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只知有漢譯佛教文獻,在尚未接觸他種語言的佛教文獻之前,我自己的認知是,佛入滅後的第一次結夏安居,五百羅漢在王舍城七葉窟結集世尊的教法,於是,有了經律論流傳人間。
這當中隱藏了幾個未明白點出的假設:
1. 經由第一結集而傳達下來的經、律、論,是唯一的一套,或者至少是彼此差異不大的幾個版本。
2. 這是五百羅漢審訂的版本,不會出錯。
------
在此我們以長阿含/長部為例。
我們有南傳上座部(印順導師稱之為錫蘭「赤銅鍱部」)的巴利《長部》,法藏部的漢譯《長阿含經》,說一切有部的梵文《長阿含經》。
巴利《長部》有34經,漢譯《長阿含經》有30經,梵文《長阿含經》有47經。
巴利《長部》第一經為《梵網經》(這在漢譯《長阿含經》為第21經),漢譯《長阿含經》第一經為《大本經》(這在巴利《長部》為第14經),梵文《長阿含經》第一經為《十上經》(這在巴利《長部》為第34經,也就是最後一經;在漢譯《長阿含經》為第10經)。
特別是漢譯《長阿含經》的第30經《世記經》,為其他兩種所無;漢譯《長阿含經》在《大正藏》共有149頁、447欄(一頁有三欄),
《世記經》共有36頁、107欄,約當全經的四分之一(23.9%)。
漢譯《長阿含經》之《世記經》,近乎印度傳說,幾乎是佛陀十不言「世界有邊無邊」的內容,與全經精神不符(?),不知為何編入如此冗長而與佛教無關的內容。
-----
這樣的差異與奇怪現象,顯然必需有一個「說詞、模式」來解說其中的曲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