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John 翻譯為「約翰」
剛學英文,對於 John 翻譯成約翰百思不得其解, John 似乎應該翻譯成「鍾」、「瓊恩」、「匠」,單音節的 John 怎會翻譯成兩個音節的約翰呢?一直到前幾年到墨西哥、巴西才發現自己被思考模式所侷限住。
小時候,麵包的台語叫「胖」,吐司麵包就叫「俗胖」(俗讀成台語「魏蜀吳」的蜀,是入聲字),心想這可能是英國人買麵包,論磅(pound)來買,所以稱為買一磅麵包,久了,台灣就誤稱麵包為「pound磅(胖)」。這當然不是事實。
在墨西哥,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話;在巴西是葡萄牙話,兩種語言都稱麵包為 Pan (讀音是近代中文的「判」,而不是「片」),葡萄牙人首先到日本長崎傳教,長崎人首先學會西式麵包的作法,日本人統治台灣五十年,麵包「pan 胖」的叫法就從日本流傳到台語中來。
就台語而言,麵包「pan 胖」的叫法是「外來語」,「外來語」的來源不僅僅是英文。就好像小時候稱所有外國人(阿陡仔)為美國人,其實並非所有白人面孔的外國人都是美國人。
約翰的翻譯要比「麵包 pan」的叫法要來得有學問多了。約翰是古希伯來語,也就是猶太人的名字;希伯來字母這裡就不打字了,他的本意是耶和華所寵愛的,耶和華也就是古猶太人、猶太教的神。約翰這個字的拉丁語是 Ioannes,這個字跑到斯拉夫語系就成為 Ivon 或 Ivan, 俄國有一位沙皇就叫「伊凡」,其實就是約翰。這個字流傳到德語、西班牙語(由德、西而進入荷蘭語和瑞典語)就成為 Johannes,在德語轉為暱稱 Hans,成為非常普遍的德國男子的名字。到英國成為 John, 在愛爾蘭語、法語成為 Sean (尚,是法國名小說的男主角),美國電影明星 Sean Pan (西恩˙潘),他們都是約翰。在西班牙則又轉為 Juan, 所以風流劍俠唐璜 (don Juan)也是約翰。
好了,John 為何翻譯成約翰?最早來中國傳教的是西班牙耶穌教會的傳教士,他們在西元1630 年左右就來到中國傳教,最早的翻譯可能是翻自拉丁字 Ioannes 或西班牙語 Johannes ,以約翰的譯音來看,最可能是譯自 Johannes, 台語的約,讀音為 (iook),翰;讀音為(han2)。
所以應該是譯自西班牙語,而以台語讀出,翻譯成約翰就很貼切。
問題是,在明朝末年,為何不用北京話翻譯成「祐翰」?或用廣東話、客家話翻譯成「若望」?近代不就有一位教宗翻譯成「若望二世」嗎?用台語音來翻譯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可能已經進入天主教的中國傳教歷史的偏僻領域,我們就在此暫停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0 則留言:
補充一下:
吐司麵包叫siok-phang,但這個siok跟「俗」(便宜)無關,這個詞應該是源源本本從日文「食パン」吸納進來的。
Iap SIan-Chin 提到...
補充一下: 吐司麵包叫siok-phang,但這個siok跟「俗」(便宜)無關,這個詞應該是源源本本從日文「食パン」吸納進來的。
這點我有不同的看法,台語稱買麵包為"be2 phang2",麵包好貴為"phang2 siunn1 kui3",麵包便宜又好吃 "phang siok koh ho2 tsiah",用手吃麵包免用筷子 "iong7 tshiu2 tsiah phang2 bian2 iong7 ti7".
實在不了解為何吐司 siok phang2 必須來自日語的「食パン」?
因為日文的「食パン」意思就是吐司麵包,而且發音是一樣的。
掃葉兄,
您說的這個問題,也就是很漢字音寫與英語發音差距為什么這么大,這個問題我以前也注意到過,后來學了一點德語和拉丁(現在全忘了)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不是英語的音寫詞。同樣的例子還有耶穌,和英語差距太大了,倒是和希伯來和希臘語比較接近。這可能確實如兄所言,是早期拉丁語族的語言翻譯過來的有關。
另外,面包為什么叫“胖”,我剛剛想到會不會是bun的譯音?因為我經常去買bun,每次我去面包點都買這個,所以一下子就想到這個。當然,是胡猜,呵呵,不值一笑。
MJ
剛才google了一下: 唯基,
--美術では、食パンを古くからデッサンの道具として用いている。木炭デッサンにおいて消しゴムは硬くて紙を傷めるために使用できず、柔らかく油分の少ない食パンを代用している。この時に使うパンを「消しパン」と呼び、食用のパンを「食パン」と呼ぶようになった説がある。現在では明治初期に外国人の「主食用のパン」であることを示すために定着したというのが一般的である[10]。
原來 食パン 係特指吐司, 有別於添加果乾或cream的其他 Phang.
學過炭筆素描的人會了解這一段敘述 ,即為了不傷害圖紙,繪圖時使用沒有油份的吐司來代替橡皮擦.這種吐司叫"消しパン" (台灣較常用饅頭) . 「食パン」有別於 「消しパン」, 說不定日本西化時,先接觸到炭畫/「消しパン」, 再進而有吃 Phang 的飲食習慣, 才會強調「食パン」吧.
--木炭デッサンにおいて消しゴムは硬くて紙を傷めるために使用できず、柔らかく油分の少ない食パンを代用している。この時に使うパンを「消しパン」と呼び、食用のパンを「食パン」と呼ぶようになった説がある。
因為在北方方言中。約也念Yo. 台語只是古漢語的一種。北方在古代也說類似台語的古漢語。至今也保留了很多發音。約念Yo 便是一個
清朝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雖然也使用漢字但是顯然官話裡面應該參有大量女真話(即所謂的胡音),與明朝使用的官話很不一樣,那也是應該的.
另外,我覺得西班牙或葡萄牙人都比日本人早到台灣,“胖”的用法也許是西班牙或葡萄牙人直接傳到台灣的.
J在西班牙文讀音是英文的h,所以應該不是用西班牙文讀音喔!!
Ken Yifertw這篇寫得很好!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