經》和巴利《尼柯耶》都未像「跋地羅帝偈」這樣,連續三、四次重複地介紹同一首偈頌,可見結集者對此一首偈頌非常重視。
在義淨法師翻譯的《佛說善夜經》(T1362)中,一位天神請一位比丘代他向世尊問「善夜經典」(其實只是「善夜偈」),其後更說了此經的「陀羅尼」。
--------
無著比丘此篇論文專注於《中阿含165經》與《中部 133經》,漢譯經名為《溫泉林天經》,巴利經名為《摩訶迦旃延 - 賢善夜經》(Mahākaccāna-bhaddekaratta-suttaṃ)。
無著比丘指出其中一個細節顯示,《中部 133經》此處的敘述可能為年代稍晚的敘述,而《中阿含165經》的對應敘述可能為原貌。漢譯經文顯示,三彌提比丘與「天」的問答,僅論及「跋地羅帝偈」。
巴利經文顯示,天與比丘先是互問「跋地羅帝偈」的總說與分別,其次,才探詢「跋地羅帝偈」的偈頌內容。
為何這一差異顯示出,巴利經文的此一細節為晚起?漢譯經文為原貌?讓我在此重述無著比丘此一主張的原因如下:
尊者三彌提,如是白世尊言:「...世尊!為我說一夜賢者之總說與分別。」(世尊曰:)「...勿追於過去,勿願於未來,...此一夜賢者,謂靜寂默者。」世尊如是說,如是說已,善逝從坐起,入於精舍。」(CBETA, N12, no. 5, p. 191, a4-p. 192, a6 // PTS. M. 3. 193)
三彌提說:「世尊為我們簡要地誦說這總說,未解析義理後,就起座進入住處」
三彌提去見摩訶迦旃延,請摩訶迦旃延為他解說這些偈頌時說:「...尊者摩訶迦旃延能詳細解說這世尊簡要誦說的總說;未解析的義理,願尊者摩訶迦旃延不辭麻煩地解說吧!」
從第一段引文,可以看到世尊先是答應為三彌提解說「總說與分別」(uddesañca vibhaṅgañcā 簡要的總結和詳細的解說 summary and expositions)。結果,說了偈頌就退下去休息了。
從第二段引文,可以理解世尊所說的這些偈頌就是「總說」,第二段引文顯示,以下摩訶迦旃延的解說才是「分別 vibhaṅga 詳細的解說 exposition」。
從「阿含、尼柯耶的體例」可以知道,經文裡,「答」一定反映著「問」,不像當代有些佛學老師,他的答案常天馬行空沒直接反應著「問」。
所以,經文裡,三彌提問「總說與分別」,世尊說完偈頌就下場去休息,原因有二:
偈頌就是「總說」。
尊者三彌提只請世尊說偈頌,沒請求世尊講解偈頌。
漢譯經文可以反映此一情境:
《中阿含165經》:「於是尊者三彌提白曰:『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者,諸比丘從世尊聞已,當善受持。』世尊告曰:『三彌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說。』」(CBETA, T01, no. 26, p. 697, a12-16)
那麼,我們可以用「《中部 133經》此處的敘述可能為年代稍晚的敘述,而《中阿含165經》的對應敘述可能為原貌」為理由,來主張「中阿含」的文本比巴利《中部》更古老、保存更多的原貌嗎?
答案是:「恐怕不行」。
在漢譯《阿含經》和巴利《尼柯耶》都未像「跋地羅帝偈」這樣,連續三、四次重複地介紹同一首偈頌,可見結集者對此一首偈頌非常重視。
在義淨法師翻譯的《佛說善夜經》(T1362)中,一位天神請一位比丘代他向世尊問「善夜經典」(其實只是「善夜偈」),其後更說了此經的「陀羅尼」。
--------
無著比丘此篇論文專注於《中阿含165經》與《中部 133經》,漢譯經名為《溫泉林天經》,巴利經名為《摩訶迦旃延 - 賢善夜經》(Mahākaccāna-bhaddekaratta-suttaṃ)。
無著比丘指出其中一個細節顯示,《中部 133經》此處的敘述可能為年代稍晚的敘述,而《中阿含165經》的對應敘述可能為原貌。漢譯經文顯示,三彌提比丘與「天」的問答,僅論及「跋地羅帝偈」。
巴利經文顯示,天與比丘先是互問「跋地羅帝偈」的總說與分別,其次,才探詢「跋地羅帝偈」的偈頌內容。
為何這一差異顯示出,巴利經文的此一細節為晚起?漢譯經文為原貌?讓我在此重述無著比丘此一主張的原因如下:
尊者三彌提,如是白世尊言:「...世尊!為我說一夜賢者之總說與分別。」(世尊曰:)「...勿追於過去,勿願於未來,...此一夜賢者,謂靜寂默者。」世尊如是說,如是說已,善逝從坐起,入於精舍。」(CBETA, N12, no. 5, p. 191, a4-p. 192, a6 // PTS. M. 3. 193)
三彌提說:「世尊為我們簡要地誦說這總說,未解析義理後,就起座進入住處」
三彌提去見摩訶迦旃延,請摩訶迦旃延為他解說這些偈頌時說:「...尊者摩訶迦旃延能詳細解說這世尊簡要誦說的總說;未解析的義理,願尊者摩訶迦旃延不辭麻煩地解說吧!」
從第一段引文,可以看到世尊先是答應為三彌提解說「總說與分別」(uddesañca vibhaṅgañcā 簡要的總結和詳細的解說 summary and expositions)。結果,說了偈頌就退下去休息了。
從第二段引文,可以理解世尊所說的這些偈頌就是「總說」,第二段引文顯示,以下摩訶迦旃延的解說才是「分別 vibhaṅga 詳細的解說 exposition」。
從「阿含、尼柯耶的體例」可以知道,經文裡,「答」一定反映著「問」,不像當代有些佛學老師,他的答案常天馬行空沒直接反應著「問」。
所以,經文裡,三彌提問「總說與分別」,世尊說完偈頌就下場去休息,原因有二:
偈頌就是「總說」。
尊者三彌提只請世尊說偈頌,沒請求世尊講解偈頌。
漢譯經文可以反映此一情境:
《中阿含165經》:「於是尊者三彌提白曰:『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者,諸比丘從世尊聞已,當善受持。』世尊告曰:『三彌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說。』」(CBETA, T01, no. 26, p. 697, a12-16)
那麼,我們可以用「《中部 133經》此處的敘述可能為年代稍晚的敘述,而《中阿含165經》的對應敘述可能為原貌」為理由,來主張「中阿含」的文本比巴利《中部》更古老、保存更多的原貌嗎?
答案是:「恐怕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