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苦是聖諦嗎?集諦應捨斷嗎?

P1170798

版主苦讀巴利《法句經》之後,興起重譯此經的想法。目前的譯本,不是將巴利偈頌擠壓在「五字或七字的整齊句式」裡頭,就是隨巴利詞句的複雜程度以長短不ㄧ的句子譯出,兩者都有同樣的缺點,讀不出此首偈頌的主詞、動詞、受詞,對子句、分詞的修飾對象也混淆不清,以致不懂偈頌的本意,甚至誤解偈頌的教導。

KR Norman 原著,陳世峰(SF Chin)翻譯,(2015),〈四聖諦--巴利文語法問題〉,《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2期177-196頁,新加坡佛學院,新加坡。

如陳世峰譯文所顯示,諾曼(KR Norman)指出巴利文獻中關於四聖諦的描述,有一些文法的疑慮,他並從不同文獻、各個角度試圖解答此一現象,其中一個推測是「巴利經文從印度東方的方言版本轉譯時,產生訛誤」,(版主按語:加上巴利《法句經》第一頌 manomayā 的失誤,可見巴利文獻不是未經「轉寫、轉譯」的「佛典原始語言」)。原文頗需費心、耐心閱讀,本處貼文僅討論兩個問題:「苦是聖諦嗎?」與「集諦應捨斷嗎?」

第二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應捨斷的是「集」,而不是「集諦」,相當的漢譯為

《雜阿含379經》卷15:「苦集聖諦已知當斷」(CBETA, T02, no. 99, p. 103, c19)

此句當然可以解釋作:「苦集聖諦已知,當斷『集』」,但是,從漢譯字句結構來說,確實有「當斷集諦」的意涵;類似的譯文如下:

《佛本行集經》卷34〈37 轉妙法輪品〉:「苦集聖諦,已滅盡訖」(CBETA, T03, no. 190, p. 811, b25-26)

《四分律》卷32:「復次當滅此苦集聖諦」(CBETA, T22, no. 1428, p. 788, a22)

《十誦律》卷60:「是苦集聖諦知已應斷」(CBETA, T23, no. 1435, p. 448, b25)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19:「汝等苾芻!此苦集聖諦,是所了法,如是應斷。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CBETA, T24, no. 1451, p. 292, b7-8)

諾曼指出,《相應部 56.11 經》:「Taṃ kho panidaṃ dukkhasamudayaṃ ariyasaccaṃ pahātabbaṃ,… pahīnaṃ 這苦集聖諦應被捨斷,…已被捨斷」,其中「ariyasaccaṃ」為衍文,應被刪除。此段文字即成為「這苦集應被捨斷,…已被捨斷」。

如果此項建議符合傳誦的事實,可以看出,此一失誤遍及各個部派,這也相當難以想像、難以接受。

第一個問題「苦是聖諦嗎?」牽涉到對複合詞的解釋,「苦聖諦 dukkhaṃ ariyasaccaṃ」,可解釋作「此一聖諦為苦」,但是從文法來看,更可能是「關於苦的聖諦」,(無著比丘曾有一篇文章探討,最先的風貌是「四諦」,「四聖諦」為較晚出現的詞彙)。

這樣的詞類探討,無法從漢譯結構裡重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