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倖存的對應經典,可以讓我們窺視到最初經典結集的樣貌,有道是「以管窺豹,只見一斑」,但是,這比僅從圖畫見到的豹珍貴多了。
在《中阿含133經》與對應經典《中部56經》,經名都是「優婆離經Upāli sutta」,這是相當生動、精彩的故事。耆那教的俗家弟子優婆離,前往與世尊論辯,最後折服而改宗佛教,雖然世尊指示優婆離要照舊供養耆那教的出家弟子,可是優婆離仍然指令家人不再供養耆那教徒。最終,優婆離對耆那教主說了「百讚頌」:對世尊的一百個尊稱。以新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祇夜 Geyya」形式的經典,核心是「百讚頌」,而不是曲折離奇的故事。
在出土文獻當中,我們也幸運地找到梵文「百讚頌」(僅保存 80%),雖然經典結集的過程當中,巴利、梵文與「漢譯原典」的結集者,都有心傳承此一「百讚頌」,但是,相當意外地,這三個版本卻出現不大不小的差異。
以下,我們舉例介紹「百讚頌」。
-------
漢譯 51-60 讚詞(第六頌):
「正去(51)禪思惟(52),無有嬈(53)清淨(54)。
常笑(55)無有恚(56),樂離(57)得第一(58),
無畏(59)常專精(60)」(CBETA, T01, no. 26, p. 632, b21-23)。
在巴利經文則為第八頌, 71-80 讚詞:
71 sammaggata 已正行者 (梵文為:(sa)myag-gata (51) 已正確地前進者)
72 jhāyi 禪定者 (梵文為:dhyā(yin) (52) 禪修者)
73 ananugatantara 內無垢穢者
74 suddha 已完全純淨者(梵文為:śuddha (54) 潔淨者)
75 asita 獨立而不依賴者 (梵文為:asita (55) 無拘束者)
76 appabhīta 無恐懼者 (梵文為:aprabhīta (56) 無恐懼者)
77 pavivitta 獨居偏遠處者 (梵文為:pravivikta (57) 對貪欲離繫者)
78 aggappatta 已達最高成就者 (梵文為:agraprāpta (58) 已達最高成就者)
89 visārada 無畏者 (梵文為:viśārada (59) 智者)
90 nipuṇa 聰敏者 (梵文為:nipuṇa (60) 善巧的成就者)
----------
漢譯 81-90 讚詞(第九頌):
「斷望(81)無上善(82),善調(83)無比御(84),
無上(85)常歡喜(86),無疑(87)有光明(88),
斷慢(89)無上覺(90)」(CBETA, T01, no. 26, p. 632, c1-3)。
在巴利經文則為第三頌, 21-30 讚詞:
21 asaṃsaya 無疑惑者
22 kusala 善者、有技巧者
23 venayika 調伏者、持律者
24 sārathivara 最佳御者
25 anuttara 無上者 (梵文為:anuttara (85) 無上者)
26 ruciradhamma 具光明法者 (梵文為:rucira (86) 明朗者)
27 nikkaṅkha 不猶疑者 (梵文為:niṣkāṃkṣa (87) 不猶疑者)
28 pabhāsaka 產生光輝者 (梵文為:prabh(ā)sakara (88) 產生光輝者)
29 mānacchida 慢的破除者 (梵文為:māyāchido (89)斷除幻術、騙術的人)
30 vīra 勇武者、勝利者、英雄 (梵文為:vīra (69) 勝利者、英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