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學習巴利文獻的學生多少會翻譯幾首巴利《法句經》的偈頌,當作學習的課業,這有什麼難的?
直到我自己一首一首練習下來,從 KR Norman, John Brough, Thera Nārada 的英譯、單字詮釋以及他們對《法句經註》的取捨。漢譯這邊,有 T210, T211, T212, T213 的古譯,以及近代了參法師(葉均)、淨海法師、「元亨寺」、廖文燦、黃寶生等近代巴利《法句經》漢譯本,可以看出各版翻譯的取捨與得失。這還未涉及巴利《法句經》文本的校勘呢!這真是太難了...。(英譯主要參考此一資料,而有所訂正:https://buddhism.lib.ntu.edu.tw/DLMBS/lesson/pali/lesson_pali3.jsp?fbclid=IwY2xjawHetZpleHRuA2FlbQIxMAABHesRrOI21buqZ0ErWTaTjQFm17z84lMQs3J1wcMuRXQ9OlmDwful0KtfCA_aem_hxdJqeUz9vmQyTkBe2_23A)
總結來說,跟世間很多專案或工程一樣,要作完並不難,難在要作得達到一個水準。
我的此一系列貼文有時還是勉強的詮釋,自己也不滿意。但是,我期望這些大雜燴可以當作一個平台,讓巴利《法句經》與漢譯《法句經》的學習能再往上提升、改善。
------
Shawn Chang : (2021/3/5)
我自己大學學習時因為語言程度問題先讀翻譯本,後來語文程度跟上了能夠讀原文,就發現原文和翻譯本可能有些許落差。
尤有甚者,我讀一門我們學門領域學界的美國權威教課書、國內專家講一個理論理解一個理論,二十年後因為發現德國權威教科書相同理論詮釋不同於美國的後,追讀文獻的起始,才發現那個美國權威著作以及講解聖經的國內大老都根本弄錯原始文獻的本意。
整個台灣學界到現在都還是誤解,就只因為我們以為美國權威教科書不會誤解而不去比對其他國家的權威著作、查證1970年代的最起始文獻。
而我的意外發現卻是來自比對不同來源的著作,我相信這和歷經不同轉譯、詮釋的佛典有異曲同工之妙。
任何文獻經過轉譯都有失真的可能。佛陀時代阿難尊者就有白老鶴的案例,神農以為硃砂主治五臟百病,我們重新檢視他的看法是不是硃砂的本質依然是必須的;硃砂還在,佛陀卻已滅度,號稱佛陀的本意既然有多種文本,彼此對照並非無用。以上淺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