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論文,無法在靈光一閃之下,立刻提筆完稿;這對構思者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篇架構完整的論文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醞釀。
〈《雜阿含經》(T99)與《相應部》的八類差異〉一文,應該要寫作「十類差異」,只有等待來日增補了。
----
閱讀《雜阿含經》(T99)時,起初對 T99 的漢譯經文累積了一些疑惑,得知有人堅稱「巴利聖典保留最完整、未受干擾的佛口親說的經典」時,十分好奇、欣羨,想理解巴利對應經文怎麼講。
2003年終於有機會閱讀菩提比丘的「英譯《相應部》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2000年出版),後來又經菩提比丘推薦,得以協助無著比丘進行「《中部》、《中阿含經》(T26)」與「《雜阿含經》(T99)英譯」的漢譯經文查核。
在此機緣下,完成漢巴對讀與探討,理解漢譯經文有「誤譯、缺譯」及翻譯後「衍、脫、倒、訛」的問題,浮出了「《雜阿含經》(T99)與《相應部》的差異」此一議題的草圖。
早期或許有人談論到「《雜阿含經》(T99)與《相應部》的差異」,這些討論或者是未提筆成文,或者說得零碎、片段,涵蓋不廣,不是以符合論文規範的方式呈現,這些問題驅使我寫一篇相關的論文。
經過漫長的學習過程,閱讀與觀摩多位佛教文獻學者的論著,手上積累的論證才夠得上建構一篇文章,終於有一個空檔完成我的論述。一回頭,居然離第一次構想此一議題有二十年之久。
----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46guypex7jJ2ED8xd6urC1k1uM14Cr6eV3sddTsYppzrs39heK2CD9XAymQzEc1Rl&id=100016840620268
蘇錦坤,(2024b),〈《雜阿含經》(T99)與《相應部》的八類差異〉,《學思》第三期,39-52頁,玄奘大學,新竹市,台灣。
https://www.academia.edu/122824517/On_Eight_Types_of_Differences_Between_the_Za_Ahan_Jing_T99_and_P%C4%81li_Sa%E1%B9%83yutta_%C4%81gama_%E5%AD%B8%E6%80%9D_%E9%9B%9C%E9%98%BF%E5%90%AB%E7%B6%93_%E8%88%87_%E7%9B%B8%E6%87%89%E9%83%A8_%E7%9A%84%E5%85%AB%E9%A1%9E%E5%B7%AE%E7%95%B0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