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你可能將毛呼(nô͘-ho͘ⁿ)的標音標錯了,似乎應該標作(moo5-hoonn1),這是中元節的祭品,應該寫作「摩訶」。
老一輩的人(是的,我已經算作是老一輩)有一句話:「你是知一箍摩訶? li2-si7-tsai1-tsit-khoo1-moo5-hoonn1?」
這代表兩件事:一是中元節的祭品「摩訶」的製造過程很複雜,不容易製作。二是當代台灣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詳細的製造過程。
我讀小學時,中元節還見過此項祭品,似乎讀初中以後,在彰化市就絕跡了。據說,台南市區,僅存一家店面知道製作程序。
因為是「中元節祭鬼的供品」,一般店面並未銷售,當然也不適宜拿來「配」咖啡,(不過,現代人百無禁忌,其實也沒那麼嚴重。)
今天老一輩的出家人(80-90歲的長老),以台語誦經時仍然將「摩訶」讀作「moo5-hoon1」,詳細原因不是很清楚,此字的印度語是「mahā」。
這個東西很可能源自唐朝,當印度密宗傳入漢地時,這是拔度地獄惡鬼的法事所指定的祭品(源自印度?),不過年代久遠,無法確切地考據。「中元節祭品」的「摩訶 moo5-hoon1」,可能是台灣佛教保留印度與漢地佛教的一項民俗。
「中元節祭品摩訶 moo5-hoon1」又稱「摩訶粿」,時常和「裂桃(劈桃)粿」擺放在一起當作中元節祭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