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藏)
《思溪藏》,全藏599函,1459部,5940卷。是北宋靖康元年(1126)由湖州路王永從兄弟一家在思溪圓覺禪院(位於今江西省婺源縣)捨資助緣刊刻的大藏經。歸安縣松亭鄉思溪村的退休官吏王永從,與其家族親屬為祝皇帝萬壽,捐捨家財,發刊刻大藏經,在僧人淨梵、宗鑒、懷深等的幫助下,在思溪圓覺禪院刻版,於高宗紹興二年(1132)刻完,世稱《思溪圓覺藏》,簡稱《思溪藏》。淳祐年間(1241-1252)重新刊雕了損壞的經板。補雕以後,經板恢復了使用。根據現在保留下來的思溪版大藏經來看,補板後又印刷了不少,圓覺禪院改名为資福禪院。南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資福禪院遭到蒙古軍伯顏破壞,寺院、經坊以及大藏經板全部被燒毀。
淳祐年間(1252)刊刻完成,景炎元年(1276)就被元軍燒毀,存世的數量自然非常稀少。,
光緒六年(1881),楊守敬作為清駐日公使的隨員,當年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普遍視漢語書籍如糞土,陸續有人大量拋售漢語古籍。楊守敬趁機收購了大量流失的中國古籍。楊守敬的《日本訪書志》卷15如此記載:
安吉思溪法寶資福禪寺所刊。是《經》日本有兩部,一藏近江國菅山寺,一藏山城國天安寺,此即天安寺本也。自「天」字起至「最」字止,凡五千七百四十卷,間有鈔補,係元祿九年以菅山寺本照錄重修,不知何時又缺六百餘卷。余在日本,有書估為言欲求售之狀,適黎星使方購佛書,即囑余與議之,價三千元,以七百元作定金立約,期三月付書。及逾期而書不至,星使不能待,以千元購定日本翻明本。久之書至,星使以過期不受,欲索還定金,書估不肯退書,難以口舌爭。星使又不欲以購書事起公牘,囑余受之,而先支薪俸以償。
余以此書宋刻,中土久無傳本,明刊南、北《藏》本,兵燹後亦十不存一,況明本魯魚豕亥不可枚舉,得此以訂訛鋤謬,不可謂非鴻寶,乃忍痛受之。缺卷非無別本鈔補,以費繁而止。且此書之可貴,以宋刻故也。書至六七千卷,時至六七百年,安能保其毫無殘闕,此在真知篤好者,固不必徇俗人之見以不全為恨也。
也就是說,原先是駐日大使黎庶昌想買,付了訂金以後,對方卻遲遲未交書。黎庶昌大使就付巨資買了另一套「比較完整」的明雕版大藏經。沒想到,這時候書商卻來交書了。黎庶昌以對方違期慢交為由,要書商退還訂金;書商卻堅持,要麼付完餘款買了此套《思溪藏》,不麼,就沒收訂金,不買拉倒。
身為駐外使節,。黎庶昌不想和生意人對簿公堂,就「溫柔地說服」楊守敬買下,楊守敬忍痛買下。
1915年楊守敬去世,其家人欲轉售他的藏書。此時正好督軍蔡鍔病逝,京城各界為了紀念這位反袁名將,倡議以蔡鍔的字松坡為名建立一座「松坡圖書館」,向社會徵購圖書,楊守敬的部分藏書被該館收藏,其中就包括這部4600卷的《思溪藏》。1950年松坡圖書館併入北京圖書館,後又升級為國家圖書館,《思溪藏》也隨之藏入中國的國家圖書館。2002年,中國書店與瀚海拍賣分別得到海外流入的《思溪藏》中的357册《大般若波羅蜜經》,經過一番努力中國國家圖書館終於將這批珍貴文物購入,補充了原有《思溪藏》的殘缺,大大地提高了館藏文物的學術研究價值。中國甘肅省圖書館藏《三法度論》卷,為宋刻《思溪藏》的零本。該書為「經摺裝」。每版5個半頁,半頁6行,行17字,上下單邊,千字文帙號為「東」。品相完好,為館藏精品。
似乎冥冥中自有定數,當年楊守敬被迫勉強買入,(分期從薪水扣抵),居然幫漢語世界留下稀世奇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