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竺佛念與僧肇   2/4


竺佛念為何找一位僧臘不高(頂多十二年吧?)年輕比丘僧肇寫序呢?
-------
西元401年十二月,鳩摩羅什抵達長安。日後被稱為「什門四哲:融、叡、生、肇」之一的竺道生(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約在西元403年來長安依止羅什,約於西元406年回到南朝故地,說他是「什門四哲」,其實有一點勉強。釋道融(374-447)約在西元403年來長安依止羅什,到西元413年鳩摩羅什去世,共依止十年。釋僧叡(371-438)約在西元403年來長安跟羅什學習禪法,共依止十一年。他們兩位與早在西元399年(16歲)於姑臧親近鳩摩羅什的僧肇相比,道融以翻譯及義解(詮釋經文)聞名,僧叡則精於禪法(據說晚年改宗淨土法門),僧肇則已經發表了《般若無知論》、《不真空論》、《物不遷論》等論著,不是一般「依文解字、尋行逐墨」的徒眾所能比擬。
竺佛念找羅什門下寫序而選上僧肇執筆,似乎可以理解;雖然如此,找一位三十歲的年輕比丘寫序,也顯露竺佛念超凡的鑑賞能力。
在宋朝以前的「眾經目錄」,摒除「經目」、「遊記」、「僧傳」之類的著述不計,能被收錄的漢地著作,大概只有僧肇的《肇論》一書。
僧肇所作的〈《長阿含經》序〉,也成為譯經的〈序〉、〈跋〉之中的重要記敘。隔年,僧肇於西元414年去世,此文也成為這位法門龍象、短命天才的最後著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