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眾經音義》與《群經音辨》

P1170412

《眾經音義》是唐朝玄應大師約於西元655年所作,他是協助玄奘譯經的所謂「字學大師」,道宣在《開元釋教錄》稱他著《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其字學成就

《開元釋教錄》卷8:「即萬代之師宗,亦當朝之難偶。」(CBETA, T55, no. 2154, p. 562, a29)

這本書不僅對佛教譯經詞彙作字義、讀音的解釋,他引用了三百多種古籍,其中有不少已經佚失,即使是現存的古籍,例如《說文》,也可以用玄應的《眾經音義》來校勘訛誤。此書也是學者用來追溯漢字的古音的重要文獻。這本書雖被收入唐朝翻經沙門慧琳的《一切經音義》之中,但是此書所標為出自玄應的《眾經音義》有時並非玄應所作,所標不是出自玄應的音義有時卻是玄應所作,因此必須另行查核,不能逕行引用。二十世紀已有學者自日本引回玄應《眾經音義》的舊抄本,對此書的研究起了很大影響

《群經音辨》是北宋賈昌朝約於西元1037年所作,1008年北宋等人奉詔依據《切韻》、《唐韻》編成《廣韻》,1039年丁度等將《廣韻》改訂成《集韻》,編訂過程就參考了《群經音辨》的抄本。

玄應《眾經音義》是依照漢譯佛經排列,詮釋各經之中疑難字彙的形、音、義,《群經音辨》則是針對唐朝陸德明《經典釋文》書中對儒家經典的釋義當中,選取字形相同(或相近),而讀音不同的「字」作音、義的詮釋與分辨,也就是說,對漢字「破音字」的研究,以此書為鼻祖。

沒有留言: