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云何有四?---《雜阿含36經》

pict 627

《雜阿含36經》卷2: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偷羅國跋提河側傘蓋菴羅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住於自洲,住於自依;住於法洲,住於法依;不異洲不異依。比丘!當正觀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異洲不異依。何因生憂悲惱苦?云何有四?何故何繫著?云何自觀察未生憂悲惱苦而生,已生憂悲惱苦生長增廣?」
諸比丘白佛:「世尊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如說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比丘!有色、因色、繫著色,自觀察未生憂悲惱苦而生,已生而復增長廣大;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色是無常。若善男子知色是無常、苦、變易,離欲、滅、寂靜、沒,從本以來,一切色無常、苦、變易法知已,若色因緣生憂悲惱苦斷,彼斷已無所著,不著故安隱樂住,安隱樂住已,名為涅槃。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時,十六比丘不生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8, a21-b12)

=================================

當代註解《雜阿含經》,或將《雜阿含經》譯為白話,甚至將《雜阿含經》譯作英文、藏文、日文,印順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都是必需參考的重要資料。版主幾次指出佛光版的《雜阿含經》的重大缺失之一,是「在凡例五」敘述:

「由於《雜阿含》在內容和次第上的混亂顛倒,本經之編整乃根據印順長老所著之《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雜阿含經論會編》,及國內外阿含學者之研究而重整部帙,新編經號,共整理成五誦1359經。」

其實,佛光版的《雜阿含經》並未踏實地參考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在經文「異讀」的選取、各經的次序、對應經典的認列,許多地方都對導師的主張「視而不見」,並且,很不幸地,除了各經的次序見仁見智之外,版主還未發現有任何差異處是「佛光版正確」而「《雜阿含經論會編》錯誤」的地方,當然,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也偶有失誤,但是這些疏失處,佛光版《雜阿含經》反而未見到任何更正。

以《雜阿含36經》而言,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指出「何因生憂悲惱苦?云何有四?何故何繫著?云何自觀察未生憂悲惱苦而生,已生憂悲惱苦生長增廣?」此段經文的「云何有四?何故何繫著?」應作「云何有因?何故何繫著?」

佛光版的《雜阿含經》是照抄《大正藏》正文而隻字未提導師此一意見。

以經文來說,《雜阿含經》的問與答都是完全吻合而互相呼應,不會有「問多於答」或「答多於問」的情況。

例如:

《雜阿含139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何所著?何所見我,若未起憂、悲、惱、苦令起,已起憂、悲、惱、苦重令增廣?」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廣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諸比丘:「色有故,色起,色繫、著故,於色見我」(CBETA, T02, no. 99, p. 42, c16-21)

問的是「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何所著?何所見我?」

答的是「色有故,色起,色繫、著故,於色見我」,

一定是完整的問答對應。

所以,《雜阿含36經》回答的「有色、因色、繫著色」一定是緊扣住「問題」。

版主認為,「云何有因?何故何繫著」是「標點不當」,

應該標作「云何有?因何故?何繫著」,

才會回答「有色、因色、繫著色」。

如依《大正藏》和佛光版《雜阿含經》作「如何有四?」就會顯現出「答非所問」的現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