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濃厚的關懷: 2009 大學入學指考歷史試題

 ap_20070130074354722

我不是老師,但是一直相當關心大學指考的題目。

今年(2009.7.3)的指考試題顯示歷史出題老師非常用心,一方面試題測驗在高中階段歷史科目所應建立的知識與學習能力,另一方面也顯示出題老師循循善誘,認為歷史不僅是熟記課本,也應該培養出國家意識與民族自覺,同時也應試圖培養出建立一種歷史判讀的能力。

此次題目不僅是鑑別能力,同時也誘導學習方向與建立這一時代應有的史觀(即使僅僅是隱約看見一個模糊的方向)。

以下是與大家共同分享的部份題目:

單選題:

3. 文人賴雨若回想一場激烈的戰役,寫下:「南陲陸戰未停烽,海上旋聞警報重;煙鎖基隆橫艦艇,砲轟淡水伏魚龍。」請問該詩句所指之事為何?
(A)鴉片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

6. 有一本茶書在貢茶鼎盛時出版。在此書的序言中提到:本朝建國初期,每年由福建進貢的龍鳳團茶及茶餅,名冠天下。請問這本茶書所敘述的是下列哪一朝代的現象?
(A)唐 (B)宋 (C)明 (D)清

9. 「和內地相比,台灣不失為一塊樂土,各方面的情形也都比內地好。台胞的知識水準、守法精神,儉樸耐勞為旅台者所共見。」此段文字的撰寫者應該是:
(A)清領末期來台工作的外國商人 (B)日治時期奉派來台的日本官員 (C)光復初期來台工作的中國記者 (D)1970年代在台就學的香港僑生

13. 荷蘭佔領台灣南部初期的競爭對象有三:西班牙人、日本人、鄭芝龍等漢人海盜與官商。請問荷蘭人對付這三個競爭對手的策略何者為是?
(A)對三者都是一律逐出 (B)對西班牙人逐出
(C)對鄭芝龍等漢人抽稅 (D)對日本人攻擊

16. 有一位人士在過世前為自己挑了一塊墓地,表明要在自己的墓碑上寫下「自由中國發行人與中國民主黨籌備委員」字樣,以代表他一生從事過最重要的兩個志業。這位人士是:
(A)楊逵 (B)胡適 (C)雷震 (D)賴和

19. 英國詩人但尼生在1847年寫下一首詩:「

男人在戶外,女人在家裡

男人使劍,女人拿針

男人有腦,女人有心

男人發號施令,女人順從遵行

若不如此,混亂必行。」

這首詩反映出十九世紀中葉的哪一種觀點:
(A)下層階級因經濟改善, 主張女性不必外出工作, 可以賦閒在家 (B)平民階層因工業革命後工作機會大減, 主張女性應該在家工作(C)中產階級主張女性不應該外出工作, 認為男、女內外必須有別 (D)婦女階層因性別意識高漲, 主張女性不需負起家庭經濟的重擔

20. 下表是和日治時期台灣有關的一項統計數字,請問表中的間數、人數、比率分別指的是:

年度 間數 人數 比率
1917 327 88,099 13.14%
1922 592 195,783 28.82%
1937 789 457,165 46.69%
1942 879 745,638 64.81%


(A)派出所、警察、控制台灣村庄
(B)製糖廠、蔗工、佔日本進口糖
(C)公學校、兒童、學齡兒童就學
(D)火車站、旅客、鐵路到達地方

23. 兩位清朝官員談到台灣的械鬥。熊一本說:「兩類肇端, 每在連塍(土溝)爭水、強割佔耕、毫釐口角, 致成大衅。」福康安說:「因閩庄、粵庄彼此交錯,田業毗連, 遂有構衅相爭之事。」就兩人的說法來看, 分類械鬥的起因是:
(A)利益競爭 (B)習慣不同 (C)官員放縱 (D)語言隔閡

24. 新加坡獨立時, 李光耀公開聲明:「我們不是華僑, 我們只是華裔, 這一點無人可以更改。中國是中國, 我們是我們。」此句話主要的用意為何?
(A)中國的施壓引起新加坡人極度的不滿, 想撇清與中國的關係 (B)新加坡長期受到英國的統治, 因英國的施壓不得不做此聲明(C)新加坡華人經過英國長時期統治, 已喪失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D)適應新加坡的民族與政治情勢, 去除印度人與馬來人的疑慮

28. 下表為1995年台灣四個縣某一原住民族群的人數,以及所佔該族群全台總人數的百分比, 請問它應該屬於哪一族的原住民?

