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豐 (2024/12/26)留言:
原文:Kati lokasmiṃ pajjotā, yehi loko pakāsati.莊老師:「世間中有多少燈火,以該者們世間變明亮? 」
蘇老師:「世間有哪幾種可以照明世間的光源?」
1.「pajjotā」不一定是「燈火」,以詞源而言是指「光輝、光源」,具體文脈中,可以還可指「炬火」、「燈籠」等。
2.莊春江老師回覆:「yehi loko pakāsati」的 pakāsati-v. 3sg. pr.這不是使役動詞。使役動詞我會才譯--使~明亮。因此,「變明亮」是符合文法,而「可以」的使用,可能反映了一種誤解,將 「pakāsati」 理解為使役動詞。
3.原文中的「yehi」是具格,表示「憑藉某物」,「以該者們」的翻譯很生硬而已,我一開始也看不懂。
2024年12月26日 下午4:44
-----
蘇錦坤 回答:
謝謝留言告知莊春江老師的回答,請告訴我在哪一個網址可以讀取這些回答的訊息。
翻譯有幾種風格,一種是「頂著字、一字不落地翻譯」,顯然,這不是我翻譯的風格。
我的翻譯主張將偈頌的句意表達得清晰、通順,有時藉助菩提比丘的英譯,求個「文從字順」。
當然,莊老師的句型與字格、字義分析,對理解偈頌的結構有踏實的詮釋基礎,當然是嘉惠學子了!
2026/12/26
------
2026/12/27
我在帖上未寫出的一點差異:漢譯所依據的文本,指能照亮世間的光有三種:「日、月、燈火」,世尊是此三種之外而能照亮世間的光明,而且比此三種更明亮。
巴利經文將世尊包含在「照亮世間的光」之內,所以說有『四種』。意思差異不大,但是,「三」與「四」的文本差異值得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