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法友:
《中阿含72經˙長壽王經》提到「心生疑惑,而得心清淨」:
《中阿含72經˙長壽王經》卷17〈2 長壽王品〉:「若我心中生疑患,彼得心清淨」(CBETA, T01, no. 26, p. 539, a28-29)
《中阿含72經˙長壽王經》卷17〈2 長壽王品〉:「若我心中生疑患,彼得心清淨,無念、身病想、 睡眠、太精勤、太懈怠、恐怖、喜悅、高心,生若干想,不觀色心患。彼得心清淨,有覺有觀定修學極修學,無覺少觀定修學極修 學,無覺無觀定修學極修學,一向定修學極修學,雜定修學極修學,少定修學極修學,廣無量定修學極修學。」(CBETA, T01, no. 26, p. 539, a28-b5)
依照《舍利弗阿毘曇論》與《瑜伽師地論》,必須離疑、度疑,始得清淨。
《舍利弗阿毘曇論》卷28〈緒分〉:「一定善法心離疑得清淨」(CBETA, T28, no. 1548, p. 705, b10-11)
《瑜伽師地論》卷94:「何名為七種清淨。一戒清淨。二心清淨。三見清淨。四度疑清淨。五道非道智見清淨。六行智見 清淨。七行斷智見清淨。」(CBETA, T30, no. 1579, p. 838, a25-28)
如果將《中阿含72經˙長壽王經》經文改作「心生疑惑,而不得心清淨」,如此合適嗎?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
親愛的掃葉人:
無著比丘此書的737-739頁有詳細的討論:I
Anālayo, Bhikkhu, (2011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jjhima-nikāya, Vol. 1 & 2,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New Taipei City, Taiwan. 法鼓佛教學院出版。
引用此段巴利《中部 128經》(MN 128)經文作「if the affliction of doubt arose in my mind, I purified my mind of it」,所以漢語應翻譯作「若我心中生疑患,彼得清淨心」,「得ㄉㄟˇ should」,「清淨 purify」,「若我心生起疑患,我應清淨此心(使無疑患)。」
此處經文指的並不是證入「初果」的「永斷疑患」,而是指移去進入定境之前的「疑」。
這也提醒我們依漢語讀經,有時不易掌握精確的字義、經義。
法友 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