台北縣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縣
450(9.6% ) 1380(29.4% ) 1939(41.4% ) 123(2.7% )


(A)泰雅族 (B)布農族 (C)賽夏族 (D)排灣族

31. 施琅在〈恭陳台灣棄留疏〉中提及:「且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台灣、澎湖兩處。台灣設總兵一員… … 又無添兵增餉之費。其防守總兵、副、參、游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轉陞內地,無致久任,永為成
例。」請問施琅這個建議後來演變成:
(A)渡台禁令 (B)團練制度 (C)班兵制度 (D)保甲制度

多選題:

37. 「鄭成功」, 一個幾乎神化的英雄, 其事蹟不同時代強調之處有所不同, 下列哪些解釋是合理的?
(A)為感謝鄭氏收復失土, 清領初期官方文獻都稱鄭氏為「民族英雄」 (B)牡丹社事件後, 沈葆楨奏請建「延平郡王祠」, 表彰鄭氏的「忠君」 (C)孫中山推行革命, 以鄭氏的「反清復明」來呼應他的「驅除韃虜」 (D)國府遷台後, 國民黨推崇鄭氏的「反清復明」, 希望能「反攻大陸」 (E)中共初期強調鄭氏「抗荷」的角色, 希望能「抗美帝」以「解放台灣」

38. 馮道是五代名臣, 作〈長樂老自敘〉, 敘述歷事四朝及契丹所得的階勳官爵以為榮, 自謂為臣為子為父為師, 都無愧色。後人對他有些意見, 如甲:「他的道德如同古代聖賢,才能很高,氣量很大,雖然朝代改變,大家對他均無批評。」
乙:「我讀馮道的〈自敘〉, 看他所說的光榮, 真可以說是無廉恥的人, 天下國家也就可想而知了。」丙:「馮道的行為, 很有古人風範; 馮道的氣量, 深得大臣的體要。」在下列敘述中, 選出適當者。
(A)三種敘述, 評價相同, 都是讚揚 (B)甲是批評, 丙是事實描述 (C)乙是讚揚, 丙是嚴厲批評 (D)甲是稱讚, 乙是嚴厲批評 (E)觀點不同, 評價有異, 馮道即是一例

問答題:

一、一位史家的筆記本記載下列四則史料, 請閱讀後回答相關問題:
甲:「台灣的鄉土文學應該有一個前提條件: 那便是應該是以台灣為中心寫出來的東西。」
乙:「人們很容易地,就可以從這些以鄉村社會和鄉村人物為題材的小說中,滿足他們民族主義和社會意識的感情。」
丙:「回歸什麼樣的鄉土? 廣義的鄉土民族觀抑或狹獈的鄉土地域觀? 」
丁:「在這片曾被日本佔據經營了半個世紀的鄉土, 其對民族文化的忠誠度和精純度如何? 」
請問:
1a . 這四則史料都在討論一個相關的課題, 請問此課題所指為何? ( 2分)
1b. 丙、丁史料的論述者是站在什麼立場質疑甲、乙史料的論述者? ( 2分)
1c. 請各舉一位代表甲、乙及丙、丁史料的論述者直接有關的當事人。( 2分)

3. 文人賴雨若回想一場激烈的戰役,寫下:「南陲陸戰未停烽,海上旋聞警報重;煙鎖基隆橫艦艇,砲轟淡水伏魚龍。」請問該詩句所指之事為何?

中法戰爭為清廷對外少有的勝仗,即使如此,仍然簽下<中法和約>的不平等條約。史上認為劉永福的黑旗軍立下戰功,在淡水擊沉敵艦。

但是賴雨若的詩留下不同的記載:

「南陲陸戰未停烽,海上旋聞警報重;

  煙鎖基隆橫艦艇,砲轟淡水伏魚龍。」

屠他碧眼頭流血,惱我黃人劍試鋒;

劉帥無謀兼怕敵,林家鄉勇敢當衝。」

此題答案應為 C. 中法戰爭。

6. 有一本茶書在貢茶鼎盛時出版。在此書的序言中提到:本朝建國初期,每年由福建進貢的龍鳳團茶及茶餅,名冠天下。請問這本茶書所敘述的是下列哪一朝代的現象?

宋,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宋太平興國初,特置龍鳳模,遣使即北苑造團茶,以別庶飲,龍鳳茶蓋始於此。 」宋,趙汝勵《北苑別錄》敘述,製茶過程為有六道程序:「蒸茶、搾茶、研茶、造茶、過黃、烘茶」。茶芽採回之後,先浸泡在水中,挑選勻整芽葉進行蒸青(類似日光萎凋),再用冷水清洗,然後略為壓搾去水,再大搾去茶汁,去汁後置瓦盆內注水研磨,再入龍鳳模壓餅、烘乾。

宋、楊億《談苑》:「建茶凡十品,曰:『龍茶、鳳茶、京挺、的乳、石乳、白乳、頭金、蠟面、頭骨、次骨』。龍茶以供乘輿,及賜執政、親王、長主(皇帝之姊妹或姑媽)。餘皇族、學士、將帥皆得鳳茶,又近臣賜京挺、的乳,館閣賜白乳。」

