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法句經》卷1〈惟念品 6〉:諸念生死棄


《法句經》卷1〈惟念品 6〉:
「比丘悟意行,當令應是念,
 諸[17]念生死棄,為能作苦際。」(CBETA, T04, no. 210, p. 561, b2-4),[17]念=欲【宋】【元】【明】。

吳根友將此首偈頌翻譯為:「比丘開悟了意根,應該使之一心。人生各種欲望以及生死憂患均應拋棄,因為這些都是產生痛苦的根本原因。」
屈大成翻譯為:「比丘醒悟意念的修行,應當令順應這個意念;各種念頭和生死都捨棄,為此能能做到苦痛的邊際。」
吳根友和屈大成的翻譯不分上下,兩人都在看圖說話,只是演繹漢字的表面字義,完全不可取。奇怪的是,屈大成的翻譯並未參考梵文對應偈頌(Uv 15.6),不知為何「自由發揮」而脫離了偈頌本義。
-------
tasmāt sadā jāgarikāṃ bhajeta yo vīryavān smṛtimān apramattaḥ |
samyojanaṃ jāti jarāṃ ca hitvehaiva duḥkhasya karoti so ’ntam || (Uv 15.6)
所以,常應結交(親近)那個具念的、精勤的、不放逸的醒寤者,
捨棄了生老和結縛之後,達到苦的邊際(究竟苦邊)。

所以,「比丘悟意行」的「悟」字,應為「寤」,與「jāgarikāṃ 醒寤者」對應。此處的「寤」應與下一偈頌呼應:
《雜阿含1003經》卷36:(SN 1.6)
「幾人於覺眠?幾人於眠覺?
 幾人取塵垢?幾人得清淨?」(CBETA, T02, no. 99, p. 263, a4-5)
-------
張譯仁在論文指出,「諸念生死棄」應為「都合生死棄」,「都合」意為「只應」、「只應該」。
-----
《出曜經》卷17〈惟念品 16〉:
「比丘寤意念,當令應是念,
 都[11]佮生死棄,為能作苦際。」(CBETA, T04, no. 212, p. 699, c25-26),[11]佮=合【宋】*【元】*【明】*。
-----
吳根友(釋譯),(1997),《法句經》,佛光山宗務委員會,高雄市,台灣。
屈大成,(2014),《法句經今注今譯》,新文豐出版社,台北市,台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