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幫古代佛教文獻作新式標點

pict 524

無意間,版主跌入「幫古代佛教文獻作新式標點」的洞穴裡去。

「標上標點符號」? 這事不難,小學畢業就會作,給他一本書,不管是《易經》、《尚書》、《九章算術》,還是《齊民要術》、《墨子》、揚雄的《方言》,不需兩個小時,就能標點完畢。

這樣當然不算「完糧納租」,因為「小學畢業生」這樣作完標點,既缺乏文獻根據,也未達到「合理的標點正確率」。

大凡幫「古書」安上新式標點符號,必須先踏實「校勘」(就古代佛經譯典來說,還要再加一項「跨語言文本比較研究的工程」);校勘後,必須恪守「讀不懂文意,就不下標點」的鐵律。如果對篇章、句意似懂非懂,仍然勉強一路標點下去,這和前述「小學畢業生」標點《九章算術》和《方言》有何不同?有些人會說:「還好,我只是將佛典翻譯成流暢通順的白話文體,不是作『佛經標點』。」其實,沒作好佛經標點,就沒辦法改寫成白話文。

以當今 CBETA 的標點來說,有些經典、文獻尚未標點,有些經典、文獻已經作完標點。尚未標點的經典、文獻會給讀者、學者警惕,這部「經典、文獻」在文意與研究上有相當困難,所以遲遲未有人挑戰此項標點工程。已經標點了的經典、文獻,就不易被學者選為功課、工程去再作一次標點。讀者讀來,也不會警惕到其中文意生澀不通的段落。

在佛典標點這個項目上,沒有「似懂非懂」四字,「似懂非懂」就是不懂,就應該擱置,不要勉強妄下一個標點。呵呵呵,連咒語的標點也是一樣。

以下顯示的標點為CBETA(中華電子佛典)的標點,這樣的標點不正確也不合適,怎樣才算正確呢?諸君可以試一試此段《出曜經》的標點:所謂「若義故為四者是謂三也」、「緣果為四者是謂五」,不僅文意不通,在算術上也不對。

《出曜經》卷13〈13 道品〉:「云何名為正直?四諦為義處為四、為緣果為四,以聚故為四,若義故為四者是謂三也,記苦則無習、記習則無苦,是謂一盡二道三苦;緣果為四者是謂五。由苦有緣亦緣有果,道亦如是盡諦為五。若以聚為四者是謂八,先從欲界斷苦,後色界無色界為二,乃至道亦如是。立此義已復有說者,從緣果義名為五。苦者亦由緣亦由果,盡名苦迹有迹貪迹慳迹也。有難者道亦有緣有果,盡名苦迹,亦名有迹亦名慳迹。何以故?此中不立二諦。答曰:「制彼論故亦有因緣也,於彼苦習興二論,亦無苦亦無習,欲制此二論,故有苦有習。道者有緣有果,則生一論言無道也,欲制此一論故有道,是故說有四諦非五諦。」更有說者,以聚故立此論言有八。答曰:「以聚義一相,欲界苦色無色界苦盡集聚已,欲界行緣色,無色行緣盡,集已興出生相,欲界行盡,色無色行盡,盡集已名休息相,欲界行對色,無色行對盡,集已名出要相。」是故說,名為四諦。如慧所觀者,知有累無累念知出要,是故說,四諦為法迹。是道名無為者,安隱泥洹滅盡無為盡捨諸苦,是故說,是道名無為。以錠滅愛冥者,愛有亦有三,欲有、色有、無色有,彼牢固愛縛著愛,主生亂想多諸苦惱,由何而斷?答曰:「賢聖八道永斷不生。」」(CBETA, T04, no. 212, p. 681, b27-c2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