所以答案是 (B) 宋,而且是北宋,不是南宋。

請參考: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4637.html

9. 「和內地相比,台灣不失為一塊樂土,各方面的情形也都比內地好。台胞的知識水準、守法精神,儉樸耐勞為旅台者所共見。」此段文字的撰寫者應該是:

上海出版的《亞洲世紀》的一位作者李秋生,也這樣說:

「和內地比起來,台灣仍不失為一塊樂土,各方面的情形也都比內地好,台胞的知識水準、守法精神,儉樸耐勞為旅台者所共見。」(李秋生,〈台灣問題的癥結〉,載《亞洲世紀》第2卷第2期,上海,1948.8.10.。)

所以答案是 (C)光復初期來台工作的中國記者

http://www.jimlee.org.tw/article.jsp?b_id=72271&menu_id=4

在二戰後隨軍來台的軍人作家張拓蕪,也有類似的回憶:

「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其最大的成就是夜不閉戶的良好治安,以飼養的家禽來說,居民都是一籠籠,一簍簍放在自家門外,和腳踏車一樣從來不加鎖的,也從來沒有遺失過。然而自從這個中央軍進駐以後,雞籠、鴨籠以及腳踏車甚麼的便時常無故失蹤。」[張拓蕪﹐〈我走過那一段歲月─二二八事件的回憶〉,載《大成報》,台北,1990.11.21副刊。]

張拓蕪說,當時的七十軍,民間稱之為「賊仔兵」。其實以「賊仔」稱呼,尚稱客氣。因為,許多軍人除偷竊之外,耍賴、威脅、詐欺、恐嚇、調戲、搶劫、殺人…無所不為,更令人痛心。國府接管台灣的一年後,《民報》的社論就以〈要預防年底的危機〉為題,指出:「由內地來的同胞,常結黨成群,各處劫奪財物」[〈要預防年底的危機,《民報》1946.10.28社論]

13. 荷蘭佔領台灣南部初期的競爭對象有三:西班牙人、日本人、鄭芝龍等漢人海盜與官商。請問荷蘭人對付這三個競爭對手的策略何者為是?

答案為: (B)對西班牙人逐出

請參考: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的《西班牙人在臺灣(1626-1642)》(李毓中 翻譯)

16. 有一位人士在過世前為自己挑了一塊墓地,表明要在自己的墓碑上寫下「自由中國發行人與中國民主黨籌備委員」字樣,以代表他一生從事過最重要的兩個志業。這位人士是:

A 楊逵(1905 ~ 1985)於日治時期參與社會農民運動,二二八事件後又
因一篇〈和平宣言〉遭政府當局逮捕入獄。
B 胡適(1891 ~ 1962)雖曾參與《自由中國》的創辦,但並未參與 1960 年的「中國民主黨」的籌辦。 C 雷震(1897 ~ 1979),是一位政論家和出版家。1949 年發行《自由中國》,在1960 因反對蔣介石第三次連任,籌組中國民主黨,而因所謂的「雷震事件」台灣入獄十年。

D 賴和(1894 ~ 1943)為日治時期的醫師及文學家,被譽為台灣近代文學之父。

答案為: (C)雷震

19. 英國詩人但尼生在1847年寫下一首詩

答案為: (C)中產階級主張女性不應該外出工作, 認為男、女內外必須有別

這樣的性別歧視的見解,仍然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流行。

20. 下表是和日治時期台灣有關的一項統計數字,請問表中的間數、人數、比率分別指的是

(C)公學校、兒童、學齡兒童就學

23. 兩位清朝官員談到台灣的械鬥。

就字面的意思,兩位官員認為起因是 (A)利益競爭

24. 新加坡獨立時, 李光耀公開聲明:「我們不是華僑,我們只是華裔,這一點無人可以更改。中國是中國,我們是我們。」此句話主要的用意為何?

答案為: (D)適應新加坡的民族與政治情勢, 去除印度人與馬來人的疑慮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指出,「中國領袖說我是他們的朋友,而我和台灣卻是更老的朋友,任何一方受到傷害,新加坡都會蒙受損失,如果雙方都受到破壞,新加坡的損失就加倍慘重,唯有中台雙方繁榮富強,相互合作以爭取共榮,新加坡才能從中受惠」

以下引自《大公報》的《大公網》

http://116.92.2.83/news/07/08/13/YM-779597.htm

張榮恭的判斷是有根據的。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對台獨危害認識之深,是罕見的,他的基本態度是:一,台獨絕不可行,無路可走。二,台獨必然引起戰爭。三,台獨將危害亞洲及世界安全。四,堅決反對台獨。這些是李光耀長年來一直堅持的態度,也是新加坡一直堅持不改變的立場。從李光耀多年來公開發表的言論中,當可看出他的堅定的反台獨基本立場。

