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民俗語源學 Folk etymology





《大般涅槃經》卷25〈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10〉:「善男子!涅者言不,槃者言織,不織之義名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義乃名涅槃。」(CBETA, T12, no. 374, p. 514, c15-16)。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28:「復次槃名稠林,涅名為出,出蘊稠林故名涅槃。復次槃名為織,涅名為不,以不織故名為涅槃。如有縷者便有所織,無則不然,如是若有業煩惱者便織生死,無學無有業煩惱故不織生死,故名涅槃。」(CBETA, T27, no. 1545, p. 147, b10-1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7:「云何是涅槃?苦盡故為涅槃,猶如火滅而得清涼,」(CBETA, T24, no. 1450, p. 136, b22-24)
《雜阿含1173經》卷43:「向於遠離,向於離欲,而於涅槃,寂靜捨離,樂於涅槃;於有漏處,寂滅清涼。」(CBETA, T02, no. 99, p. 314, b25-26)。
----------
最近有一位法友主張:「《大般涅槃經》卷25,『槃者言織,不織之義名為涅槃』。應作『槃者言滅,不滅之義名為涅槃』,經文將『滅』字誤抄作『織』字。」
校勘學最忌諱以「義理」、「思想史」改易原來版本的用字。所有改易應該以「文獻」為基準點。
如下圖所示,「vāyati」有「吹(熄)」、「編織」兩種字義。
巴利「nibbāna」為 Nibbāti(ni+vā+a)的同源字,義為「被熄滅」。
此處可以見到將「被熄滅」解釋為「不滅」,有多荒謬。
-----
在經典中,有時見到將字拆解以作解說,如漢字「止戈為武」、「寸身為射」、「委矢為矮」、「土皮為坡」、「水皮為波」、「呆人為保」,字的原本起源很可能不是如此,此類拆字解說被稱為 Folk etymology 民俗語源學,不是正規、正統的語源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