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曾提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晏殊〈蝶戀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歐陽脩〈蝶戀花〉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辛棄疾〈青玉案〉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夜,就像東風乘夜開放了千樹花朵,又像吹落了如雨點般的星辰。
來往的寶馬雕車讓路上飄滿了香氣,在鳳簫聲下,宮漏流動著時光,整晚的燈景就像魚龍在光影中旋舞。
看著那人與她的同伴頭上插著『蛾兒、雪柳、黃金縷』的髮簪,笑語盈盈地伴著一股幽香走過。
回頭要再尋找她時,已經不見她的蹤影。在人群中出出入入尋找她,找了千百遍;突然一回頭,發現那個人正在燈火稀疏的地方。
<註解>
1.花千樹、星如雨,是形容元宵夜燈火。
2.玉壺,指宮漏,用來計時。
3.魚龍舞,指一夜眾家燈火流動,如魚龍舞動。
4.蛾兒、雪柳、黃金縷,指婦女的髮簪。
5.闌珊,零星稀疏。
6.《宣和遺事》:『宣和六年正月十四夜,奉聖旨宣萬姓,有那快行家,手中把著金字牌,喝道「宣萬姓」。少刻,京師民有似雲浪,盡(都)頭上戴著玉梅、雪柳、鬧蛾兒,直到鰲山下看燈。』這段敘述類似實況轉播,可以讓現代人想像千年前的賞燈熱況。
7.辛棄疾,寫燈夕,並不僅僅直述燈火繁華,卻蓄意插入燈節尋找意中人的插曲。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如果站在人群洶湧燈火樓台之前,彷彿主題被背景喧賓奪主了。就在燈火闌珊的地方,那人正在微微燈火的掩映之下,彷彿看不見她的臉龐與表情,只隱約認出她的身影。辛棄疾並未點出那人是蓄意等她,還是無意中見到她,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意,留給後代讀者無數的揣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