2004年12月,李光耀指出,台獨分子一旦宣佈獨立,台海戰爭在所難免,美國若真的插手,變成中美戰爭,最後將會對亞洲各國造成嚴重傷害。李光耀認為台獨分子目前在做的是很不必要及很愚蠢。這就是著名的「台獨愚蠢論」。這是很不客氣的評判。按照新加坡與台灣的特殊關係,李光耀這樣說,實在是知道台獨危害之大,不能不面對,不能不斥之。

2006年6月,李光耀又說,我曾經警告陳水扁,他無法獨自決定台灣50年或60年後的發展。假如陳水扁走錯了路,就會造成他自己與台灣的悲劇。這應該是「台獨悲劇論」。李光耀看得很准,最主要責任在陳水扁身上,台灣的悲劇竟然繫在一人的身上,實在是悲哀,李光耀不能不點陳水扁的名!

2006年10月,李光耀指出,中國固然不希望有台海戰爭或衝突,因為它正在大事發展。但是台獨分子卻因此覺得這是個推進他們的政治議程的大好時機,以免在政治和經濟上被日益強大的中國所吞沒。他們因此要利用中國將在2008年主辦奧運會的時間窗口,通過修改憲法等方式來爭取獨立。「但是,中國決不會對此坐視不理。中國已表示它不會因為要辦奧運而不捍衛自己的核心利益。」這是「台獨無望論」。

2007年4月6日,李光耀表示,台灣無法走向「獨立」,「因為美國不會支持」,「那代表戰爭」。現在阿扁是在大肆操弄人民的心態以贏得選票,做法是欺騙人民,而事實上根本沒路可走。這是「台獨欺騙論」。李光耀再次點陳水扁的名,是希望喚醒夢中人,但絕對不可能有效果的。

2007年6月14日,李光耀先後接見蘇貞昌及馬英九,李向兩人表明,新方堅守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若未來台灣不在行動上改變現狀,有可能使台灣取得較多國際空間。這是代表新加坡官方闡述的立場。正是因爲新加坡與兩岸關係太深、太密切,已經達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境地,所以,遏制台獨是新加坡所求所願的。

比對李光耀在新加坡獨立時的公開聲明:「我們不是華僑, 我們只是華裔,這一點無人可以更改。中國是中國,我們是我們。」與李光耀對台獨的鮮明立場相比,出題老師主要的用意讓人斟酌遲疑……

28. 下表為1995年台灣四個縣某一原住民族群的人數

答案為: (C)賽夏族,在新竹縣、苗栗縣的比率較多,而其他地區人口較少的原住民為賽夏族。

31. 施琅在〈恭陳台灣棄留疏〉中提及:「台灣…其防守總兵、副、參、游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轉陞內地,無致久任,永為成例。」請問施琅這個建議後來演變成:
(C)班兵制度

多選題:

37. 「鄭成功」, 一個幾乎神化的英雄, 其事蹟不同時代強調之處有所不同, 下列哪些解釋是合理的?

答案是 BCDE

(B)牡丹社事件後, 沈葆楨奏請建「延平郡王祠」, 表彰鄭氏的「忠君」 (C)孫中山推行革命, 以鄭氏的「反清復明」來呼應他的「驅除韃虜」 (D)國府遷台後, 國民黨推崇鄭氏的「反清復明」, 希望能「反攻大陸」 (E)中共初期強調鄭氏「抗荷」的角色, 希望能「抗美帝」以「解放台灣」

38. 馮道是五代名臣, 作〈長樂老自敘〉, 敘述歷事四朝及契丹。

答案是 DE

問答題:

一、一位史家的筆記本記載下列四則史料, 請閱讀後回答相關問題:
甲:「台灣的鄉土文學應該有一個前提條件: 那便是應該是以台灣為中心寫出來的東西。」
乙:「人們很容易地,就可以從這些以鄉村社會和鄉村人物為題材的小說中,滿足他們民族主義和社會意識的感情。」
丙:「回歸什麼樣的鄉土? 廣義的鄉土民族觀抑或狹獈的鄉土地域觀? 」
丁:「在這片曾被日本佔據經營了半個世紀的鄉土, 其對民族文化的忠誠度和精純度如何? 」
請問:
1a . 這四則史料都在討論一個相關的課題, 請問此課題所指為何? ( 2分)

臺灣的鄉土文學,與臺灣的鄉土文學論戰
1b. 丙、丁史料的論述者是站在什麼立場質疑甲、乙史料的論述者? ( 2分)

中國文學本位的立場。
1c. 請各舉一位代表甲、乙及丙、丁史料的論述者直接有關的當事人。( 2分)

甲、乙:陳映真、黃春明。
丙、丁:余光中、彭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