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耆那教與佛教的相似點


耆那教是佛教所謂的「六師外道」之一,早於佛教,而且至今仍存活在印度。佛教卻認為與他最接近的是「斷滅論者」,在西元十三、十四世紀在印度本土消失。
========
耆那教與佛教的相似點很多,多到初期西方傳教士分不清兩者,就今日台灣而言,兩者如此多相似的人名、教義和譬喻故事,讓人眼花撩亂。
初期佛教經典有時會駁斥、抨擊耆那教義,以今日眼光來看,佛教視耆那教為「競爭者」、「論敵」,由於耆那教的教典到西元七、八世紀才書寫下來,很難知道耆那教眼中的佛教長成什麼樣子,現存的古代耆那教文獻未曾提及釋迦牟尼、佛教人物,甚至也未談到佛教這個教團。
依照目前的研究現況而言,對於「誰抄襲誰」的論斷仍然言之過早。
=====
耆那教的經典直到西元第五世紀才書寫下來。
=====
以下列舉兩者之相同處:
1. 經典:耆那教的經典也稱為「阿含 Āgama」,耆那教的增一法也忘失第十一法,而僅到「增十」為止。
2. 教內人物:喬答摩 (Gotama. Goyama)
3. 尊號:也稱大雄、阿羅漢。
4. 譬喻故事:耆那教有相當於阿闍世王的人物,有轉輪王,有過去 24 位「勝者 Jina」。
5. 與教義相關的名詞:
    反對種姓制度,採用「半摩竭陀語」。
 主張「業」與「輪迴」,稱究竟解脫為「涅槃」。
6. 差異:
 耆那教主張「宿業盡吐,方證涅槃」,佛教則主張「貪瞋癡永斷、不再生起,即為涅槃」。
 耆那教主張「苦行」,佛教則主張「中道行」。
 耆那教主張「不害 ahiṃsa」,佛教則主張「不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