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跨語言的尼柯耶、阿含比較研究。
2. 跨語言的「法句經類偈頌」比較研究。
3. 初期漢譯佛典文獻學研究。
從前三篇的宗旨來看,主要還是落在第一個範圍裏面。幾年前,新竹市有一個歷時二十多年的「《雜阿含經》讀書會」,成員有十幾個人,我偶爾擔任「對照閱讀、比較研究」的工作。
有一次與黃崧修、呂勝強吃飯,呂先生問我:「『漢、巴文獻的對照閱讀、比較研究』找到了漢譯經典所無的教義嗎?」
這一問題有簡單的答案,也有複雜的答案。
無著比丘給了一個簡潔的答案,他說:
「雖然只有單眼視力的人恢復雙眼視力時,並未看見更多的物件,可是雙眼視力能協助他看得更細緻、更有層次。跨語言版本的佛教經典比較研究或許並未帶來更多的『教義』或『解脫道』,但是,能讓讀者掌握較更精確的經文,讀懂部分詰屈聱牙的詞句。」
以兩眼視力為比喻,就像一個右眼視力有缺陷的人(如右下角視界模糊),恢復左眼視力之後,可以得到一個較完整的視野。無論是巴利文獻還是漢譯佛典,都有些瑕疵,經由比較研究,可以看到經典演變的痕跡,甚至可以糾正失誤。
跨語言佛教文獻的比較研究(comparative studies),可以協助整理各組對應經典的異同。這些所謂「對應經典」的差異顯示了彼此之間的不同面貌,諸如:
[1] 經題的不同,
[2] 說經地點的差異,
[3] 說譬喻者的差異,
[4] 問答者角色的互換,
[5] 入滅盡定次第的出入,
[6] 佛陀宣說的偈頌與外道斷滅論者的偈頌之間的混淆,等等。
深入探索這些異同,不僅能夠澄清因口誦傳承、翻譯、輾轉抄寫、經卷散落或錯頁等所造成的經文字句、法義的訛誤或遺漏,也能協助詮釋難解的漢譯經文,補充未詳盡敘述的經文背景,更可以描繪口誦傳承、經典傳抄與轉寫翻譯在對應經典顯示的不同風貌,協助辨識新出土的佛典殘卷,或彰顯部派之間對經典的不同詮釋。
------
帖主那段時間主要有兩個想法:
A. 展現「對照閱讀、比較研究」的手法
B. 舉例說明「比較研究」的功能。
於是選定《雪山夜叉經》作為比較研究的個例。
此一經典共有下列幾個版本:
1. 《雜阿含1329經》(「說一切有部」)
2. 《別譯雜阿含328經》(比較接近「說一切有部」)
3. 《佛說立世阿毘曇論》〈夜叉神品〉(說出世部)
4. 《義足經》第十三經《兜勒梵志經(部分)》(部派不詳,但是比較接近《別譯雜阿含328經》與《雜阿含1329經》,為北傳版本)
5. 巴利《小部》第五經《經集》的《雪山夜叉經》(南傳分別說部)。
彰顯出不同部派的背誦傳統之間的差異。
------
〈《雪山夜叉經》---漢巴經典對照閱讀〉,(2009a),《正觀》48期,69-142頁,南投縣。
https://www.academia.edu/7215543/Hemavatta_Sutta_the_comparative_studies_among_S%C4%80_S%C4%802_and_Snp_2009_%E9%9B%AA%E5%B1%B1%E5%A4%9C%E5%8F%89%E7%B6%93_%E5%B7%B4%E5%88%A9%E7%B6%93%E5%85%B8%E8%88%87%E6%BC%A2%E8%AD%AF%E6%96%87%E7%8D%BB%E6%AF%94%E8%BC%83%E7%A0%94%E7%A9%B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