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羅睺羅博士 Dr. Rahula 〈前言〉(1958年七月於巴黎)

羅睺羅博士 Dr. Rahula 寫的〈前言〉(1958年七月於巴黎)
----------
  今日全世界對佛教的興趣越來越普遍,各地成立了為數甚多的佛教協會或佛教學習團體,也出版了許多本關於佛陀教導的書本。然而,相當可惜的是,這些書的大部分作者或是無能力處理此一題材,或是在書中導入錯誤的假設,這些誤導來自作者將佛教類比於其他宗教,也因此而對佛教作了錯誤的詮釋與描述。(例如)一位比較宗教學的教授最近寫了一本關於佛教的書,他甚至不知道佛陀的侍者阿難是比丘,而認為他是在家俗眾。許多與此類似的眾多書本所傳播的佛教知識,讀者可以想像而知了。
  我嘗試在這本小書說明的對象,主要是想理解佛陀的教導卻對此一題材不熟悉的、有教養而理性的一般讀者。為此一目的,我致力於將佛陀所說的字句用簡短的、儘可能直接與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同在巴利三藏經文的樣貌一樣,這是學者普遍認同為現存最早的佛陀教導的紀錄。本書的描述與引用的經文都是直接引自原版的經文,僅在少數幾處我提到一些較晚的文獻。
  我也在意此類對佛法教導已有某些知識而想作進一步了解的讀者。所以,我不僅對大部分關鍵詞提供巴利詞彙,也在腳註附上原典的頁碼,最後在書後列了參考書目。
  我的任務的困難是多方面的:我想在全書主導一個介於不熟悉的與普遍知識之間的課程,提供給今日的英文讀者一些他能理解和體會的內容,而不致於損害佛陀經典的形式與內涵。寫作時,我一方面在心中翻閱這些古代經典,來謹慎地保留佛經中常見的多個同義詞與重複敘述,這些是經由口誦傳承流傳下來而成為佛陀言語的一部分,用來讓讀者對這一形式有一些概念。我一方面盡量保持行文與原典儘可能地相近,另一方面同時嘗試讓我的翻譯平白易讀。
  但是要討論佛陀教導的特殊意義很難保持簡易的討論,如同本書所選擇的書名「佛陀的啟示」,我覺得無法避免寫下佛陀的言語,甚至他使用的圖形,來提供一個容易了解而卻有扭曲原意風險的詮釋。
  在本書我已經探討了幾乎所有被普遍接受的佛陀的重要和基本的教導。這些是四聖諦、八正道、五蘊、業、輪迴、緣起、無我和念住。很自然地,在這些討論之中有許多西方讀者不熟悉的陳述。我會要求這樣的讀者首先閱讀第一章,然後跳過去讀第五、七、八章,當基本概念較清楚與生動時再回過頭來讀第二、三、四、六章。要寫一本關於佛陀的啟示的書而不去探討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都接受的佛陀基本思想,是不可能的。
  在有見識的圈子裡已經不再使用小乘來稱呼上座部以和大乘對舉,這是當今世界所熟悉的兩種佛教形式。被當作為基本教義派的上座部佛教流傳於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和東巴基斯坦的 Chittagon 吉大港。後起的大乘佛教則流傳於中國、日本、西藏、蒙古等等。兩者之間有某些差異,只要在信仰、修行與戒條的不同。致於上述列舉的條目則毫無異議地相同。
  其餘我想談的是對 E. F. C. Ludowyk 教授表達我的感激,事實上是他邀請我寫這本書;我感謝他的幫助、對此書深表興趣、提供的建議和從頭到尾讀完我的手稿。我也對 Miss Marianne Mohn 表達我的感謝,她讀遍全書並提供許多珍貴的建議。最後,我在巴黎的老師 Professor Paul Demieville 戴密微教授,他一直深切關照我,我特別感謝他為本書寫序。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我特別感謝他位本書寫序。 ......他為本書寫序。 (筆誤)

台語與佛典 提到...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