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發現的犍陀羅佛教珍貴手稿典籍及其有效保存與新生】專題演講 Mark Allon (馬克‧艾隆)博士主講
◆時間:2025/1/18(週六)下午3:00-5:00------
2025/1/18 是我第一次到佛青會,意外地見到了一些三四年不曾相聚的老朋友,和經常在網路上談論法義卻未曾謀面,大家踴躍地前來相認,第一次將「名字、法號」和「臉孔、音聲、形貌」湊合一起的「新」朋友。
對於「犍陀羅佛教珍貴手稿典籍」的偏門知識,居然湧進了七八十位聽眾,大都從頭聆聽到討論結束,讓我相當詫異和驚喜。
事後,馬克‧艾隆博士表達,在大學院校之外的公開演講,居然招來相當數量的聽眾,而且用踴躍提問,讓他印象十分深刻。
我就記憶所及,瑣絮地記下幾個問答:
-------
1.
問:為何在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一世紀之間,梵文(Sanskrit)碑銘絕無僅有,而普遍出現的是俗語(Prakrit)碑銘呢?
答:這是因為初期佛教禁止以梵語傳達教義,可能因此導致佛教群體也迴避使用梵語。
-------
2.
問:在研究眾多的古代犍陀羅語、梵語寫本之後,學術界對「大乘佛教是源自印度而傳至犍陀羅」或「大乘佛教主要是建立(established)於犍陀羅」兩者之間,是否達成了某些結論?
答:這相當複雜,也十分困難。目前的共識(不是結論)是,「大乘佛教」源自數個部派,起自多個地域,最後匯集多支而成。
-------
3.
問:老師提到在犍陀羅發現的古代寫卷,常出現與漢譯本、巴利經本不同的情況,我們如何判定哪一種版本的經文是正確的?
答:這一問題是錯誤的。實際上,各種版本都是源自各個部派,有不少情況,討論哪一個版本才是正確的版本,這個想法不是正確的主張。
-------
帖主按語:實際上,這三個問題都是相當複雜的議題,馬克‧艾隆博士簡短的回答,僅是給聽眾一個淺顯而提綱挈領的回答。無法將這些答話當作斬釘截鐵、不移不易的結論。情況十分複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