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停泊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蘭嶼拼板大船 ipanga na

P1150309

這一次特地從十八尖山繞道,前往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去瞻仰「蘭嶼拼板大船 ipanga na」。

P1150308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是中央研究院士李亦園教授。內設台文、歷史、哲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等系所。

P1150312

「這是 2007 年由朗島部落青年夏曼˙夫阿原(郭建平)與紀錄片工作者林建亨共同策畫「Keep Rowing 繼續划 2007 海洋練習曲」夢想計畫,在蘭嶼朗島部落的長老與漁團的合作下,以 6 個月的時間,建造了這艘長 1016 公分、寬 170 公分、高 270 公分的傳統拼板大船,大船取名為「ipanga na, 1001 跨越號」,在達悟語中,ipanga na 是指跨越、航行的意思,而 1001 則是因為大船的長度超越了 10 公尺。

「ipanga na, 1001 跨越號」在 2007 年 6 月 19 日以 13 個小時的人力划行,成功的橫渡太平洋黑潮抵達台東。隨後,「ipanga na, 1001 跨越號」由朗島、椰油、東清、紅頭等四個部落的達悟族人接力划行,並在 2007 年 7 月 30 日抵達台北大直橋。

這是一個以「文化任務」的概念,嘗試「以動態的實踐超越靜態博物館的展示」、「將船回歸浩瀚海洋」來呈現南島文化中「海洋不是阻隔,而是通路」的想法。這個「文化任務」是「讓海洋文化活起來」,並結合人、觀念、技術、自然的「文化活動」。這個行動企圖顯現一艘達悟族人口語傳承中,以「過去曾有過的大船」,依循著洋流划向台灣,接著更再想像著是否還能 Keep Rowing 繼續地划,之後也許有一天,可以划向菲律賓北方的--那個達悟族祖先們來來去去的 Ivatan (巴丹島)。我們試圖摸索這樣的文化復振模式,而「Keep Rowing 繼續划 2007 ,海洋練習曲」計畫,以達悟人與文化為主體,加入現代文化資產管理觀念的操作,希望能促使原、漢兩個文化的互動,掌握更多精確的地方知識,發展更多的文化了解。

大海與洋流和風的脈動,身體的張或弛的勞動,船體與舵和槳快慢的律動,夢想重塑祖先船痕浪跡的興動,構成一個獨特的文化旅程,這樣一件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有助於參與者彼此學習,現代社會與原住民社會之間,需要成功的夥伴關係,而好的案例將可刺激創意的想像,催化出更多的文化夢想,這也是「ipanga na, 1001 跨越號」來到清華大學所期望的無限夢想的延伸。

大船網址 http://keeprowing.blogspot.com/

P1150314

我觀看此一紀錄片到末了,達悟族人淚流滿面、難以割捨地離開這艘「ipanga na, 1001 跨越號」,搭乘遊覽車到台東,搭船回去蘭嶼。我並不知道,這艘夢幻船舶居然停靠在離我不遠的地方。

台灣政府應該做的,是鼓勵、贊助類似的眾多族人參與的夢想計畫,而不是在蘭嶼蓋核廢料掩埋場,核准觀光飯店的興建。

P1150315

圖書館裡,展覽排灣族精美的「禮刀」。

P1150316

鼻笛。

P1150317

刺青的工具。

P1150318

刺青的圖片。

P1150305

這是清大駐校藝術家,在清大撿拾廢棄木搭蓋出來的藝術創作。

P1150330

沿著清大蝴蝶園走回十八尖山,

P1150329

蝶戀花,春天即將過了,將近夏天,

P1150322

花褪殘紅青杏小。

1 則留言:

台語與佛典 提到...

「蘭嶼拼板大船 ipanga na」的 ipanga 其時與「艋舺 ban2-kak」讀音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