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透過網站上的資料分享,我們可以輕易的擁有數十萬或上百萬種電子書或論文,這種情形是古人無法想像的。
我在2014年11月,前往閩南佛學院短期教學,同時也指導兩位研究生,在閩院期間接觸大陸一些付費網站,只要加入會員並繳交年費,就可以自由下載電子資料,這是我有系統蒐集數位化資料的開始。
有了海量電子資料,有空就不斷的閱讀,再配合紙本書籍、論文,發現自己的研究能力突飛猛進,可以找出許多前人(如中研院院士、學界大老)未曾提出的問題(或論點),自己也有了一些成就感。茲舉一例説明:
晉朝葛洪《抱朴子》是道教的經典之作,在「微旨篇」中葛洪根據《戒內經》、《赤松子經》、《河圖紀命符》說人身上的三尸蟲會在「庚申日」將主人的善惡上報上天司過之神。葛洪的説法,自古以來無人懷疑,道教因此還有「守庚申」的習俗。
中研院陳槃院士在上個世紀判斷説,《河圖紀命符》已佚失。但我在一本10世紀日本的醫書《醫心方》中,看到了《河圖紀命符》對三尸蟲上報上天司過之神的另一種記載,日本醫書所引之《河圖紀命符》應該是隋唐時被留學生帶回日本的,因在兩唐書經籍志、藝文志中還有緯書的目錄。
《醫心方》所引《河圖紀命符》字數、語氣和《抱朴子·微旨》記載略有出入,最大的差異是三尸蟲是在「六甲窮日」(癸亥日)上報上天司過之神,而不是「庚申日」。
有了不同的記載,在我腦海裏立刻想到:漢代民間在24節氣時要拜「節氣神」,因節氣的性質是陰陽寒暑轉移之機,節氣轉換前容易致病,許多老年人會在此時喪命,節氣的最後一天是生命中的一個難關,渡過此難關自然要慶祝(過年的意義也是如此),因此要拜節氣神。從這一角度看,三尸蟲在「六甲窮日」(癸亥日,六十干支的最後一日)上報上天司過之神反而更合理。(日後會寫一篇論文作完整的論述)
我想用上述例子,説明從事學術研究,現在是一大契機,好好利用海量資料,要突破以前學者的研究成果並非難事,我們一起共勉吧!
--------
黃運喜老師:〈論文寫作經驗分享:再談轉引問題〉(2024/12/19)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論文寫作的轉引問題,本想點到為止。但昨天在編輯《學思》時,追蹤了一篇論文內容中提到道教經典《因緣經》中三官大帝信仰的資料,透過作者註釋得知,內容轉引自某道教研究資深學者的一篇學報論文,於是找到這篇論文,發現這位學者所引《因緣經》的內容,竟然是轉引自《道教大辭典》,委實讓我感到很意外。
為了找到《因緣經》的原文,我利用google關鍵字查詢,發現在網上所有關於三官大帝信仰這段內容都是一筆帶過,就連宮廟提供的道教日曆,介紹三官大帝引用《因緣經》也是如此,可説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既然網路無法追蹤到原始出處,我只能利用最笨但也最實用的方法,就是查閱《道藏》目錄,找到一本《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終於查出所編輯那篇論文的完整內容,以及那位道教學者,還有被所有網頁中一筆帶過的詳細內容。
我在年輕時(當時網路未出現)也曾在《辭海》中,想查到論文寫作時要引用的資料原始出處,我是利用《辭海》的線索,追蹤來自《大智度論》的那段完整內容,因《辭海》沒有説明來自第幾卷,只能拿起紙本《大藏經》,從《大智度論》第一卷開始查詢,終於在第四十二卷中查到完整內容。因此發現《辭海》引用經典,是經過刪減的,並不是引用完整的原文。此後,我在上論文寫作課程時,常以這次的經驗為例,告訴學生絕不能直接引用工具書,必須利用工具書的線索,繼續查詢到原始內容才可引用到論文內。
上次的貼文出現後,也有讀者希望我談AI寫作或輔助寫作的學術倫理問題,我正也思考這個問題,日後將撰文分享我的看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